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24千字
字数
2020-07-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多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联合撰写,阿里巴巴推动全球数字化发展的“中国方案”。
内容简介
约瑟夫·熊彼特认为技术进步驱动了“创造性破坏的风暴”,“不断地从内部革新经济结构,即不断地破坏旧的,又不断地创造新的结构”。经济发展或经济增长就是以这种“创造性破坏”为特征的动态竞争过程。
纵观历史,技术进步始终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但增长过程中的“创造性破坏”通常会带来社会的波动。数字革命有着不同以往的特点:数字技术有较低的采用、渗透门槛,数字化信息具有非竞争性、接近于零的边际生产成本。这些特点决定了数字革命的普惠性。
基于罗汉堂的大数据经济研究和国内外数字经济实践,本书探讨了数字技术促进普惠性增长的作用机制,有五个关键结论值得关注:一是数字技术可以成为普惠性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二是对提高数字渗透率来说,降低数字技术的使用门槛与提高用户的技能水平同等重要;三是数字平台提供了一种新的交换和协同方式,能够促进经济一体化和社会融合;四是有效的数字渗透需要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之间的有效合作;五是我们必须把事实与猜测区分开,尽量避免猜测性的焦虑,尽管数字技术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影响,并且管控这些影响是比较大的挑战。
总体而言,虽然面临诸多挑战,但一种更具普惠性和可持续性的新发展范式正在形成。
目录
- 版权信息
- 罗汉堂使命
- 序言1
- 序言2
- 概要
- 新技术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
- 什么使数字技术显得如此特别
- 数字技术应用的中国经验
- 一、数字技术可以成为普惠性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 二、对提高数字技术渗透率来说,降低技能门槛与提高技能水平同等重要
- 三、数字平台代表了一种新的交流和协作方式,能够促进经济和社会融合
- 四、有效的数字技术渗透需要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密切合作
- 五、数字技术会带来不确定的影响,管控这一影响是一项挑战,但我们必须首先将事实与猜测和焦虑区分开
- 呼唤新的发展范式
- 第一章 数字技术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 悲观主义、乐观主义和创造性破坏
- 经济在过去是如何增长的
- 数字技术有什么不同
- 我们应该如何拥抱数字技术
- 第二章 数字技术驱动的贸易
- 宏观经济视角
- 电子商务的范围和影响
- 一、可及性
- 1.性别
- 2.年龄
- 3.残障人士
- 4.地区
- 5.网上购物的增长
- 二、多样性
- 三、距离
- 四、普惠中小微型企业
- 1.改善营商环境
- 2.创业支持
- 3.性别
- 4.年龄
- 5.残障人士
- 6.地区
- 案例1:“淘宝村”和中国农村地区电子商务的发展
- 案例2:沙集镇——被互联网改变的乡村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促进普惠金融和社会保护的数字生态系统
- 普惠金融历来是一项挑战
- 普惠金融为什么如此具有挑战性
- 一、信息不对称
- 二、监控成本
- 三、其他交易成本
- 四、没有界定明晰的财产权
- 可持续融资模式
- 数字金融普惠性的证据
- 一、个人用户模式
- 1.性别
- 2.年龄
- 3.地区
- 4.可负担
- 二、中小企业模式
- 1.普惠金融服务
- 2.信贷的影响
- 案例3:医疗服务、教育和环境保护
- 一、医疗服务
- 二、教育与培训
- 三、环境保护
- 第四章 数字技术如何改变市场
- 市场的三个构成要素
- 一、搜索和匹配
- 二、合同执行
- 三、信任
- 数字市场的优势
- 一、数字技术有什么特别之处
- 二、改善搜索和匹配
- 1.使消费者高效搜索和匹配产品的技术基础设施
- 三、改善合同执行力
- 1.辨识身份
- 2.产品的真实性
- 3.确保交易安全和信任的托管账户系统
- 4.纠纷解决
- 四、数字技术建立了新的信任体系
- 五、新兴的数字平台模式
- 1.技术驱动型商业工具:以千牛工作台为例
- 2.智能决策的协调:以“生意参谋”为例
- 3.智能生产协同:从B2C到C2B
- 4.智能供应链协同:以“淘工厂”为例
- 5.新的协同意味着更多的产品种类和机会
- 6.新市场和新增长路径
- 相关研究1:市场摩擦经济学
- 第五章 中国经验对全球的启示
- 对基础设施的最低要求
- 低技能门槛和低成本的重要性
- 案例4:M-PESA
- 适当的制度基础设施对商业的重要性
- 相关研究2:中国的科技发展
- 市场一体化的重要性
- 数字技术的发展路径
- 一、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的协同
- 二、试验和最佳实践的广阔空间
- 三、数字平台的关键作用
- 第六章 理解和应对难以预见的挑战
- 数字技术与就业
- 一、定义问题
- 二、探寻证据
- 1.技术革命和人口增长并未导致失业率上升
- 2.截至目前,全球自动化并未导致失业率上升
- 案例5:中国和美国的零售业就业情况
- 数字时代的竞争政策
- 一、促进竞争的原则
- 二、探寻证据
- 数字技术与隐私保护
- 一、定义问题
- 二、平衡利弊
- 三、应对意料之外的挑战
- 技术与不平等
- 一、定义问题
- 二、探寻证据
- 三、应对意料之外的挑战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法律声明
- 保留特定权利
- 数据保护
- 致谢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