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
类型
8.9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410千字
字数
2011-06-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是编者萨缪尔·弗里曼依据罗尔斯在哈佛大学开设的“现代政治哲学”课程的相关讲义、录音和笔记整理而成。
内容简介
全书的主体内容是关于霍布斯、洛克、休谟、卢梭、密尔和马克思之政治哲学的讲座,另外,还有罗尔斯关于“政治哲学之功能与特征”的导论、以及两个附录(即关于西季维克和巴特勒的讲座)。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介绍
- 译者前言
- 编者的话
- 前言
- 引用著作
- 导论:论政治哲学
- 第1节 关于政治哲学的四个问题
- 第2节 政治哲学的四个功能
- 第3节 自由主义的基本理念:它的起源及内容
- 第4节 自由主义的一般主题
- 第5节 初始状态
- 霍布斯讲座
- 第一讲 霍布斯的世俗道德主义及其社会契约论的作用
- 第1节 导论
- 第2节 霍布斯的世俗道德主义
- 第3节 对自然状态和社会契约的解释
- 霍布斯讲座第一讲:附录A 人性中使得自然状态不稳定的因素(讲座散发的材料)
- 霍布斯讲座第一讲:附录B
- 霍布斯讲座第一讲:附录C 与慷慨的本性这一理念有关的段落
- 第二讲 人性与自然状态
- 第1节 简要评论
- 第2节 人性的主要特征
- 第3节 霍布斯命题的理据
- 霍布斯讲座第二讲:附录A 霍布斯关于自然状态发展为战争状态之观点概要 (讲座散发的材料)
- 第三讲 霍布斯对实践推理的说明
- 第1节 合理的与理性的
- 第2节 公民和谐之理性条款的合理性基础
- 霍布斯讲座第三讲:附录A(1979) 在霍布斯那里是否存在道德义务的观念
- 霍布斯讲座第三讲:附录B 霍布斯的自然法:《利维坦》第14—15章
- 第四讲 主权者的作用与权力
- 关于霍布斯与自由宪政的最后评论(1978)
- 霍布斯讲座第四讲:附录A 主权者的作用与权力(讲座散发的材料)
- 霍布斯讲座第四讲:附录B 《论公民》与《利维坦》在论述主权者之制度方面的差异
- 附录 霍布斯主题索引
- 自由(自由权)(Liberty)
- 正义(Justice)
- 主权者与主权者的权力(Sovereign and Sovereign’s powers)
- 自然法(Laws of nature)
- 自然法的内容(Contents of law of nature)
- 洛克讲座
- 第一讲 洛克的自然法学说
- 第1节 导言
- 第2节 自然法的含义
- 第3节 根本的自然法
- 第4节 作为平等状态的自然状态
- 第5节 根本的自然法之内容
- 第6节 作为自然权利之基础的根本的自然法
- 第二讲 洛克对合法政体的说明
- 第1节 混合型宪政体制下的反抗
- 第2节 洛克关于合法性的基本观点
- 第3节 洛克提出的合法政体的标准
- 第4节 个人的政治义务
- 第5节 宪法权利与政府的解体
- 第三讲 财产权与等级制国家
- 第1节 问题陈述
- 第2节 问题的背景
- 第3节 洛克对费尔默的回应(1):《政府论》上篇第四章
- 第4节 洛克对费尔默的回应(2):《政府论》下篇第五章
- 第5节 等级制国家的问题
- 第6节 等级制国家之起源的平常理论
- 休谟讲座
- 第一讲 “论原初契约”
- 第1节 介绍性的评论
- 第2节 休谟对洛克社会契约理论的批判
- 第二讲 功利、正义与明智的旁观者
- 第1节 对于功利原则的评论
- 第2节 人为的正义之德
- 第3节 明智的旁观者
- 卢梭讲座
- 第一讲 社会契约论及其问题
- 第1节 引言
- 第2节 政治社会之前的历史阶段
- 第3节 文明社会和政治权威时期
- 第4节 与社会契约的相关性
- 卢梭讲座第一讲(1981):附录A 卢梭:人性本善的学说
- 卢梭讲座第一讲:附录B
- 卢梭著作年表
- 参考书目
- 第二讲 社会契约:假设和普遍意志(Ⅰ)
- 第1节 引言
- 第2节 社会契约
- 第3节 普遍意志
- 第三讲 普遍意志(Ⅱ)及稳定性问题
- 第1节 普遍意志的视角
- 第2节 普遍意志:法律规则、正义与平等
- 第3节 普遍意志与道德自由和社会自由
- 第4节 普遍意志和稳定性
- 第5节 自由与社会契约
- 第6节 卢梭的平等思想:在何种意义上是独特的
- 密尔讲座
- 第一讲 密尔的功利概念
- 第1节 对密尔(1806—1873)的一些介绍性评论
- 第2节 理解密尔之功利主义的一种方式
- 第3节 作为最终目的之幸福
- 第4节 坚定的偏好之标准
- 第5节 对于坚定的偏好之标准的进一步评价
- 第6节 密尔学说的心理学基础
- 第二讲 密尔的正义理论
- 第1节 我们研究密尔的方法
- 第2节 密尔对正义的论述
- 第3节 正义在道德中的地位
- 第4节 密尔论道德权利的特征
- 第5节 密尔的两个标准
- 第6节 与他人和谐一致的欲望
- 第三讲 自由原则
- 第1节 《论自由》(1859)的主题
- 第2节 关于密尔自由原则的一些预备性的观点
- 第3节 密尔对自由原则的论述
- 第4节 论自然(抽象)权利
- 结论
- 第四讲 作为一个整体的密尔的学说
- 第1节 导言
- 第2节 密尔学说的结构
- 第3节 人类的前两种永恒利益
- 第4节 其他两种永恒利益
- 第5节 与坚定的偏好之标准的关系
- 第6节 与个性的关系
- 第7节 完善主义价值的地位
- 附录 对密尔社会理论的几点评价[c.1980]
- 马克思讲座
- 第一讲 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观点
- 第1节 预备性评论
- 第2节 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资本主义的特征
- 第3节 劳动价值论
- 马克思讲座第一讲:附录
- 第二讲 马克思关于正当与正义的概念
- 第1节 马克思的正义观的悖论
- 第2节 作为一种司法概念的正义
- 第3节 马克思把资本主义谴责为不正义的
- 第4节 与边际生产力分配理论的关系
- 第5节 价格的配置功能与分配功能
- 第三讲 马克思的理想:作为自由生产者联合体的社会
- 第1节 马克思关于正义的各种理念是相互一致的吗?
- 第2节 马克思为什么没有明确地讨论正义的理念
- 第3节 意识形态意识的消失
- 第4节 不存在异化的社会
- 第5节 剥削的消失
- 第6节 完全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第一个缺陷被克服
- 第7节 完全共产主义:劳动分工被克服
- 第8节 共产主义高级阶段是一个超越了正义的社会?
- 结论性意见
- 附录
- 西季威克四讲
- 第一讲 西季威克的《伦理学方法》
- 第二讲 西季威克论正义及古典功利原则
- 第三讲 西季威克的功利主义
- 第三讲附录 关于基数功利的人际比较
- 第四讲 功利主义概述(1976)
- 巴特勒五讲
- 第一讲 人性的道德构成
- 第二讲 良心的性质与权威
- 第三讲 激情经济学
- 第四讲 巴特勒反对利己主义的论证
- 第五讲 良心与自爱之间的假想冲突
- 附录 关于巴特勒的其他一些评论
- 课程提纲
- 索引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