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本记录1936年至1939年西班牙内战全过程的史诗巨著。

内容简介

在这场战争中,以佛朗哥为中心的国家主义西班牙与以左翼联盟为核心的共和主义西班牙之间发生了激烈的对抗与颠覆。海明威等大批知识分子和作家弃笔从戎,加入国际纵队,更为这场战争增添了传奇色彩和理想主义热情。战争随着双方势力变化而不断推进,最终在国际势力的插手下走向一个极端结局。

西班牙这场为期三年的内战,既有外部法西斯国家的插手,也有苏联和国际纵队的援助,又有国际联盟对于局势的搅动,将20世纪上半叶旧国际秩序的逐步崩溃与新世界格局的酝酿展露无遗,同时也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前奏。不同阵营拉开大幕,操控各自的傀儡主角登场,将战争的残酷与血腥、阴谋与诡计展露在世人面前……

目录

  • 版权信息
  • 西班牙内战:秩序崩溃与激荡的世界格局,1936—1939(上册)
  • 作者及作品获奖说明
  • 编者按
  • 标注简称说明
  • 团体和政治党派
  • 五十周年版序
  • 再版前言
  • 第一部 战争的起源
  • 1. 开场白
  • 2. 关于宪法的斗争与一战的影响
  • 3. 第二共和国的起步
  • 4. 冲破教权主义的开端
  • 5. 无政府主义的发展
  • 6. 社会与农业概况
  • 7. 分裂与统一
  • 8. 西班牙共产党的诞生与法西斯的产生
  • 9. 十月的阿斯图里亚斯起义
  • 10. 选举
  • 11. 阴谋
  • 12. 第二共和国的失败
  • 第二部 叛乱与革命
  • 13. 战争的酝酿
  • 14. 战争爆发
  • 15. 7月19日至7月末的战况
  • 16. 血腥
  • 17. 蓝色时代
  • 18. 左翼的对抗
  • 19. 7月底到8月的战况以及阵营的分化
  • 20. 成为国际危机
  • 21. 国际援助与欧洲秩序的崩溃
  • 22. 右翼搅动局势
  • 23. 不干涉计划
  • 24. 共和主义的战争挫折与政府的革新
  • 25. 国家主义西班牙的发展
  • 26. 政变的萌芽
  • 27. 援助与利益
  • 西班牙内战:秩序崩溃与激荡的世界格局,1936—1939(下册)
  • 第三部 微型世界大战
  • 28. 1936年冬天的战斗
  • 29. 何塞·安东尼奥的死亡和佛朗哥的崛起
  • 30. 内部争端
  • 31. 军队与后勤
  • 32. 集体农场
  • 33. 1936年冬的国际援助
  • 34. 1937年春的三场战役
  • 35. 马德里战线重组和格尔尼卡轰炸
  • 36. 国家主义内部政权的确立
  • 37. 共和国政府的变局和“五月事件”
  • 第四部 两场反革命的战争
  • 38. 毕尔巴鄂的陷落
  • 39. 共和主义的内部斗争
  • 40. 布鲁内特战役、桑坦德战役和阿斯图里亚斯战役
  • 41. 1937年的国际局势
  • 42. 短暂的平静与建设
  • 43. 内林格的政策与内部改革
  • 44. 特鲁埃尔、阿拉贡和莱万特之战
  • 45. 外部支援与内部危机
  • 46. 1938年第二季度的情况
  • 47. 埃布罗地区的战斗
  • 48. 短暂的休整与加泰罗尼亚的战役
  • 49. 逃离加泰罗尼亚
  • 50. 最后的博弈
  • 结局
  • 51. 结局
  • 后记
  • 附录一 西班牙波旁王朝和卡洛斯王位继承图
  • 附录二 比塞塔在丹吉尔交易所的“生与死”(兑英镑)
  • 附录三 国外介入西班牙内战的力量评估
  • 附录四 “格尔尼卡”
  • 附录五 地图清单
  • 注释与参考文献
  • 选入的参考书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3
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西方史学不愿深究的历史

    这本书放在书架很久了,一直看不下去,西方史学家喜欢记述细节,但如果不对历史有概念性认识,看这段历史难免一头雾水,我是在看奥威尔的《向加泰罗尼亚致敬》的同时,翻阅此书。本书作者休・托马斯(Hugh Thomas),英国历史学家,获法国艺术与文学勋章及意大利诺尼诺文学奖等荣誉。全书全景记述西班牙 1936-1939 年内战全貌,书中追溯了 19 世纪末美西战争后西班牙殖民体系崩溃、贫富分化加剧,农民与工人遭受地主与资本家的剥削,无政府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思潮蔓延,引发周期性罢工与暴力冲突,加泰罗尼亚与巴斯克地区追求自治,与中央政府的矛盾激化,成为内战中的重要战线,天主教保守势力视共和政府的世俗化改革为对传统价值的颠覆,教会成为右翼叛乱的精神支柱。1931 年第二共和国成立后,左右翼政权更迭频繁,1936 年左翼 “人民阵线” 胜选,右翼军官佛朗哥发动政变,以 “捍卫天主教、消灭布尔什维克” 为旗号掀起内战。敌对的两大阵营:共和派:以左翼联盟(社会党、共产党、无政府主义者)为核心,得到苏联援助及国际纵队支援;国际纵队是理想主义悲歌,1936 年共产国际在莫斯科成立国际旅,来自 54 国的 4 万名志愿者组成(包括白求恩、卡帕、聂鲁达)的国际纵队,以 “自由对抗独裁” 为信念参战,可结局是理想破灭,例如:加拿大医生白求恩首创流动血站,却因政治猜忌被迫离境;中国工程师张纪、工人陈阿根等百余名华人志愿参战,事迹长期被历史湮没,国际纵队伤亡惨重(如英国志愿者阵亡率超 22%,乔治 - 奥威尔咽喉中枪),最终在 1938 年被迫撤离,海明威、乔治・奥威尔、毕加索(《格尔尼卡》)等知识分子的国际纵队成为 “人类最后的浪漫骑士”,但理想最终湮灭于权斗与背叛。国民军:佛朗哥领导的右翼联盟(君主派、长枪党),得到德意提供武器、飞机及数万正规军的支持,将西班牙视为新武器试验场(如格尔尼卡大轰炸)。英法 “不干涉政策”,对共和政府实施武器禁运,实质纵容法西斯扩张,加速共和派的孤立(骨子里是担心苏维埃的红色浪潮)。内战导致约 50 万人死亡(含战后清算),1939 年内战结束,佛朗哥建立独裁政权,取缔自治权、禁用加泰罗尼亚语,实施政治清洗(超 20 万人遭处决或监禁),但因在二战期间没有参加轴心国,在美国的支持下,以 “中立” 换取战后西方的容忍,英美在战后对佛朗哥容忍都是基于对欧洲天主教势力的保护,以对抗左翼势力的发展,历史记忆被独裁政权篡改 40 年,到佛朗哥去世(1975 年),将政权交给西班牙王室,直到 2019 年佛朗哥的遗骸才从 “烈士谷” 迁出。德意苏将西班牙变为 “代理人战争” 试验场,英法绥靖政策加速二战爆发,鼓励了德意法西斯的战争意愿,,毕加索的《格尔尼卡》以艺术控诉法西斯暴行;奥威尔与海明威的文学遗产,分别成为 “真相勇气” 与 “宣传悖论” 的象征,加泰罗尼亚独立运动等矛盾延续至今。2025 年 #291

      3
      1

    出版方

    天地出版社·华夏盛轩

    北京华夏盛轩图书有限公司 成立于2008年08月18日,注册地址在北京市丰台区方庄芳群园三区3号楼7层,主要从事图书、报纸、期刊、电子出版物批发、零售;资料编辑;版权贸易;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不含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