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宗教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40千字
                       字数
                        2009-1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部研究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美学思想家宗白华的专著。
内容简介
本书详细地阐述了宗白华美学思想的形成、发展,并兼及相关的思想文化和社会政治背景。
作者认为,宗白华的思想对中国文化精神及其象征物的美学思索具有一种特殊的重要意义:宗氏所标举的“气韵”、“意境”、“晋人之美”、同情及节奏等概念,正体现了中国文化精神的独特个性。
在厘清概念的基础上,作者还进一步挖掘了宗白华美学思想的核心,指出宗白华以“节奏”为中心建构出了中国文化精神的基本象征物。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摘要
 - 作者简介
 - 《现代文论与美学论丛》总序
 - 引言:从“文化精神”出发的美学思考
 - 第一章 探索文化精神的基本象征——宗白华美学概览
 - 一、文化与文化精神概念
 - 1.“文化”概念
 - 2.“文化精神”概念
 - 二、现代语境危机和文化精神问题
 - 三、文化精神的审美建构
 - 四、宗白华文化精神的审美建构活动扫描
 - 1.浪漫少年心(从儿时到1917年)
 - 2.初期的探索(1917—1920)
 - 3.文化视野的形成(1920—1925)
 - 4.全面展开文化精神的探索(1925年—1937年9月)
 - 5.建构“中国文化美丽精神”的基本象征物(1937—1949)
 - 第二章 中国文化精神的呈现状态——宗白华的“气韵”论
 - 一、阐释“气韵”的现代背景
 - 二、“气韵生动”古今说
 - 三、从生命哲学视角阐释“气韵”
 - 四、气韵的含义:生命节奏
 - 五、中国文化精神的呈现状态
 - 六、正在衰微的“余蕴”?
 - 第三章 中国文化精神的艺术表现——宗白华“意境”论
 - 一、宗白华如何使用“意境”?
 - 二、宗白华探索意境的精神动因
 - 三、“灵境”:“意境特构”的精神方面
 - 1.“灵境”的含义
 - 2.心灵问题的中国式解决
 - 3.生命的精神化与精神的生命化
 - 四、乐境与舞境:“意境特构”的生命方面
 - 1.现代性语境中的生命意识的高涨
 - 2.“虚灵”的意味
 - 3.“创化”之原理
 - 4.生命的乐境
 - 5.动力的舞姿
 - 五、行进在转化之中的“意境”
 - 第四章 中国文化精神的个体生命呈现——宗白华的“人格”论
 - 一、意境与人格的关系
 - 二、人格建构:中国现代美学的一项使命
 - 三、“超世入世”和“小己人格”:生命形象设计的蓝图
 - 四、歌德的人格:生命本体的象征
 - 五、“晋人的美”:理想人格的标本
 - 1.晋人之美,在于血性生命
 - 2.晋人之美,在于超旷心灵
 - 3.晋人之美,在于情深韵致
 - 六、审美人格的限度:精神乌托邦
 - 第五章 中国文化精神的道德状态——宗白华美学的“同情”论
 - 一、现代文化历史情境中精神结构的激变
 - 二、宗白华个人体验的特征
 - 三、同情作为艺术生活的本质
 - 四、同情作为审美的基本姿态
 - 五、博爱的人生境界
 - 六、微弱的救世精神和审美乌托邦
 - 第六章 中国文化精神的基本象征——宗白华的“节奏”论
 - 一、“节奏”的一般含义和宗白华对“节奏”的运用
 - 二、现代诗学语境中的“节奏”概念和宗白华可能受到的影响
 - 三、宗白华“节奏”的基本含义:“生生条理”
 - 四、“节奏论”的基本维度
 - 1.往返回旋的审美观照
 - 2.时间化的审美空间
 - 3.音乐化的意义世界
 - 五、“节奏论”美学给予中国现代美学的新质和它的不足
 - 结语:中国现代文化精神的一朵奇葩
 - 一、宗白华的美学沉思在中国现代文化发展中的意义
 - 二、宗白华在中国现代美学史上的独特地位
 - 三、宗白华思想的历史局限性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