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是唐代名将李光弼的传记,也是研究其生平事迹的学术著作。

内容简介

作为平定安史之乱的功臣,李光弼与郭子仪齐名,世称“李郭”。论实际战绩,李光弼在郭子仪之上,“战功推为中兴第一”,他指挥的太原保卫战、河阳之战、怀州之战精彩绝伦,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经典战例。然而,相比郭子仪的风光无限,李光弼的际遇则显得落寞冷清。

唐史专家马驰先生致力于唐代蕃将的研究,本书为其代表作之一。书中考订了李光弼的家族世系,纠正了史料记载中的错误,并满含同情地叙述了这位名将光辉而落寞的一生,对其生平事迹及兵法战略作了严谨的考证与评述。全书叙事严谨、行文简洁,有助于读者深入了解李光弼的个性与行事风格。书后还附有五篇关于唐代蕃将的专题论文,有助于读者更为深入地了解以李光弼为代表的唐代蕃将群体。

李光弼是平复安史之乱、挽救唐朝命运的重要将领,其实际战功在郭子仪之上,而其生前境遇和身后声名却落寞寂寥,远不能与郭子仪相比,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不同的结果?性格、身世、做事风格?本书将一一揭晓。

目录

  • 版权信息
  • 作者简介
  • 前言
  • 第一章 两个楷洛
  • 第二章 亦李亦武
  • 第三章 族出“去闾”
  • 第四章 “幼不嬉弄”
  • 第五章 边上名将
  • 第六章 重返故镇
  • 第七章 挺进敌后
  • 第八章 保卫太原
  • 第九章 相州之战
  • 第十章 治军“朔方”
  • 第十一章 河阳之战
  • 第十二章 邙山之败
  • 第十三章 徙镇临淮
  • 第十四章 系心“圣朝”
  • 第十五章 蕃将世家
  • 第十六章 “临淮遗法”
  • 第十七章 光弼现象
  • 附表一 李光弼事迹系年表
  • 附表二 李光弼家族世系表
  • 附录一 唐故开府仪同三司太尉兼侍中河南副元帅都督河南淮南淮西荆南山南东道五节度行营事东都留守上柱国赠太保临淮武穆王李公神道碑铭
  • 附录二 《金石萃编·李光弼碑》考证及按语
  • 附录三 云麾将军李府君神道碑
  • 附录四 唐赠范阳大都督忠烈公李公神道碑铭
  • 唐代蕃将考论
  • 史道德的族属、籍贯及后人
  • 李谨行家世和生平事迹考
  • 铁勒契苾部与契苾何力家族
  • 沙吒忠义的族出及事迹考
  • 《旧唐书·黑齿常之传》的补缺和考辨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被历史薄待的军事天才

    李光弼,这位被《旧唐书》誉为 “孙武、吴起、韩信、白起或有愧德” 的安史之乱第一功臣,一位被历史薄待的军事天才,在初中课本上,甚至只有短短两句话的份量。终于有马驰这位作者,为其专门出一本书了。要说李光弼的军事才能与艺术,太原保卫战绝对是浓墨重彩的一章 —— 当史思明十万叛军压城,这位统帅手中仅有 “弱卒不满万人”。作者透过发黄的战报还原了那场不可思议的逆转:城墙安装的投石机轰鸣不休,数百条地道如血管般在地下延伸,千名死士如尖刀刺入敌阵。此役斩首七万,成为安史之乱最关键的转折点。更令人拍案的是 “美马计” 的战场心理学:当史思明在黄河南岸炫耀塞北良驹,李光弼将五百匹母马驱至河边,城中马驹嘶鸣引得母马回奔,叛军千匹战马竟尾随入城。这齣冷兵器时代的 “生物战”,就足以在兵法书中,再开一篇章。身为契丹族将领之子,李光弼的铠甲内始终绷紧着身份焦虑的弦。作者抽丝剥茧地考证其父李楷洛的归唐史实,揭示出 “柳城李氏” 在胡汉夹缝中的生存智慧。书中特别对比他与郭子仪的命运分野:当郭子仪在宦官鱼朝恩面前 “自污” 保身时,李光弼却因拒绝谄媚而遭构陷。这种刚直在河阳之战中当可化作 “靴中藏刀” 的死战决心,却在朝堂尔虞我诈中成其致命软肋。作者以新发现的墓志佐证:仆固怀恩等蕃将对李光弼 “打朝廷牌” 的治军方式深怀怨怼,这种内部裂痕最终撕裂了中兴将星的荣耀。全书最见作者的功力之处,应在于马驰对历史迷雾的廓清。他推翻两个关键谬误:将同名异人的 “李楷洛” 事迹剥离复原,又考证李光弼母亲改姓导致的 “一分为二” 记载错讹。更颠覆认知的是对 “郭子仪举荐” 说的质疑 —— 通过比对玄宗、肃宗朝奏章时间差,指出李光弼复出实为玄宗干纲独断。这些考据如精密齿轮,咬合出被《新唐书》刻意模糊的真相:“战功推为中兴第一” 的评语背后,藏着史官对拥兵自保污点的难言之隐。

      转发
      1

    出版方

    真故图书

    “真故”图书是非虚构文学创作平台“真实故事计划”旗下出版品牌,Slogan为:真实打动世界,全网粉丝超800万。 《真故·女性叙事》《真故·90后叙事》等mook系列主题书,专注于收录非虚构作品,定期出版。 真实故事计划是国内头部非虚构文学平台,每天讲述一个从生命里拿出来的故事,发掘平凡生活中的吉光片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