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从渠道经理即厂家渠道管理者的角度,完整阐述了B2B(工业品)的渠道规划、渠道成员选择及渠道成员激励和评估的渠道管理方法论。

内容简介

针对渠道管理所遇到的问题,本书给出许多业务层面实操的工具、方法和技巧。

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渠道规划与设计;渠道成员选择与寻找;渠道成员谈判与签约;管理厂家的日常拜访活动;设计渠道激励政策;解决渠道冲突;渠道的评估和调整。

本书涵盖了从规划到管理渠道完整的过程和典型的工作应用场景。

目录

  • 版权信息
  • 导读
  • 第一章 渠道规划与设计
  • 第一节 关于渠道管理的那些事
  • 一、渠道和B2B(工业品)渠道的定义
  • 二、厂家与渠道成员合作的理由
  • 三、渠道管理面临的挑战
  • 四、厂家管理渠道的目的
  • 五、厂商应该建立什么样的关系
  • 第二节 渠道模式的类型与特点
  • 一、渠道规划为什么如此重要
  • 二、什么情况下需要渠道规划
  • 三、渠道模式有哪些基本类型
  • 四、不同渠道模式的利弊分析
  • 五、B2B渠道常见模式和特点
  • 第三节 决定渠道模式的六个因素
  • 一、最终用户购买方式
  • 二、产品特征与结构
  • 三、制造商战略目标与实力
  • 四、渠道成员的合作难度和实力
  • 五、竞争者的渠道模式
  • 六、环境与行业集中度
  • 第四节 设计以客户为中心的渠道模式
  • 一、最终用户是渠道设计的出发点
  • 二、按照最终用户的购买行为细分市场
  • 三、工业品的客户购买行为和采购特征
  • 四、以最终用户愿意的购买方式设计渠道
  • 五、案例:某品牌IT产品市场细分和渠道规划
  • 六、如何设计高覆盖、低冲突的渠道模式
  • 第五节 如何衡量渠道是否健康与有效
  • 一、评价渠道质量的三个维度
  • 二、经济性优先还是控制性优先,是一个问题
  • 三、案例:轮胎企业渠道模式分析与调整
  • 第二章 渠道成员选择与考察
  • 第一节 经销商选择的四个原则
  • 一、理念一致原则
  • 二、实力考评原则
  • 三、严进严出原则
  • 四、合适互补原则
  • 第二节 经销商选择的内部视角(上)
  • 一、价值观和经营理念是否趋同
  • 二、能够被证明的以往业绩
  • 三、有实力和健康的财务状况
  • 第三节 经销商选择的内部视角(下)
  • 一、能保证未来增长的业务能力
  • 二、可以持续合作的内部管理能力
  • 三、把厂家视为重要的合作伙伴
  • 四、具有强烈的合作意愿
  • 第四节 经销商选择的外部视角
  • 一、成长视角:经销商生命周期
  • 二、市场视角:经销商公众口碑
  • 三、厂家视角:渠道宽度和广度
  • 四、案例:广东的独家代理到底应该选谁
  • 五、经销商标准画像的量化和细化
  • 第五节 考察经销商不被忽悠的六招
  • 一、书面提交法
  • 二、当面沟通法:八类关键数据
  • 三、侧面观察法:六个关键区域
  • 四、同行询问法:三个同行反馈
  • 五、第三方机构
  • 六、最终用户调查
  • 第三章 渠道成员谈判与签约
  • 第一节 理解经销商的核心需求
  • 一、经销商最关心的是“钱途”
  • 二、能否提升公司的形象和社会地位
  • 三、能否获得厂家的市场支持
  • 四、厂家能维持良好的市场秩序吗
  • 五、能获得培训和管理提升的机会吗
  • 六、可以保障持续性的业务增长吗
  • 七、企业有做大做强的机会吗
  • 八、不同类型渠道成员的个性需求
  • 九、最终使用者的需求才是关键
  • 第二节 与经销商谈判的18个筹码(上)
  • 一、品牌:能带来最终用户自动购买
  • 二、市场推广:六种推广武器开拓新市场
  • 三、企业实力:与“长跑型”的厂家合作有“钱途”
  • 四、产品质量:好产品让你没有后顾之忧
  • 五、售后服务:帮助经销商获得竞争优势
  • 六、员工专业度:是经销商挣钱的好帮手
  • 第三节 与经销商谈判的18个筹码(下)
  • 一、厂家配合:轻松搞定大项目
  • 二、培训计划:提升经销商的挣钱能力
  • 三、技术支持:厂家技术,商家商务,强强联合
  • 四、管理规范:管理规范的厂家承诺更靠谱
  • 五、市场秩序:健康的市场才能持久运营
  • 六、提升管理:优秀厂家带动经销商做大做强
  • 七、政策:有竞争力的价格、扣点、信用和区域保护政策
  • 八、组合销售利润:组合销售、配件销售和安装保养
  • 九、如何运用18种武器
  • 第四节 谈谈经销商挣不挣钱这件事
  • 一、经销商说“不挣钱”是真的吗
  • 二、让经销商不再抱怨的“杜邦方程式”
  • 三、挣钱的两种模式:是高利润率还是高资金周转
  • 四、领导品牌和小众品牌的挣钱逻辑
  • 五、经销商说品牌知名度低、产品难推广怎么办
  • 第五节 成功签约需要注意的九个细节
  • 一、正式预约
  • 二、注意仪表
  • 三、每次沟通后的备忘录
  • 四、正式的合作建议文件
  • 五、安排高层拜访
  • 六、邀请客户参观
  • 七、准备替代方案
  • 八、签订正式合同
  • 九、谈判卡壳
  • 第四章 管理厂家的日常拜访活动
  • 第一节 经销商日常拜访的核心
  • 一、渠道管理原则: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 二、日常拜访核心:“利”“情”“理”
  • 三、案例:一次意外伤亡事故带来的思考
  • 第二节 拜访任务:设计创造成交的条件(上)
  • 一、理念灌输:步调一致才能取得胜利
  • 二、业务指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 三、下线拜访:掌控下线就能掌控渠道
  • 第三节 拜访任务:设计创造成交的条件(下)
  • 一、市场维护:理直气壮地管理市场
  • 二、技术服务:成为客户问题的终结者
  • 三、信息收集:成为信息的枢纽中心
  • 四、客情关系:亲而不近,甜而不腻
  • 第四节 拜访使命:获得订单的规定动作
  • 一、经销商的库存状况是订货基础
  • 二、准确的销售预测是下单依据
  • 三、解决经销商订货的资金障碍
  • 四、获得订单是拜访的终极目标
  • 五、向渠道压货的正确姿势
  • 第五节 拜访前要做的六个准备
  • 一、规划拜访对象和拜访线路
  • 二、电话预约客户
  • 三、调查区域或行业市场
  • 四、收集客户销售资料
  • 五、了解公司最新增量信息
  • 六、遗留问题跟进、落实与反馈
  • 第六节 拜访中要进行五项沟通
  • 一、业绩回顾和改善计划
  • 二、处理客户抱怨与投诉
  • 三、告知公司新的政策和利好方案
  • 四、处理违规行为、协调渠道冲突
  • 五、理念引导、分享经验、提升士气
  • 六、如何处理资深经销商越级沟通
  • 第七节 拜访后要完成四处必到
  • 一、仓库和经营场所
  • 二、重点二级经销商或零售商
  • 三、重点项目/大客户,重点总包/集成商
  • 四、重点设计院
  • 第五章 设计渠道激励政策
  • 第一节 渠道政策的四个原则
  • 一、鼓励多销原则
  • 二、违约必罚原则
  • 三、过程管理原则
  • 四、有的放矢原则
  • 第二节 经销商激励,政策四节火箭驱动
  • 一、价格体系设计关键点
  • 二、返利体系设计关键点
  • 三、信用政策设计的关键点
  • 四、区域政策设计关键点
  • 五、其他渠道销售政策
  • 第六章 解决渠道冲突
  • 第一节 多管齐下化解各类渠道冲突
  • 一、如何应对垂直冲突
  • 二、良性冲突和恶性冲突辨析
  • 三、处理恶性冲突的底线思维和变通思维
  • 四、恶性冲突的原因和对策
  • 第二节 项目渠道的冲突与应对
  • 一、同区域(行业)渠道成员项目冲突处理
  • 二、跨区域渠道成员项目冲突处理
  • 三、案例:艰难的选择——要业绩还是要未来
  • 第七章 渠道评估和调整
  • 第一节 望闻问切,给经销商治未病
  • 一、经销商衰退的信号你知道吗
  • 二、经销商绩效应该这样评估
  • 三、量刑得当不极端,治病救人是王道
  • 第二节 更换经销商,化干戈为玉帛的策略
  • 一、更换经销商的“三字诀”原则
  • 二、当下是更换经销商最好的时机吗
  • 三、更换渠道成员的5个步骤5个不换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2
2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好书

    好,好,好。

      转发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细致全面,可操作性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软件行业渠道经营不那么匹配

          转发
          1
        • 查看全部5条书评

        出版方

        博瑞森管理图书

        博瑞森管理图书成立于2005年,专注于本土管理类图书的策划与出版。产品定位:企业阅读 本土实践。与企业中的管理实践者一起,立足本土环境,追求卓越实践,传播最适合当下中国企业的管理实践知识。作者主要来源于管理咨询领域内的实战专家群体和企业管理一线的经营者或经理人。 博瑞森目前出版的图书分为经营、管理、营销、行业四大类,年出版新书80余种,已经成为国内本土原创管理类图书的知名品牌。 博瑞森图书最大的特点:“本土”——理论和思想可以来自古今中外,但一定要适应本土;“实战”——作者都是从企业市场中摸爬滚打出来的,实战性是渗到骨子里的。读者亲切地评价博瑞森图书的价值为“多读干货,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