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用年表轻松读懂数千年中国史,中国通史入门读物。

内容简介

一本书带你串联历史进程,感受文明兴衰,揭开历史风云,洞悉过往真相。

《中国历史大事年表》通过将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集中梳理,遵循年代顺序,以年表的形式直观地串联出中国历史的发展与变化,独具特色地将年表与历史事件对照阅读,一览性强,更便于读者查阅和记忆。

内容上起先秦时代,下讫清帝退位,生动活泼地讲述了历史上那些鼎鼎大名的重要人物的生平经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演绎了历史上那些引发时代变革的重要事件,帮助读者全面、准确地了解中国各个朝代的历史变迁;轻松、快速地掌握重要历史典故,从而加深对中国历史的理解,是一本简单易读的中国历史通俗读物。

目录

  • 版权信息
  • 《中国历史大事年表》出版说明
  • 第一章 上古时期—公元前16世纪
  • 阪泉之战
  • 涿鹿之战
  • 鲧治水失败
  • 大禹治水
  • 禹伐三苗
  • 涂山之会
  • 禹杀防风氏
  • 甘之战
  • 太康失国
  • 少康中兴
  • 季杼东征
  • 商汤灭夏
  • 第二章 公元前15世纪—前8世纪
  • 伊尹放太甲
  • 祖乙兴殷
  • 盘庚迁殷
  • 武丁中兴
  • 武王伐纣
  • 周公东征
  • 昭王南征
  • 国人暴动
  • 共和行政
  • 宣王中兴
  • 幽王烽火戏诸侯
  • 平王东迁
  • 周郑之争
  • 第三章 公元前7世纪—前6世纪
  • 管仲改革
  • 长勺之战
  • 骊姬乱政
  • 召陵之盟
  • 葵丘之盟
  • 泓水之战
  • 城濮之战
  • 践土之盟
  • 崤之战
  • 楚庄王灭庸
  • 楚庄王问鼎
  • 邲之战
  • 鲁国初税亩
  • 鞍之战
  • 第一次弭兵之会
  • 鄢陵之战
  • 鲁三分公室
  • 平阴之战
  • 第二次弭兵之会
  • 王子朝作乱
  • 吴越争霸
  • 第四章 公元前5世纪—前4世纪
  • 魏国李悝变法
  • 吴起变法
  • 田氏代齐
  • 三家分晋
  • 秦国商鞅变法
  • 桂陵之战
  • 马陵之战
  • 五国伐秦
  • 胡服骑射
  • 第五章 公元前3世纪—前2世纪
  • 合纵连横
  • 长平之战
  • 窃符救赵
  • 秦灭六国
  • 秦始皇建立秦朝
  • 焚书坑儒
  • 陈胜吴广起义
  • 巨鹿之战
  • 楚汉争霸
  • 刘邦称帝
  • 七国之乱
  • 张骞出使西域
  • 盐铁官营
  • 开通丝绸之路
  • 封禅泰山
  • 颁布《太初历》
  • 第六章 公元前1世纪—公元1世纪
  • 巫蛊之祸
  • 盐铁会议
  • 昭君出塞
  • 新都侯王莽
  • 王莽改制
  • 新朝灭亡
  • 光武中兴
  • 王景治河
  • 复通西域
  • 第七章 公元2世纪—3世纪
  • 党锢之祸
  • 《熹平石经》
  • 黄巾起义
  • 洛阳大乱
  • 讨伐董卓
  • 挟天子以令诸侯
  • 官渡之战
  • 赤壁之战
  • 夷陵之战
  • 诸葛亮北伐
  • 孙吴“南鲁之争”结束
  • 曹魏灭蜀
  • 八王之乱
  • 第八章 公元4世纪—5世纪
  • 刘渊建汉
  • 王敦叛乱
  • 桓温北伐
  • 淝水之战
  • 筑统万城
  • 太武灭佛
  • 三等九品法
  • 北魏均田制
  • 孝文帝改革
  • 第九章 公元6世纪—7世纪
  • 北魏六镇起义
  • 河阴之变
  • 北魏分裂
  • 侯景之乱
  • 租调制
  • 三省六部制
  • 大索貌阅
  • 输籍定样
  • 修建京杭大运河
  • 三征高句丽
  • 玄武门事变
  • 房遗爱谋反
  • 武则天称帝
  • 第十章 公元8世纪—9世纪
  • 开元十五道
  • 安史之乱
  • 两税法
  • 四镇之乱
  • 王叔文改革
  • 牛李党争
  • 甘露之变
  • 会昌废佛
  • 黄巢起义
  • 第十一章 公元10世纪—11世纪
  • 白马驿之祸
  • 陈桥兵变
  • 杯酒释兵权
  • 高梁河之战
  • 王小波、李顺起义
  • 澶渊之盟
  • 庆历新政
  • 庆历和议
  • “濮议”斗争
  • 王安石变法
  • 元丰改制
  • 第十二章 公元12世纪—13世纪
  • 靖康之变
  • 黄天荡之战
  • 绍兴和议
  • 隆兴北伐
  • 绍熙内禅
  • 开禧北伐
  • 嘉定和议
  • 端平入洛
  • 崖山之战
  • 《马可·波罗游记》
  • 第十三章 公元14世纪—15世纪
  • 南坡之变
  • 白莲教起义
  • 鄱阳湖大战
  • 《元史》与户帖制度
  • 《大明律》
  • 十三布政司
  • 胡惟庸案
  • 锦衣卫与空印案
  • 蓝玉案
  • 南北榜案
  • 靖难之役
  • 《永乐大典》
  • 郑和下西洋
  • 钞关
  • 土木之变与北京保卫战
  • 《大明会典》
  • 第十四章 公元16世纪—17世纪
  • 安化王之乱
  • 宁王之乱
  • 大礼议之争
  • 戚继光抗倭战争
  • 一条鞭法
  • 万历援朝战争
  • 播州之役
  • 八旗制度
  • 三大案
  • 魏忠贤专权
  • 复社
  • 清军入关
  • 剃发令
  • 《大清律》与“逃人法”
  • 郑成功收复台湾
  • 庄氏明史案
  • 诛杀鳌拜
  • 三藩之乱
  • 南书房
  • 康熙南巡
  • 《尼布楚条约》
  • 康熙亲征噶尔丹
  • 第十五章 公元18世纪—清王朝结束
  • 编修《古今图书集成》
  • 策妄阿拉布坦叛乱
  • 密封建储制
  • 改土归流
  • 曾静案与《大义觉迷录》
  • 大小金川之乱
  • 大小和卓之乱
  • 广州十三行
  • 土尔扈特部回国
  • 《四库全书》
  • 金瓶掣签制
  • 虎门销烟
  • 洋务运动
  • 《马关条约》
  • 庚子赔款
  • 清帝退位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6
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忠言逆耳利于行

    断断续续花了 6 个多小时读完了这本书,在我眼里,每个朝代的崛起与覆灭都是在片刻之间。我发现王朝的兴衰与君主 "听不听话" 有很大的关系,与 "谁说的这句话" 也有莫大的关系。举两个例子:1️⃣汉高祖刘邦进入咸阳后,看到各式各样的金银珠宝玲琅满目,美女数以千计,瞬间就走不动道了,想住在宫中。樊哙进道:"沛公您是想拥有天下呢,还是想做一个富翁呢?这些奢侈之物,正是秦朝灭亡的原因,沛公拿来做什么呢?希望您赶快回军霸上,不要停留在宫中。" 刘邦不听,还是不想走。张良说:"秦为无道,所以沛公您得以至此。我们为天下除残暴,应该穿着丧服,全军缟素才对。如今您刚刚进入秦国,就急不可待地去享受秦国的宝物,这不是助纣为虐吗?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希望沛公听樊哙的意见!" 刘邦于是还军霸上。2️⃣官渡之战前,总监军官(监护诸将)沮授劝阻说:"近来讨伐公孙瓒,出兵一连数年,人民疲惫,仓库毫无积存,不可轻动。应该使人民得到休息,使农田增产。先行把消灭公孙瓒的捷报,呈献天子(刘协)。如果曹操不允许我们的使节进入京师(首都许县),就可以弹劾曹操阻挡臣民效忠,然后大军进驻黎阳(河南省浚县),逐渐蚕食河南(黄河以南)。大量兴建船舶,更新武器,分别派出精锐游击部队,攻击他的边境,使他们不能安定,而我们却以逸待劳,坐在那里,就可统一全国。" 袁绍不听,并采纳了郭图和审配的建议,最终兵败如山倒,反倒为曹操统一黄河流域奠定了基础。总结:这两个例子说明了 "听话" 的重要性,但是也要看听谁的话,如果是 "明白人" 说的话,那就应该听。正如华杉老师所说:"所以不管哪个阵营,都不缺明白人,只是主公听不懂,就没办法。"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磨铁图书

    磨铁图书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大众类民营图书公司之一。磨铁图书是业内知名作者公认的最佳出版合作平台,目前公司已经签约王蒙、周国平、余秋雨、于丹、蒙曼、冯唐、南派三叔、当年明月、张德芬、今何在、阿桂、刘同、马东团队、白茶、郭斯特、使徒子、伟大的安妮、张悦然天下霸唱、雷米、Priest等众多业内知名作家。几乎涵盖所有类型的畅销小说作者和他们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