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被业内人士称为“当之无愧的系统式治疗百科全书”。

内容简介

在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方面,系统式心理治疗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的治疗方法之一,不断有新的研究证明其有效性。

本书首先严谨地从理论层面讲解了系统式治疗的框架前提,然后进入实践领域,详细地教授了治疗系统的构建、语言与行动导向的干预措施、模拟干预措施以及其他干预措施。由于系统式治疗汲取了很多来自儿童心理动力治疗、人本治疗、行为治疗等治疗流派的灵感。

本书中讲解的技术方法非常具有实操性;而且由于系统式治疗更多地考虑了儿童与青少年的特点,游戏式的、充满趣味性的、对儿童友好的工作步骤成为其主要治疗风格。

本书适合每一位心理治疗师,尤其适合家庭治疗领域的工作者。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提要
  • 推荐序1 德式心理治疗中的“游戏精神”
  • 推荐序2 玩好游戏靠什么
  • 推荐序3 博采众长的系统性心理治疗
  • 推荐序4 游戏的系统玩法——启动儿童心灵疗愈的金钥匙
  • 推荐序5 先吃一颗巧克力
  • 推荐序6 齐家在儿童,在青少年
  • 中文版自序
  • 原版序
  • 前言
  • 第一部分 导论
  • 第1章 系统治疗环境下的儿童与青少年
  • 1.1 简介
  • 1.2 病因学模式
  • 1.3 系统治疗的基本原则
  • 1.4 治疗的态度和关系格式塔
  • 1.5 从系统的角度来玩游戏
  • 第2章 系统治疗的框架前提
  • 2.1 设置灵活的格式塔
  • 2.2 房间的布置
  • 2.3 治疗室的陈设
  • 2.4 治疗室里的规则
  • 2.5 系统治疗的特殊设置
  • 第二部分 儿童和青少年治疗系统的构建
  • 第3章 第一次谈话
  • 3.1 第一次谈话之前
  • 3.2 初次访谈的阶段——打招呼
  • 3.3 开始阶段
  • 3.4 探索问题阶段
  • 3.5 互动阶段
  • 3.6 共同规划治疗目标
  • 3.7 最后的干预
  • 3.8 治疗条约和合同的阶段
  • 3.9 第一次谈话之后
  • 第4章 与青少年一起工作的特点
  • 4.1 简介
  • 4.2 与青少年面谈
  • 第5章 网联合作
  • 5.1 简介
  • 5.2 与医疗系统合作
  • 5.3 与学校系统合作
  • 5.4 与青少年服务系统合作
  • 5.5 切实评估药物辅助的有效性
  • 第6章 诊断和系统治疗
  • 6.1 简介
  • 6.2 个人的诊断
  • 6.3 与症状相关的诊断
  • 6.4 家庭诊断
  • 6.5 治疗师的反应作为诊断信息
  • 6.6 象征和隐喻技巧
  • 6.7 目标尺度
  • 第7章 进一步的治疗过程
  • 7.1 后续会谈
  • 7.2 对待进步
  • 7.3 部分成功
  • 7.4 治疗过程中的停滞
  • 7.5 合作中的问题
  • 7.6 治疗的死胡同和危机
  • 7.7 系统治疗的建构和结构
  • 7.8 治疗结束
  • 第三部分 语言与行动导向的干预措施
  • 第8章 简单的开场
  • 8.1 澄清和信息
  • 8.2 介绍系统模型
  • 8.3 任务、建议和处方
  • 第9章 与家庭进行团体咨询
  • 9.1 简介
  • 9.2 坦诚的交流
  • 9.3 将父母作为资源
  • 9.4 加强联结
  • 9.5 权利和义务
  • 9.6 强化界限
  • 9.7 加强伴侣关系
  • 9.8 强化父母
  • 9.9 系统性争执文化
  • 9.10 强化网联
  • 第10章 悖论干预
  • 10.1 简介
  • 10.2 悖论症状处方
  • 10.3 重新解释悖论
  • 10.4 其他的悖论技巧
  • 第11章 索解取向的干预措施
  • 11.1 简介
  • 11.2 索解取向的提问技巧
  • 11.3 其他的索解取向技术
  • 第12章 叙事技巧、隐喻和故事
  • 12.1 简介
  • 12.2 症状的外化
  • 12.3 其他的叙事技巧
  • 12.4 隐喻
  • 12.5 轶事
  • 12.6 治疗的故事
  • 第13章 仪式和仪式化的方法
  • 13.1 简介
  • 13.2 仪式化的处方
  • 13.3 治疗的仪式技巧
  • 第四部分 模拟干预措施
  • 第14章 系统式格式塔技术
  • 14.1 简介
  • 14.2 治疗初期的绘画和格式塔
  • 14.3 问题图画
  • 14.4 治疗动机——图画
  • 14.5 全家福
  • 14.6 共同的全家福
  • 14.7 解决方案图
  • 14.8 其他的系统式格式塔技术
  • 第15章 手偶
  • 15.1 简介
  • 15.2 系统式手偶技巧
  • 第16章 系统式角色扮演和表演技术
  • 16.1 简介
  • 16.2 系统式角色扮演技术
  • 16.3 戏剧表演和即兴表演
  • 16.4 说唱团
  • 16.5 家庭-歌剧
  • 第17章 家庭雕塑和舞蹈
  • 17.1 简介
  • 17.2 雕塑技术
  • 17.3 家庭系统排列
  • 17.4 舞蹈编排
  • 17.5 时间轴工作
  • 第18章 积木人偶
  • 18.1 简介
  • 18.2 迷你模型工作的技术
  • 第五部分 其他干预措施
  • 第19章 以运动和身体为导向的干预措施
  • 19.1 简介
  • 19.2 以身体和运动为导向的技术
  • 第20章 放松,催眠,想象力
  • 20.1 简介
  • 20.2 放松
  • 20.3 家庭治疗中的催眠
  • 20.4 想象
  • 20.5 梦
  • 第21章 系统式父母训练
  • 21.1 简介
  • 21.2 录像辅助的咨询和使用单向镜的工作
  • 21.3 “自力更生”模式
  • 21.4 家庭游戏疗法
  • 21.5 游戏治疗
  • 21.6 家长作为团队
  • 21.7 父母在场
  • 第22章 结局好,一切都好
  • 22.1 简介
  • 22.2 结束治疗的技巧
  • 22.3 治疗结束仪式
  • 后记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5.0
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系统式治疗的有趣应用

    因为学习李松蔚老师的《循环提问》读书会,了解到这本书,再看目录,也发现了很多有帮助的内容,便进行了深入阅读。“治疗师不仅要对儿童和青少年以及他们的父母有很多经验,还要对医生、教师、青少年救助机构及部门非常熟悉。所以第 5 章的内容是本书的精华所在,治疗师和不同职业背景的人员在一起帮助孩子及其家庭,需要从对方所担心和需要的地方入手,才可能建立良好的合作网络。” 因为参与过一个家庭 - 学校 - 社区互动有关的项目,所以对张海音老师在序言中说提到的重点尤为感兴趣。翻到第 5 章的时候进行阅读之后,真的非常有收获。书中这样的描述,在我所接触的项目中,确有发现 “孩子在学校过得如何,教师的影响重大。关于学校的问题是前来寻求系统性咨询的常见问题。父母与学校之间的关系往往是很紧张的,表现为互相指责、缺乏合作甚至逼迫。如果是在学校出问题,家长通常希望老师能找出解决方案,反之亦然。学校并不注重从互动视角去观察学童。而从系统的角度来看,问题应该被理解成互动事件。只有学生、家长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关系发生改变,解决方案才能产生,三方一起才能构建决定性的系统” 书中提供了一些常规的问题,不过我多半还是会在心里面,有奇迹提问、悖论提问、目标提问来转换下思路。首先,治疗师可以采访孩子,问问老师的情况,获取印象。 “老师愿意倾听吗?他很严格吗?” “他淡定吗?大家听他的吗?” “课程内容简单还是困难?” “孩子们有没有觉得自己获得了老师的认可?” “孩子们做了什么,就百分百惹上麻烦了?”(这个有点像悖论提问)其次,学校是同龄人相互接触的重要地方,孩子的许多社交问题都发生在学校背景下,也可以询问孩子在学校的问题。 “这个同学有朋友吗?” “他有没有被嘲笑或者被刁难?” “他是不是某个被特别看待的小团体的成员?” 最后,治疗师可以和老师建立联系并交谈,这是一个易得的进步。最好亲自去,或者如果去学校拜访难以实现的话,就打电话。要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来进行谈话。 老师对这个学生有什么看法? 这个学生在个性上和学业上有什么优缺点?与同学之间关系如何? 这个学生有没有朋友?他是不是有点格格不入?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 对于这个问题,有什么例外情况? 如果发生转变的话,第一个小迹象可能是什么? 怎么能察觉到进步?这些可用的流程是可以放在自己的看板上的,反复模拟直到熟练。尤其是第四部分提到的 “手偶”“积木人偶”“家庭雕塑” 更是让我看到了可供性的有趣应用,受益良多!正如赵旭东老师说到的:“这本书是个百宝箱。读者不但可以从中掏出可以让孩子们摆脱各种内外羁绊、放飞心情的 “小把戏”,还可以让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黔驴技穷的父母或祖辈别再 “认死理、死认真”,跳出 “再加一把劲却越陷越深” 的恶性循环(或称 “无结局游戏”)。把它当专业书来看的心理健康工作者,其实可以将书中方法当作 “脑筋急转弯” 的益智游戏,这也许有助于在严肃认真地救死扶伤、解困济苦的 “不好玩游戏” 中,培养幽默、机智、乐观、宽容的心理品质,让您成为 “会变戏法”、有本事的助人者。”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本全面的实操指导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人民邮电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的大型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0月1日。人民邮电出版社坚持“立足信息产业、面向现代社会、传播科学知识、服务科教兴国”,致力于通信、计算机、电子技术、教材、少儿、经管、摄影、集邮、旅游、心理学等领域的专业图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