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总是在寻找特殊道路,也屡屡走上特殊道路。

内容简介

德国现任总统弗兰克-瓦尔特·施泰因迈尔评价道:“我们国家能在思想上对自由和民主保持开放,有温克勒的一份功劳。”

的确,我们需要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准确聚焦德意志民族历史的所有发展脉络,并把它们转译为可被今天的政治实践所吸取的经验教训。世上不乏比这轻松好读的民族史。20世纪发生的沉重灾难无疑塑造着战后几代民众的自我认知,时刻影响当下的社会舆论以及国家在欧盟与全球合作框架内的政治图景。而一些更久远的东西,例如古老的帝国理念、19世纪的革命与改革、统一与自由之间的反复拉扯,也从未失去现实意义。

我们如何成为今天的我们?回溯千年历史的旅程,归根结底也是一次追寻自我之旅。属于德意志的特殊道路,真的存在吗?温克勒为回答这个问题而写的民族简史,或许也是为全世界开明进步的公民书写的镜鉴。

目录

  • 版权信息
  • 导言
  • 1 德国人与西方的帝国
  • 2 统一高于自由
  • 3 一个先天不足的共和国
  • 4 德国的灾难
  • 5 自由高于统一
  • 6 一条后民族特殊道路
  • 7 从德国问题到欧洲问题
  • 8 德国的新使命?
  • 9 德国历史的今天
  • “新冠肺炎疫情”时代——结语
  • 致谢
  • 缩略语表
  • 注释
  • 人名索引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3
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近代史部分比较精彩

    本书最后两章关于自我批判式的民族性分析相当精彩,在这两章中,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对德国的民族性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剖析。在其中,我们不仅能够看到作者对 “秩序” 和 “统一” 的强烈向往,还能感受到他对 “自由” 的有限认同。这种对德国民族性格的深刻揭示,不仅令人耳目一新,更让我们对德国历史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理解。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书中展现出的对 “秩序” 和 “统一” 的向往,以及对 “自由” 的有限认同,与纳粹主义的思想导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并非偶然,而是深深植根于德国的民族性格之中。即使经历了二战后长期的民族性批判,这种思想导向也并未被彻底抹杀。事实上,这种批判本身就是德国传统的一部分,它试图通过外部性的手段来改造德国的民族性格。然而,意识形态式的批判似乎并不能深刻地改造德国民族性格的内生性和自发性。尽管这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德国社会的进步和变革,但它们往往停留在表面,难以触及德国民族性格的深层结构。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德国历史上会反复出现极端主义和保守主义的思潮。作者在书中筛选了一些简明而令人印象深刻的口号式政治宣言。这些宣言不仅反映了德国政治发展的历史脉络,还深刻揭示了德国民族性格的某些特质。通过这些宣言,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德国民族性格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所表现出的不同面貌。这些政治宣言的存在,进一步证明了意识形态式批判的局限性。尽管它们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德国社会的进步和变革,但要想真正改变德国民族性格的内生性和自发性,还需要更加深入和全面的努力。这包括加强教育、促进文化交流、推动社会变革等多个方面的综合施策。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