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讲述了著名电影艺术家于洋的传奇人生。

内容简介

曾倾心塑造坚韧不屈中华儿女,曾全力刻画深入虎穴孤胆英雄。征途漫漫,暴风骤雨里书写青春之歌,大浪滔滔,坎坷逆境中不改崇高理想。他,就是著名电影艺术家于洋。他是一名出色的导演,也是一个积极参政的艺术家。

目录

  • 版权信息
  • 引子
  • 第一章 苦难的童年
  • 1、于家的“三石头”
  • 2、母子闯关东
  • 3、来到长春
  • 4、这是中国的土地
  • 5、初登银幕的少年
  • 第二章 在革命队伍中成长
  • 1、为八路军做事
  • 2、走进东北电影公司
  • 3、第一次被捕
  • 4、再次走进电影厂
  • 5、来到解放区
  • 6、走进革命队伍
  • 7、参加土改工作团
  • 8、在革命队伍中成长
  • 第三章 走进中国红色银幕
  • 1、“打老蒋”的17岁“连长”
  • 2、预备党员与文化干事
  • 3、新中国银幕第一“桥”
  • 4、与《中华女儿》比英勇
  • 5、都是英勇惹的祸
  • 6、与杨静走进《革命姻缘》
  • 7、与蓝马的友谊
  • 8、从《革命姻缘》到《结婚》
  • 9、在《山间铃响马帮来》
  • 10、亲历实战的《怒海轻骑》
  • 第四章 跨入艺术殿堂
  • 1、夫妻并肩考入北京电影学院
  • 2、在专修班
  • 3、从单人小品开始
  • 4、喜剧表演天赋
  • 5、舞台上的反派角色
  • 6、难忘的毕业大戏
  • 第五章 灿烂的艺术之光
  • 1、《生活的浪花》——走出学院第一戏
  • 2、轰动全国的《英雄虎胆》
  • 3、闪光的1959年
  • 4、国庆献礼大片《青春之歌》
  • 5、一家三口演《矿灯》
  • 6、“潇洒走一回”的《水上春秋》
  • 7、千万个自信塑造“肖队长”
  • 8、融生活与表演为一体的《暴风骤雨》
  • 9、“大明星”与“小角色”
  • 10、“航行”在话剧舞台
  • 11、《大浪淘沙》里尽淘沙
  • 第六章 岁月风云
  • 1、走出国门与搞“四清”的“肖队长”
  • 2、暴风雨来临
  • 3、逆境中的真情
  • 4、回到北京
  • 5、第四届人大代表
  • 6、无畏的坚守
  • 第七章 重返银幕
  • 1、“另一个”于洋的“三大步”
  • 2、走出“五七”干校
  • 3、再塑英雄
  • 4、《火红的年代》红红火火
  • 5、《第二个春天》的前前后后
  • 第八章 银幕新征程
  • 1、从《万里征途》开始
  • 2、又一次走出国门
  • 3、自导自演《戴手铐的旅客》
  • 4、憾别慈母
  • 5、成功与波澜
  • 6、导演伉俪的民族情
  • 第九章 银海扬帆
  • 1、荧屏展光彩
  • 2、参政的艺术家
  • 3、晓阳远行
  • 4、携手走出阴霾
  • 5、“终身成就奖”的喝彩
  • 6、银海扬帆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为什么我会一遍又一遍的反复看老电影,却不重温最近出的新片呢?

    今天其实先后开了好几本书,都找不到读下去的兴致,脑子里全是老电影的片段,遂试着搜索了一下,于洋老师的这本个人传记就进入了阅读日程。之所以想读读老电影相关的内容,并不是受二十大的影响。一方面是在啃刘统老师的大部头《决战:解放战争》系列,脑子里不时的冒出《南征北战》《代号 213》《挺进大别山》《战上海》《南京路上好八连》《云雾山中》《英雄虎胆》这些老电影作品。更因为前天读的那本徐浩峰老师写的老电影影评集《光幻中的论语》,带我回顾了很多经典老电影的前因后果和创作轶事,使得时不时思绪就飘到这些老电影的桥段当中,而出现频率最高的就有于洋老师主演的两部经典作品《英雄虎胆》和《暴风骤雨》。我们这一拨小镇青年出来的八零后,可能是这一批老电影最后的拥趸。无论是我爱人,我妹妹,还是我学生,他们也都是八零后,只是比我小上几岁,似乎就丧失了对这拨老电影的记忆。我曾经和他们深入的聊过,他们说即使那时候的剧情拍的再精彩,也是几十年前的电影了,能好到哪去。怎么会比现在的电影好看呢?我不知道。但 2000 年以后我看过的电影很少有能让我反复观看的,即使现在你让我努力去想,也想不起来几部。马上能脱口而出的还都是动作片,比如《一代宗师》、《叶问》前两部,《罗曼提克衰亡史》这几部可能是我重看最多的几部片子了。其他的能说出名字的,像《战狼》系列、《红海行动》也仅仅是院线期间看一遍就得了,再没有重看过。然而五六十年代拍摄的《英雄虎胆》《虎穴追踪》《羊城暗哨》《东港谍影》《秘密图纸》《跟踪追击》《51 号兵站》《林海雪原》《神秘的伴侣》《鼓刹钟声》《寂静的山林》《国庆十点钟》,八十年代初拍摄的《开枪为他送行》《保密局的枪声》《代号 213》《蓝色档案》《五号机要员》《古龙镇谍影》等等影片,我基本上是脱口而出、如数家珍的。而且,只要有闲暇空余的时间,我都会反复观看这些电影。真的是情怀问题吗?圆桌派有一期请到了姜文导演和马未都先生,他们有一个言论我挺认同的。那时候的电影,让老百姓可以扒着墙沿,站在半块砖上一看就是两个小时,还有露天的蚊虫叮咬,或冷或热的天气影响,这得是多精彩的故事设定啊。把事说清楚不难啊,这应该是导演的基本功啊。面对劳苦大众来说,就商业类型片最好看啊。在单位受了一天累,憋了一肚子气,你还给我文艺片,苦情片,我不想受虐,简单点挺好。而且,那些几十年前的片子真的就简单吗?真的就落后了吗?且不说那一批表演艺术家深入的体验生活是现在的演员不怎么能做到了,就是那时候严格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训练,也能保证那时候电影的品质吧。是的,我承认现在的选择更多了。游戏、网购、即时通讯、短视频,吸引了大量的注意力,人们不再怎么看电影了,可我就想知道,像我一样的老电影拥趸,是用什么时间在看这些电影呢?还反复观看。我们的时间怎么没被那些休闲方式吸走呢?这不值得思考一下吗?说了半天,也没聊于洋老师,也没谈这本书。对不住了,我只是想借着这本书聊聊老电影带给我的愉悦,仅此而已。我也不认为那些连二十一世纪初的的电影和明星都不记得的主,能知道五六十年前的那些老电影演员是谁,还能对他们产生兴趣,算了吧。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江苏人民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月,国家一级出版社,首批“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之一,是具有深厚历史积淀和众多图书品牌的综合性出版社。年均出版图书1000余种,承担多项国家重点出版项目。先后有400余种图书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奖,其中17种图书21次获得国家级大奖。 近年来出版的《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少儿书系》(108卷)、《中国近代通史》(10卷)、《南京大屠杀史料集》(55卷)、《西方哲学史》(8卷)、《现代经济词典》、《中国人民解放军简史》(2卷)、《世界现代化历程》(6卷)、《资本主义理解史》(6卷)、《中国佛教通史》(15卷)、《中国古城墙》(6卷本)等一大批重点图书,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赞誉,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流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基地、大众出版创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