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以日本学者的全新眼光重读中国,让你体验与教课书大不相同的隋唐史。

内容简介

《绚烂的世界帝国》为讲谈社《中国的历史》中的“隋唐”一卷。是日本历史学家写给大众的中国通史读本。气贺泽先生对于隋朝的历史,则颇为重视,有些看法颇为新颖。作者特别肯定隋朝初年在制度建设上的成就,认为高熲、苏威几个人合作,短短几年时间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变革,从而奠定了隋朝开皇之治的基础。作者特别强调佛教对于巩固隋朝统治的意义。

就全书的侧重点而言,作者对于贞观之治评价不高,论述简略;对于武则天的掌权,则与同时期日本等东亚其他地域的女主政权做出联想。与一般中国教科书或者断代史不同,作者对于唐代花街柳巷世界、长安和洛阳的城市景观、五代山及房山云居寺等地的佛教文化都要专门的叙述。在国际中国史研究中,日本学者有独特的优势,形成了自己学术风格和学术传统。

本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本人和当代日本隋唐历史研究综合性成果,体现了日本学者观察隋唐历史的独特视角。

目录

  • 版权信息
  • 推荐序
  • 中文版自序
  • 序章 急剧动荡的东亚
  • 九世纪四十年代东亚的动向与“会昌毁佛”
  • “绚烂的世界帝国隋唐时代”之意义
  • 隋唐帝国与律令制、贵族制
  • 第一章 新兴的统一国家:隋王朝
  • 隋朝的建立与文帝的开皇之治
  • 隋朝及其时代
  • 隋室杨氏的出身
  • 杨坚与周隋革命
  • 隋朝的建立与新体制
  • 大刀阔斧的行政改革与贵族制
  • 兴建新都大兴城与宇文恺
  • 隋初的政界:高颎、苏威、李德林
  • 隋朝中期的政治动向:遣隋使所见到的隋朝
  • 平定陈朝:统一的实现
  • 关中本位政策
  • 隋文帝的佛教政策及其展开
  • 开皇二十年政变的背景
  • 独孤皇后
  • 杨广对江南的兴趣
  • 开皇二十年政变的意义:遣隋使所见到的隋朝
  • 炀帝的“暴政”与隋末的大动乱
  • 从文帝时代到炀帝时代:隋代后半期的政治与社会
  • 皇位继承始末
  • 炀帝政治的开始:大运河的开凿
  • 内政与外交
  • 远征高句丽
  • 风起云涌的叛乱隋朝的灭亡
  • 第二章 唐朝的再度统一及其政治
  • 唐代的政治世界
  • 从唐朝起兵到玄武门之变
  • 李渊的崛起
  • 唐朝政权的建立
  • 全国的再度统一
  • 兄弟三人之争
  • 玄武门之变
  • 贞观之治的光与影
  • 被推举为天可汗
  • 理想的君主政治:贞观之治
  • 贞观之治的本质
  • 远征高句丽与继承人问题
  • 武后与武周革命
  • 高宗与武曌
  • 武后的夺权之路
  • 女皇的王朝:武周政权的建立
  • 武韦之祸的时代
  • 盛唐时期的光与影
  • 开元新政
  • 宇文融与张说
  • 李林甫与杨贵妃
  • 安禄山与杨国忠:恩宠政治与义父子关系的意义
  • 新登场人物群像及其意义
  • 第三章 安史之乱后唐代后半期的局势
  • 安史之乱始末
  • 安禄山起兵
  • 玄宗蒙尘与唐朝的反攻
  • 叛乱的平定与河北的局势
  • 叛乱留下的痕迹与影响
  • 两税法与藩镇体制:通向财政国家之路
  • 河朔三镇与平卢节度使
  • 藩镇体制的本质与历史性
  • 两税法的实施及其意义
  • 宪宗的中兴
  • 宦官专横与官僚的党争:门生天子的时代
  • 唐朝的政治与宦官
  • 鱼朝恩与神策军
  • 对宦官政治的抵抗:永贞革新与甘露之变
  • 牛李党争
  • 流寇黄巢之乱
  • 九世纪后半期的社会状况
  • 黄巢之乱前史:从“南方”的兵乱到裘甫、庞勋之乱
  • 黄巢之乱
  • 唐朝的灭亡
  • 第四章 律令制之下人们的生活
  • 律令体制的构造与贵族制
  • 律令制与贵族制
  • 唐律的构造与特色
  • 唐令中所反映出的统治体制
  • 律令制之下的官僚生活
  • 官僚制的系统
  • 主要机构
  • 仕官之途径
  • 村落中的日常生活
  • 村落组织
  • 户籍与家族
  • 均田制与租庸调制
  • 敦煌文书与吐鲁番文书
  • 节假日及岁时文化
  • 中国历法的特征
  • 隋唐时期的节假日及岁时文化
  • 重数节日:岁时文化的核心
  • 上元节与寒食节:奇特的节日
  • 第五章 武后与唐代的女性
  • 不稳定的皇后及皇太子地位:武后出现的背景
  • 武后的经历与权力宝座
  • 唐代的皇后与后宫
  • 皇后之位的长期空缺
  • 不稳定的皇太子地位
  • 昂首阔步的女性:家庭与社会中的日常光景
  • 女性们的日常生活状态
  • 女性们的感情生活
  • 结婚与家庭生活
  • 花街柳巷的世界与男人们
  • 长安的花街柳巷与《北里志》
  • 妓女的世界
  • 颓废堕落的男性与支撑着男人们的女性:《李娃传》的世界
  • 《女则》与《女论语》
  • 自古以来的礼制与唐代女性的“女戒”书籍
  • 《女论语》所展现的东西
  • 女子的教育
  • 第六章 城市的发展与丝绸之路
  • 长安、洛阳的景观及其生活
  • 长安与洛阳的位置
  • 唐代城市的结构与特色——以长安为中心
  • 坊的结构与特色:居民们日常生活的地方
  • 从人口的动向所见到的长安
  • 工商业的发展与商人及工匠
  • 国营市场及其管理体制
  • 工商业者与隋唐城市的一个侧面
  • 活跃的城市居民
  • 地方城市的发展与草市的扩大
  • 纵横于隋唐世界的西域人
  • 长安的异国文化与异域人士
  • 隋唐王朝与西域政策
  • 粟特人的活跃
  • 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前来的人们
  • 第七章 隋唐国家的军事与兵制
  • 府兵制及其展开:府兵兵士的世界
  • 军事与兵制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的意义
  • 什么是府兵制?——寻求全新理解的线索
  • 隋唐府兵制的建立及其展开
  • 军府与府兵
  • 府兵兵士的状况
  • 府兵制的变质与崩溃
  • 北衙禁军的建立及其展开
  • 北衙与南衙:中央禁卫部队
  • 从父子军到北衙四军
  • 南衙禁军的变质及解体
  • 唐长安城中的兵士们
  • 神策军与藩镇兵
  • 安史之乱后的中央军
  • 神策军的扩大与皇权
  • 藩镇的军事力量
  • 第八章 圆仁的入唐求法之旅:唐代后期社会一瞥
  • 圆仁的旅程及目的
  • “入唐八家”与圆仁
  • 遣唐留学生“井真成墓志”的发现
  • 圆仁入唐求法的动机及其秘密偷渡入境
  • 圆仁之旅的整个行程
  • 新罗人社会与山东、华北的农村
  • 圆仁和山东地区新罗人社团的邂逅
  • 新罗人的生活与岁时文化
  • 领取“公验”
  • 衰微凋零的山东、华北的农村
  • 唐代的旅行、道路与旅行者:五台山之旅
  • 赴五台山的沿途
  • 五台山信仰与圆仁
  • “公验”与“过所”:五台山信仰的背后
  • 会昌毁佛及其背景
  • 圆仁在长安
  • 零距离所见到的“会昌毁佛”
  • 会昌毁佛的背景及其意义
  • 毁佛风潮中的寺院——以法门寺、云居寺为例
  • 法门寺与供养舍利
  • 地方的毁佛与房山云居寺的石经
  • 房山刻经事业与会昌毁佛
  • 第九章 东亚各国的动向
  • 隋唐王朝与东亚诸国
  • 东亚的民族迁徙
  • 羁縻与册封
  • 东亚的标识:宗教与文字
  • 和蕃公主政策及其意义
  • 和蕃公主的出身
  • 突厥系的游牧国家:突厥与回鹘
  • 突厥第一汗国与隋唐王朝
  • 突厥第二汗国
  • 回鹘汗国的兴亡
  • 从游牧走向定居:世界史上罕见的民族
  • 古代藏族政权吐蕃的强盛与挫折
  • 吐谷浑的历史
  • 吐蕃与唐
  • 吐蕃王朝的灭亡
  • 吐蕃的进出西域与统治敦煌
  • 三韩分立与隋唐的东亚政策
  • 隋朝的建立与朝鲜半岛三国
  • 在远征高句丽的背后
  • 新罗与渤海
  • 第十章 隋唐文化百态
  • 唐诗
  • 隋唐文化与唐诗
  • 初盛唐时期的唐诗
  • 中唐时期的唐诗与古文复兴运动
  • 唐诗与科举
  • 唐代文化与金银器
  • 何家村窖藏
  • 何家村遗宝与唐代的物质文化
  • 唐代的金银文化与贵族趣味
  • 中国的正仓院:法门寺的珍宝群
  • 法门寺的金银器及其时代
  • 隋唐精神文化的一个侧面:历史编纂及其认识
  • 唐初史部的成立及其意义
  • 唐初的正史编纂与史馆的成立
  • 从太宗的历史认识到刘知几的《史通》
  • 杜佑的《通典》及其历史意识
  • 末章 如何理解“唐宋变革”
  • 理解隋唐历史的关键
  • 本书的立场
  • 律令制与贵族制
  • 隋唐国家与贵族制
  • “唐宋变革论”
  • 作为一种柔性结构的贵族制
  • 以魏晋至隋唐作为一个大时段来加以观察的视点
  • 结语
  • 附录
  • 主要人物略传
  • 历史关键词解说
  • 参考文献
  • 历史年表
  • 封底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8
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隋唐历史的全景图

    隋唐时期伴随着王权的进一步加强,士族逐渐谢幕,庶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再加上内部官制、税制、兵制的变化,以及外部与周边国家、政权的频繁互动,呈现出一段色彩纷呈、跌宕起伏的历史画卷。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理想国

    “理想国”一直致力于人文、思想、艺术类图书的出版,并从事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以及文创产品的开发,是活跃而富影响力的文化机构。 “理想国”每年出品图书超过一百种。代表作品包括:陈丹青《退步集》、梁文道《常识》、柴静《看见》、龙应台《目送》、木心《文学回忆录》,温故系列,电影馆系列、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理想国译丛,以及白先勇、许倬云、林青霞、杨奎松、张大春、唐诺、蒋方舟等逾百位作者的作品。 “理想国”每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百余场,两届“理想国年度文化沙龙”,结合展览、演出等形式,面向青年,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