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推荐语
自驱力助职场成长,个人、组织及管理者需共建赋能模式。
内容简介
自驱力是当今职场发展的关键能力。企业需要自驱型员工来应对不确定时代。个人如何自我开发与赋能,提升确定性与职业发展效率,来响应环境的需要?同时,个人自驱力受两个外部驱动因素的影响:管理者的驱动力,企业的内驱力。对个人来讲,需要形成适合自己的自驱动模式,逐渐生长孵化自己的独特优势;对组织来讲,需要形成内驱动模式,逐渐演变成生态型平台;对管理者而言,管理角色发生变化,不再是下达指令式管理,而是向促动师等角色转换。或者说,未来每个人都随时在自我管理与管理他人中进行角色交迭,成为一个”中心者”的角色。管理者不是一个固定的岗位或身份,而是一个根据任务变化而随时变化的角色。总体而言,每个人都要思考和学习自驱力和驱动环境的能力。当下,多数人的职业经历主要依赖组织管理,没有真正的独立性。当如上所述,外部环境变化时,最大的问题是还没有形成自己自我驱动的意识与核心能力、差异化竞争优势,更没有形成以个人定位为核心的自我运营模式和路径、资源。本书在每一章中,从个人和管理者两个角度,来设计自驱力的建设,以及相应的赋能式管理,形成对比和应对策略,清晰判断哪些是个人发力点,哪些是管理者发力点。 读完本书,对自己的自驱力建设与挑战有更好的认识,对外部环境的驱动力有更准确的评价,对个人自驱、团队自驱及组织驱动三个层面的融合有更全局性的认知,以实现”自驱+互驱”的叠加效应
目录
- 封面
- 前折页
- 版权信息
- 序言 实现自驱式成长:在不确定的职业变化中,打造自驱力
- 第1篇 显隐驱动——职场创客的两个自我准备
- 职业进化之路:从手工作坊到组织城堡,再到职场创客
- 第1章 显性驱动:自我认知驱动
- 职场的灰色地带:自我认知模糊
- 跳出行为惯性,建立认知目标
- 建立系统思维,学会系统成长
- 强化通用技能,提高底层运作效率
- 以结果为导向,建立交付思维
- 打造个人IP,提高知识变现能力
- 刻意练习:建立自我认知矩阵
- 第2章 隐性驱动:激发心流
- 点燃自己,从职业僵化状态中复苏
- 设计与个人能力匹配的目标
- 自律的人生更自由
- 置身开放的交流圈,找到有效的反馈者
- 第2篇 自驱——职场创客画像
- 第3章 做有自驱力的职场创客
- 自我开发:成为自主责任体
- 自我深耕:成为知识技能IP
- 自我选择:成为奋斗者还是守成者
- 自我评估:成为自我雇佣者
- 自我经营:成为小CEO
- 互联互通:成为动态合伙人
- 变身斜杠,成为多重职业者
- 自我判断:个人自驱状态
- 组织转型:建设新的职业群体,改造平台生态
- 第3篇 互驱——平台+创客群体
- 第4章 平台主:平台生态圈的构建者
- 平台主的首要特质:利他导向
- 平台理念:共治、共创、共享
- 平台架构:为前端赋能的“前台、中台和后台”
- 平台驱动机制:以小米生态链为例
- 第5章 合伙人:平台的长期驱动伙伴
- 合伙人的身份亮点
- 合伙人的分类与规划
- 合伙人的选、用、育、留:全生命周期的驱动机制
- 合伙人团队的三道坎决定合伙还是散伙
- 第6章 创建自主管理型小经营体
- 倒金字塔型组织变革:人人都是经营者
- 寻找经营阵地,创建小经营单元
- 设定目标图谱,做出经营承诺
- 以个人为单元,核算经营贡献
- 经营用户价值链
- 经营个人商业价值
- 贯穿人类进化史的经营思维
- 第7章 打造高效自驱型小团队
- 小团队成为一种新型工作模式
- 像找伴侣一样挑选价值观一致的成员
- 建立共享机制,打造网状团队
- 寻觅最佳团队组合,培养团队特质
- 选对团队成员,重视彼此承诺
- 高效的团队需要合理控制规模
- 如何建立理想的工作团队
- 如何打造产品创客团队
- 用工作坊诊断组织驱动状态
- 第4篇 人人自驱——重塑职业身份,激活人才价值
- VUCA时代对个人职业发展的影响
- 第8章 职业斜杠组合:多重身份设计
- 主业+副业,助力财富自由
- 从特质出发,打造斜杠青年
- 左手工作,右手兴趣
- 自我练习
- 第9章 做自由灵活的职场跨界者
- 如何横向规划职业生涯
- 如何把固定的工作变成灵活的任务
- 如何建立个人价值积分账户
- 如何量化评估组织的人力资本
- 第10章 探索多样化的职业模式
- 非传统雇佣关系的兴起
- 灵活用工推动共享员工计划
- 人才共享市场的发展
- 自我练习
- 第11章 如何用制度激励人人自驱
- 岗位再设计:如何从因岗设人到因人设岗
- 绩效考核:如何让员工自动“跑起来”
- 薪酬激励,让自驱更有“后劲”
- 后折页
- 封底
出版方
电子工业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成立于1982年10月,是国务院独资、工信部直属的中央级科技与教育出版社,是专业的信息技术知识集成和服务提供商。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一家以科技和教育出版、期刊、网络、行业支撑服务、数字出版、软件研发、软科学研究、职业培训和教育为核心业务的现代知识服务集团。出版物内容涵盖了电子信息技术的各个分支及工业技术、经济管理、科普与少儿、社科人文等领域,综合出版能力位居全国出版行业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