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社会心理学通俗读物,了解自我与他人,洞悉生活中的心理学。

内容简介

《什么心理:我们为何这样想,那样做》是社会心理学的通俗读物,在书中你会遇到:迷失方向的年轻人、狂热的粉丝、为情所困的“痴男怨女”、纠缠不清的亲子关系、虐你千百遍的领导和“奇葩”的同事……作者通过有趣的案例结合社会心理学知识,向你解释:什么是自我、什么影响着我们的行为、什么决定了我们的态度、我们为何为情所困以及社会上那些令我们难以理解的现象。你会发现社会心理学的应用无处不在。《什么心理:我们为何这样想,那样做》可以让你真正将社会心理学思维融入自身知识体系,在读故事的过程中变身为生活中的心理学家。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像读故事一样,轻松学习心理学
  • 第一章 理解自我
  • 一、 “网红”与“忠实粉丝” 自我概念
  • 二、 无法出门的学生 自我概念的作用
  • 三、 东西方人与南北方人 社会文化对自我的影响
  • 四、 “别人家的小孩” 自尊及其形成
  • 五、 “魔镜,魔镜,告诉我” 高自尊的阴暗面
  • 六、 “一把诡异的尺子” 自我妨碍
  • 七、 自控者得天下 自我控制
  • 八、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自证式预言
  • 第二章 探究行为
  • 一、 为什么 内外归因理论
  • 二、 悲观主义者的自助手册 成败行为归因
  • 三、 “奇葩”的三个标准 归因的对应推论理论
  • 四、 领导为什么批评我 三维归因理论
  • 五、 做个讲道理的伴侣 三维归因理论的应用
  • 六、 他真不可理喻 基本归因错误
  • 七、 买它!买它!买它 锚定效应
  • 八、 套路!套路!全是套路 框架效应
  • 第三章 改变态度
  • 一、 “剩女”的困境 态度能否决定行为
  • 二、 “鱼”与“熊掌”左右为难 平衡理论
  • 三、 小王子与玫瑰花 认知失调
  • 四、 一元钱的力量 找不到借口的认知失调
  • 五、 转变态度 三类认知失调
  • 六、 “母夜叉”与“小白兔” 认知失调的应用
  • 七、 谁更容易进传销组织 认知失调的局限性
  • 八、 说服父母为什么那么难 说服者的影响
  • 九、 什么“话”最动听 理智与情感信息
  • 十、 如何说服熊孩子 主/被动说服与压制说服
  • 十一、 提高说服“免疫力” 预警效应与接种效应
  • 第四章 破解情感
  • 一、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 外表吸引力
  • 二、 我好像在哪里见过你 人际吸引因素
  • 三、 “完美”男人 女性择偶机制
  • 四、 “完美”女人 男性择偶机制
  • 五、 “贞操”之战 两性冲突
  • 六、 爱情的“配方” 爱情三元论
  • 七、 看不见的“爱人” 成人依恋
  • 八、 为什么爱会“随风而逝” 影响亲密关系的因素
  • 第五章 播种善意
  • 一、 戴上“有色眼镜” 偏见
  • 二、 读书真的无用吗 偏见的原因及预防
  • 三、 善良实验 助人的交换理论与社会规范理论
  • 四、 无私的吸血蝙蝠 信任、合作与助人
  • 五、 无动于衷的目击者 助人经典实验及助人模型
  • 六、 一笑“泯”恩仇 宽恕的力量
  •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5
7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什么心理:我们为何这样想,那样做》

    怎样才能防止父母上当受骗,怎样才能让处于青春期的叛逆孩子听话,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是最聪明的消费者,心理学的研究却发现,商家早早就布置好了 “陷阱”…… 这本书将以一个个小故事为切入点,让人们从心理学研究的视角看清故事背后的行为逻辑。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人心易变,唯理以对

      在陈晓教授的这本《什么心理》这本书中,他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小故事来讲述让人难以理解的心理学问题。通俗易懂的解释了我们平时觉得难以理解的东西。例如在书中提到的认知失调,陈教授就以小三上位的例子,来告诉我们什么是认知失调?以及要怎样做才能避免自己认知失调。由行为方、实际问题和场景这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对一致性、一贯性和区别性这三个层面的分析,我们基本就能找到问题的原因,然后才能理性的对待问题,避免认知失调。另外在工作和生活中,矛盾总是不可避免。无论是激化矛盾、还是逃避现状,都于事无补。但是通过学习和分析,我们只有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认知方式,也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利益和关系。

        2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世界上有两件东西不能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

        【什么心理】这是我在得到读完的第 5 本书这本书是一本心理学科普类的书籍,主要讲了影响我们产生各种各样行为背后的心理学原因。①首先,要想知道我们为什么做出一系列的行为,我们就要了解我们自己。     我们每个人都有三个 “我”,实际自我,应该自我和理想自我。实际自我,就是最真实的自我,理想自我,是我们想要达到的自我,应该自我,是指我们综合自己的身份特征和所处环境,认为自己应该做到的自我。当实际自我和理想自我产生较明显的差距的时候,我们就会为了理想自我做出改变。     除了以上三种自我之外,每个人还有独立的自我和依存性的自我。所谓独立的自我,是指自己本身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所谓依存性的自我,是指自己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有着什么样的地位和作用。     自己对自己的情感评价,被称为自尊,所谓自大,就是自我评价过高的自尊,所谓自卑,就是自我评价过低的自尊。和陌生人比较不会对自己的自尊有多少影响,和自己亲近的人比较,会对自尊有正向的影响,但是,跟自己熟悉但并不亲近的人比较,则会对自尊有负向影响。②了解完自我之后,接下来我们来探究我们对于行为的分析我们对于行为的分析,又被称为归因理论。总结一下我们在归因上犯的错误:首先,悲观的归因认为,一切成功的经历都源自幸运,而失败的经历源自自身能力的问题基本归因错误,是指将一切行为都归结于个人的因素,而完全不考虑环境的原因。③了解完行动之后,这本书又带我们讨论了认知上的一些错觉,也就是所谓的认知失调。所谓认知失调,在读完这一章之后,我认为,就是人们常说的 “自己骗自己”。换句话说,当一个人的行为与自己的认知相悖的时候,人们通常不会对自己的行为做出较为明显的改变,而是试图通过扭曲自己的认知,进而来达到使认知与行为相符的目的。④这一章,作者讲述了我们对于情感的认知。作者认为,情感的产生,要追溯到人类诞生早期,也就是进化心理学的理论。在这个时间中,人们对与自己繁衍后代的伴侣的准则,逐渐演变成了今天人们对情感伴侣的要求。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16条书评

        出版方

        人民邮电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的大型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0月1日。人民邮电出版社坚持“立足信息产业、面向现代社会、传播科学知识、服务科教兴国”,致力于通信、计算机、电子技术、教材、少儿、经管、摄影、集邮、旅游、心理学等领域的专业图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