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二十一种商品,从丝绸到石油,书写现代社会与今日社会格局之形成。

内容简介

那些读懂经济史蕴含之信息的人,更能清醒预感到震撼世界的惊雷。历史普及作家杜君立新作,聚焦二十一种食物与商品,从丝绸到石油,追溯商业革命与现代世界社会格局之形成。

商品没有腿,却比人走得更远。文明因交换出现,世界因商业诞生。

在现代世界形成的过程中,商品成为主要媒介和催化剂,贸易打造了一个时代。商业化和化的结果令人震惊,每一次影响和改变世界的重大事件背后,都离不开商业革命的巨大推动。借助流动的商品,不同民族、不同文明、不同观念发生碰撞和沟通,后形成今天的现代文化与社会格局。

目录

  • 版权信息
  • 推荐序 微物撬动历史
  • 前言 从商业革命到工业革命
  • 第一章 东方的秘密
  • 丝绸 最早的世界商品
  • 瓷器 前现代的工业品
  • 茶叶 杯底的战争
  • 鸦片 天朝的毒药
  • 白银 从繁荣到危机
  • 第二章 神奇新大陆
  • 黄金 天生的货币
  • 香料 地理大发现的经济动因
  • 土豆 饥荒与拯救
  • 蔗糖 甜蜜与罪恶
  • 咖啡 品尝现代的味道
  • 烟草 上瘾的文化
  • 第三章 制造工业革命
  • 棉花 工业革命之花
  • 煤炭 现代的盗火者
  • 股票 一个人的运河梦
  • 橡胶 给人类装上轮子
  • 石油 国家的权力
  • 第四章 财富的代价
  • 食盐 帝国的财政支柱
  • 郁金香 疯狂的游戏
  • 鳕鱼 渔夫与金鱼
  • 海狸 新世界的征服
  • 鸟粪 暴富之后
  • 第五章 商人之帮
  • 陕商 走不出的乡土
  • 晋商 农业帝国的商人
  • 徽商 儒商与官商
  • 甬商 商人当如叶澄衷
  • 十三行 天朝的牙行
  • 镖局 最后的江湖
  • 后记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6
3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你选对了吗?”现在请让一切经营回到商品 |供应链精进书单之七

    将这本书选为精进书单的第 7 本,令我犹豫了至少 4 个月 ——“食货” 一词首次在出现《史记・平准书》中被司马迁用来概略与商品贸易有关的国家宏观管理和经营行为,《汉书》第一次开立《食货志》篇,这些历史性的概念放到今天,所讲的就是互联网中最为基本的 SKU
     
    如果没有根深蒂固的 SKU 思维作为内核,就无法准确把握 “供应链” 的实质其实是一个动态的价值网络,一个由空间地理、运输存储、交易市场、支付结算、簿记账务、抵押融资、风险管理等多种价值构成的网络。这些价值虽然都与供应链实务牵一发而动全身,但是唯有进入 SKU 这一内核,才能使上述价值通过一整个供应链网络、创造并输出源源不绝的 “新价值”。
     
    这本使用世界史视野创作的《新食货志》最打动我的地方,是它全景地呈现出一件商品,如何从它的产地 “莫名其妙” 地被人发现特有的效用(例如咖啡的兴奋作用或丝绸的性感优雅),到被人发现它的财富价值(例如丝绸、香料、茶叶、瓷器的昂贵),到市场需求规模骤然出现激增,再到大量的财富被继续投入到运输存储、交易市场之中,再到发育出基于货物抵押派生出的各种权益融资活动…… 几乎无一例外地,一切被人们视作财富的商品都会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价格起落、价值否定、繁荣与衰退交替的周期,即使有些商品曾经叱咤并主宰全球贸易网络,例如印度香料、荷兰郁金香、中国茶叶和瓷器,现在绝大多数的奢侈品都已经成为寻常百姓家的生活元素。
     
    如此周而复始的周期交替,无数人因为拥有某些商品暴富之后又破产,如果只看到故事的这半截,那也能算记住了历史故事、并不算学到了历史教训。关于商品 / SKU 故事的后半截,在于必须从中看到一个动态的供应链价值网络如何通过这些商品在周期中的更替逐渐固化为这个世界。
     
    是的,如果上面那段话会令读者产生歧义,我重新复述一遍 —— 世界本质就是一张供应链价值网络,商品 / SKU 是为这个世界拓宽边界的最基本工具。


    怎么理解这句话?
     
    两句老话不得不信,“隔行如隔山” 和 “三句话不离本行”。无论现在有 “路径依赖”“幸存者偏误” 等说法,核心依然是指每个人的认知受到自己行业和职业的束缚。在供应链行业中亦是如此。
     
    我过去的供应链合作伙伴中有冷鲜肉材切割设备供应商、有生鲜包装称重喷码供应商、有温控芯片及配套设备供应商、有仓储物流基地、有货运代理公司、有品牌公司、有商超连锁零售商、有分销公司…… 不一而足。在这段描述里,显然处于供应链价值中心的商品是生鲜冷链而不可能是服装。而我之所以对生鲜冷链供应链如此熟悉,又是因为自己曾从事新疆电商服务、比较优势决定了我做出生鲜冷链行业的决策。因此,不同的商品 / SKU 客观上有其固有的供应链关系。
     
    是否存在一种适用于所有商品 / SKU 的供应链网络存在?答案既可以是 “存在”,也可以是 “不存在”。
     
    这本书其实已经就给出了答案,覆盖全球的物流网络就是这样一种供应链,但我之所以抱持无可无不可的态度,实则因为供应链网络是一个分级的多维度网络,物流供应链处于底部(这里需要《郑路的社会网络课》的知识储备我就不作拓展)。由于处于一切供应链网络的底部,物流供应链本能地会缺失不同商品 / SKU 所带来的差异性,这便是我所说 “不存在一种适用于所有商品 / SKU 的供应链网络”。
     
    在这里我顺便分享一下自己和以前供应链伙伴之间的一些经验。假如和他们谈起 “供应链” 这个词,他们更愿意选择性地看到自己业务所处这一流程,因此,我不得不有选择地根据对方的切入点,和他们交流 “不同版本” 的供应链。然而,只有我最清楚,我需要他们的全部加总,否则我所需要的销售目标难以达成。而最令我头疼的是,每增加一件 SKU 所带来的工作并不是数学上的 “+1” 这么简单,前面已经解释过,这增加的其实是一条供应链。
     
    搞明白这个道理,已经是在交过许多学费之后。因此,现在的我比任何时候都更在意一个问题 —— 卖什么。这个问题不光是设计供应链的起点,不光是制订销售计划的起点,它更多地是给自己划出一道边界、让我 “画地为牢”。
     
    当我第一次打开这本书时,就已经决定把这本《新食货志》作为自己供应链精进书单的 “拱顶石”。有了本书的加持,这份由七本书组成的书单,已经足具令任何普通人看懂供应链实务所需的知识框架和储备。不保证读者能够搞懂供应链成为行家,起码也能识别谁在用大词忽悠。

      3
      7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世界经济的食货志

      这是我在得到电子书读完的第 84 本书。幸好,赶在下架之前读完了本书。这是我第二次拜读杜先生的著作了,上一次是的《历史的细节》。说起世界经济,如果不谈理论的话,不外乎商品、技术还有人。杜先生这本《新食货志》可谓要言不烦,将世界经济的关键肯綮一一道来。更好的是,本书末章的书目,为有兴趣的读者画出来一张地图。因此我给五星推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商品经济史

        这本书从中国,印度,英国等各个国家的商品交易,贸易等内容,向我们展示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16~18 世纪的中国居于世界中心地位。古代东方向西方的寻求、西方向东方的探索,都有着物质需求的因素,可以认为,文明之间的对话,首先是物质需求形成的对话。从地理上来说,农业发达的中国几乎是欧亚大陆一个与世隔绝的区域。按某些西方历史学家的说法,中国是 “世界的例外”。但人类的历史就像一张无缝之网,没有哪一个地区能够完全孑然独立。因为丝绸、瓷器、茶叶、白银、毛皮等商品贸易,中国很早就成为世界的一部分。全球化无疑是一个大命题,但如果从一些特定商品来理解全球化的历史,或许要容易得多。一种特定的商品,在特定的时空往往会发生惊人的作用,乃至形成一个特定的世界。任何商品交易的发生和影响都不会限于商品交易本身,沿着丝绸之路,佛教和伊斯兰教传入中国;沿着海上丝绸之路,欧洲传教士来到东方;伴随鸦片而来的,还有现代科技。商品是有限的、有形的,而文化的影响则无远弗届。一个商品从兴起到扩散,再到无人问津,往往会经历一个戏剧性的过程,整个社会都难免被卷入其中。在历史叙事中,一个原本微不足道的商品就这样无意中成为主角。原本只是为了贩运丝绸的 “丝绸之路”,在地理上,它只是跨越亚欧大陆的一条通道,但它对于世界文化的意义却远非如此。它的东西两端,分别是东西方文明的源头,就像织造丝绸的经纬线一般,它将中国、印度、希腊、埃及、美索不达米亚这些古老文明编织在一起,成为一个永不枯竭的思想源泉。从 16 世纪开始,繁荣的远距离交易突然将世界带入一个 “商业时代”。现代人或许想不到,400 多年前,为了进口香料,英国成立了以香料贸易为主的东印度公司,荷兰也宣布成立东印度公司。在现代化的历程中,工业革命是一道伟大的分水岭,彻底改写了自古以来的世界。但历史是连续的,在工业革命之前,商业革命已经完成一切应有的铺垫。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 “商业革命” 的概念,他的定义是 “商业的突然扩大和新世界市场的形成”。消费社会、全球化、自由贸易和资本主义等 “现代文明” 并不是后来才有的。欧洲商人历经千辛万苦,将人们闻所未闻的商品带到世界各个角落,让每个人都有机会享受到传说中的 “奢侈品”。在那个最早的全球化时代,人们的物质水平普遍得到提高,精神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现代社会的本质是商品经济,商业革命使商品经济大行其道,许多奢侈品变成大众日用品,工业革命通过大量生产进一步扩大了商品的内涵与外延。从 “消费的民主” 而言,工业革命与商业革命是一脉相承的,而且从各个角度来看,工业都是从属于商业的,依靠后者提供远离产地的原材料和消费市场。肇始于奢侈品交易的商业资本主义在发展中增加了财富,从而导致(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当资本所有者不用从远方运来奢侈品,而是自己创造和生产奢侈品时,商业就走向了工业。英国人先是从印度贩运棉布,后来开始发明纺织机,自己纺线织布,最后把机织棉布贩卖到印度。丝绸、瓷器、香料、茶叶、咖啡、鸦片、橡胶等,无不经历了从商品扩散到技术扩散的过程。还有一点,无论工业还是商业,开始都是通过为 “富人” 提供大量消费品而兴旺发达起来的。物以稀为贵。对遥远的欧洲来说,来自东方的丝绸、瓷器、茶叶、香料、蔗糖、棉花和咖啡等,一直都是富人才能享用的奢侈品。欧洲冒险家找到东方航线并发现新大陆之后,这些奢侈品被大量移植,成为大众消费品;同时,美洲的土豆、红薯、烟草、白银和毛皮等,在很短的时间就传遍了整个旧世界。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外贸成为欧洲最重要的商业形式,尤其是海洋贸易。距离与利润成正比,最理想的消费者往往与生产者之间隔着遥远的距离。在火车出现之前,陆路运输要比海上运输困难得多;在 13 世纪的欧洲,陆路运输的成本比海路运输贵 20 倍。相比万水千山阻隔的陆路,海洋贸易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海洋是自由的、开放的,海上航线不用穿越很多国家,也没有林立的关卡。贸易就像大海一样没有边界。借助有规律的洋流和信风,一艘帆船所运输的货物就超过一个大商队。海洋贸易的经济收益远高于陆上贸易,但也伴随着更大的风险。陆上有驿站可供休息,海上气候多变而危险,因此海洋鼓励冒险和开拓,正如陆地滋生官僚。海洋贸易的繁荣,刺激了财务制度、公司制度、保险制度和金融制度的发展。在蒸汽船和集装箱出现之前,只有奢侈品和半奢侈品才会被轻快帆船运来运去。奢侈品的特点是重量轻、体积小、价值高,长途贸易所产生的附加值最高;或者说,只有奢侈品才是 “最好的商品”;尤其是烟草、鸦片、咖啡、蔗糖、食盐等长销性商品,它们可以自动形成消费市场。在工业革命之前,贫穷和自给自足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状况,只有极少数富人才有钱进行 “身份商品” 的消费,他们所消费的商品在普通人看来,都属于温饱之外的奢侈品,尤其是上瘾品。“海外贸易的起源在于奢侈品消费,这是富人们独有的事情,他们在巴黎一地的奢侈品消费就足以维持这种贸易。” 按照经济学家桑巴特的观点,正是奢侈品和奢侈消费 “生出了” 资本主义,甚至说,丝绸、瓷器、钟表、毛皮、棉布等奢侈品也催生了现代工业。当然,在资本主义逻辑下,所有奢侈品最终都免不了 “跌落凡尘”,变成人人可得的大众消费品,使富裕社会的中产阶级成为社会主流。对于工业革命,人们往往只留意到珍妮纺织机和瓦特蒸汽机,却忽视了蔗糖和土豆的重大贡献;而正是这两种廉价的高热量食品,供养了新兴的 “无产阶级”,从而使资本主义成为可能。商品没有腿,也没有翅膀,但因为商人与商业,它们可以远离产地,到达世界每一个角落。如今,我们生活在商品极度丰富的时代,即使如此,物质生活的富有仍是全社会最普遍的对幸福的定义。历史学家布罗代尔主张:“物质生活是一切的基础,一切进步取决于物质生活的膨胀,市场经济本身也依赖物质生活而迅速膨胀,并扩展与外界的联系。” 世界进入 21 世纪开始 石油,土豆、红薯、烟草、白银和毛皮,咖啡之类的商品的重要性慢慢地弱化,互联网科技,大数据技术开始蓬勃发展,使得社会生产力加速提升,也使得我们对这些有固定形态的东西产生的兴趣随之降低。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9条书评

        出版方

        磨铁图书

        磨铁图书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大众类民营图书公司之一。磨铁图书是业内知名作者公认的最佳出版合作平台,目前公司已经签约王蒙、周国平、余秋雨、于丹、蒙曼、冯唐、南派三叔、当年明月、张德芬、今何在、阿桂、刘同、马东团队、白茶、郭斯特、使徒子、伟大的安妮、张悦然天下霸唱、雷米、Priest等众多业内知名作家。几乎涵盖所有类型的畅销小说作者和他们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