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从报警到维权,一线警察用身边故事生动阐释法律常识。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以14年的从警实践和经验为基底进行提炼和创作形成的公安普法作品,涉及日常报警、安全防范、矛盾纠纷、涉警案事件处理以及理性配合警察执法等五个篇章。

通过塑造龚义警官形象,以普通市民晓安生活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为主线,采取故事化、场景化的小说体形式,阐释日常生活中如何报警、怎样加强安全防范、怎样处理矛盾纠纷、怎样处理遇到的案事件以及怎样配合警察执法等方面的处理方法和意见建议,传递出依法、理性、文明、平和的处理问题理念,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可读性和可操作性。

为普通群众增强安全意识和法治意识,更好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以及融洽警民关系、促进政法机关提升执法规范化水平、守护向善向好的法治环境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和启发借鉴意义。

目录

  • 版权信息
  • 事情可不可以不这样
  • 守护平安的无声力量
  • 第一章 报警,也有讲究
  • 一、家中被盗,怎么报警?
  • 二、发生交通事故,怎么报警?
  • 三、人生地不熟,怎么报警?
  • 四、不方便打电话,怎么报警?
  • 五、谎报警情万万不可!
  • 第二章 防范,真的重要
  • 一、我的交通安全我来守护
  • 二、盗窃,怎么防范?
  • 三、诈骗,怎么识破?
  • 四、“杀熟”的传销
  • 五、毒品,一定要远离
  • 六、赌博,千万沾不得
  • 七、见义勇为,要注意安全
  • 八、谈恋爱也要注意安全
  • 第三章 纠纷,本可以化解
  • 一、楼上楼下住户的纷争
  • 二、广场舞引发的纷争
  • 三、遇见醉鬼,不要纠缠
  • 四、如何对待精神障碍患者?
  • 五、冲动的惩罚
  • 第四章 案件,不可不知的法律常识
  • 一、发生交通肇事,千万不要逃逸
  • 二、银行卡和电话卡借不得
  • 三、公民个人信息不是想查就能查
  • 四、辱骂、袭击警察要担责
  • 五、遭遇家庭暴力,该怎么办?
  • 第五章 你所不了解的警察执法程序
  • 一、出警几步路为什么要开警车?
  • 二、为什么罚我不罚他?
  • 三、小动物被伤害,为什么不予立案?
  • 四、买到“冒牌”净水器,为什么不予立案
  • 五、警察不予立案,可以申诉吗?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3
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一本可以救急的书

    深夜回家发现身后有车辆缓慢跟随,该怎么判断危险、采取什么行动?接到自称 “公检法” 的电话要求转账,该如何应对?家庭防盗除了安装监控,还有哪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这些问题,或许我們从未认真思考过,但一旦发生,就可能彻底改变生活。《生活警事指南》正是這樣一本为这些潜在风险提供具体解决方案的实用手册。这本书没有冗长的理论,也没有空泛的口号式建议。它的价值在于高度提炼的真实案例和可直接操作的应对策略。作者长期从事公共安全研究与普法工作,语言风格冷静清晰,内容结构紧密围绕 “预防 - 识别 - 应对” 的逻辑展开,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 “工具书”。全书以日常生活中最高频的安全场景为线索,覆盖防诈骗、居家安全、出行防护、未成年人保护、突发事件自救等多个方面。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书中对近年高发的电信网络诈骗进行了极为细致的剖析。它不仅列举了冒充客服、虚假投资、刷单诈骗等常见类型,还提供了对话示例和心理分析,帮助读者理解诈骗者的话术设计逻辑。例如,书中指出 “公检法诈骗” 的关键不在于恐吓,而在于利用人对权威的信任与对程序的不熟悉。这种从心理机制入手的解读,比单纯提醒 “不要转账” 更有说服力。在居家安全部分,作者提出了 “防御性居住” 的概念。它不只是建议安装防盗门或摄像头,更强调日常习惯的养成:比如快递单信息的销毁、夜间灯光布置、邻里协作意识的建立等等。这些内容看似琐碎,却真正体现了 “防范于未然” 的编写意图。值得一提的是,书中还关注了独居女性、老年人、儿童等群体的特殊安全需求,体现出强烈的人文关怀。

      转发
      2

    出版方

    中国法治出版社

    中国法治出版社是中央级法律类图书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89年6月,隶属于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中国法治出版社每年出版新书品种1000种左右,出版物主要包括:1、法律法规的国家标准版本;2、法律、法规的权威性中外文对照文本;3、中外法学著作;4、研究生、大学本科、专科法学教科书;5、法律工具书;6、解释、宣传、介绍法律、法规的普及性读物;7、法律、法规中文及中外文对照文本的电子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