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旅日华人作家李长声自选集之文化与历史篇,将日本文化与历史熔于一炉。

内容简介

《李长声自选集:况且况且况》系旅日华人作家李长声的三卷本自选集中的文化与历史篇。“知日”渐成潮流,然而大半个世纪以来,我们几乎只从一个位置、一种角度去品评这个邻居的种种,作者则建议我们动动步子,调适距离。
  
《李长声自选集:况且况且况》汇集了作者关于日本文化众多切近又深远的描摹,从幽玄的枯山水到别具一格的赏花姿态,从能乐的变迁到日本人的审美与自我反思,将文化与历史熔于一炉,同时阐释了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之间繁复的历史勾连,也澄清了诸多误会。文字之间,作者自身的文化史观也恍然可见。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提要
  • 桃太郎
  • 小和尚从哪里来
  • 信神信佛信耶稣,什么都信即为无
  • 寺庙原是派出所
  • 吃出禅味儿
  • 少女癖
  • 枯水枯山费苦心
  • 赏花与聚饮
  • 优雅的牛车
  • 稻草绳文化
  • 极乐的庭园
  • 天皇家的祖坟
  • 平清盛
  • 真名实地的麻烦
  • 行脚与旅行
  • 头头皆是道
  • 古典四大戏
  • 浮世绘的纠结
  • 蛛丝能承受之重
  • AV女优
  • 女孩儿叫啥名
  • 混浴与儒教
  • 踏绘与火眼金睛
  • 恩仇何曾一笑泯
  • 江户文化东京人
  • 和纸的末路
  • 原节子的鼻子
  • 欢悦大众的文化之花
  • 假设……就会有别样日本
  • 日本犹须中国化
  • 老二们
  • 日本人与英语
  • 精明与精细
  • 漫画你学不来
  • 辞书的思想
  • 国人好辩
  • 右翼,以及左翼
  • 九 条
  • 落花时节读华章
  • 没有菊与刀,我们有周作人
  • 莫须有的日本论
  • 中国何曾不知日
  • 友好二千年的画皮
  • 没跟你说我懂日本
  • 纸上声
  • 视而能见(卢 冶)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6
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尤其所谓枯山水。那是把从南宋拿来的水墨画加以立体化,好像用笔墨在纸上画不来才想出的法子,也显得简单。水墨画跟禅前后脚传入,禅敷衍在枯山水上,这种庭园更独具了日本特色。面对一片枯山水,即使冥想不出来什么,也仿佛被禅过了一水,莫名其妙,又似有所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知日,从摆正心态开始

      这几年,赴日旅游成为一大潮流,去过几次后,似乎谁都能写几篇关于日本的文章。我们对日本的印象也不再扁平,从米其林餐厅、温泉酒店、日剧日漫到各类社会观察,呈现出一个立体生动的日本。


      就我自己在京都住过两年的经历看来,日本的文化主体其实相当封闭,民族和语言单一,行事自有一套规范,对外来者形成天然的屏障,若不是真的是在日本生活过多年、并且有一定的学术造诣,很难理性客观去谈论,这也是旅日作家李长声老师的文章耐读之缘故。
      李长声写过不少关于日本的书,这本《况且况且况》是三卷自选集的文化历史篇,但并非通篇在说枯燥的历史,插入了不少民间故事、宗教、美食、寺庙神社等通俗易懂的内容,前一篇还在写能剧,后一篇讲 AV 女优,这种反差正是大家眼中日本最不可思议的地方,它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既有清净和寂的寺庙文化,但和尚不仅可以喝酒吃肉,还能娶妻生子,同样一门佛教传入日本后,就被本土化到面目全非,到底是出于什么原因呢?
      作者的观点是,任何谈论日本的文字,它首先是有一个预设的根基和参考。像《菊与刀》就是比较西方和东方,因此有了罪文化和耻文化一说;陈舜臣的《日本人与中国人》,则是从日裔华人的角度比较中国和日本;再看周作人的日本论,又完全是中国人的视角来写。
      文化观察类文章难写,是因为你终究是个旁观者,能深入接触的也就是几个切面而已,但把这几个切面写好了,也足矣。正所谓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缘故在于了解与认识。
      日本人在这一点上就做得很好,古代是崇尚汉文化,明治维新后投入西方文化,拿来人家的好东西,立马改造为适合自己的,还能改造出艺术化的境界来,这是我在日本生活时最有感触的一点。每每想起京都那些润物细无声的细节之美,那些站在吧台前几十年如一日工作的料理职人,心里就有股莫名的澎湃,觉得需要学习这种精神。
      在作者来看,无需把日本树为敌人或样板,“无非一邻人,自然交往,于交往之间自然了解。” 这才是我们面对日本应该有的心态。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创建于1983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创建于2000年12月,由国家教育部主管,上海交通大学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和电子音像出版社的办社宗旨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方向,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传播有益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发挥学校的优势和特色,为教学和科研服务,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