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站在新世纪的高度,关注茅盾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内容简介

二十一世纪以来,茅盾研究在持续推进,每年都有数百篇相关学术论文发表。茅盾的作品呈现出“社会现代性”和“审美现代性”交错、混杂的景观,依然存在巨大的阐释空间。特别是茅盾作品中所表现的现实主义品格,恰恰是当下文坛所缺乏的。他在小说中对历史事件和社会生活的真实再现、对复杂人性的深刻揭示,都是留给中国文学的宝贵遗产。

本书涉及对茅盾研究史料的整理发掘和茅盾文艺思想、文艺批评等问题的纵深研究,体现了近年来茅盾研究领域的重要收获。

书中收录了中国茅盾研究会学者撰写的论文多篇,内容涉及茅盾创作综论、小说研究、文艺思想研究、生平与思想研究、编辑与出版研究等领域,充分展现了新时代茅盾研究的学术成就,也反映出国内学者在茅盾研究的广度、深度上进一步拓展的发展趋势,弘扬了茅盾先生心怀天下,求真务实和为人生的文学创作精神。

目录

  • 版权信息
  • 茅盾作品与思想研究
  • 从沈雁冰到茅盾:介绍评论的前奏与开端(1920—1933)——《中国百年茅盾学术史》之一章
  • 《幻灭》的启示:革命非关认同
  • “出路”的形式与形式的“出路”——论茅盾的《清明前后》
  • 茅盾史料考证
  • 茅盾写于香港的一篇佚序
  • 新见茅盾佚信三通考释
  • 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纪念馆中的沈雁冰史料钩沉
  • 茅盾同时代人研究
  • 善意的误读与误读的善意——从鲁迅谈赛珍珠说起
  • 萧乾致乔治·艾伦与昂温出版社英文佚简66封辑译注
  • 论早期延安文学的构成及其价值
  • 青年论坛
  • 茅盾汉译诗歌篇目数量统计方法探讨
  • 《霜叶红似二月花》故事年代考
  • 公债市场与文学书写——以《子夜》为中心
  • 茅盾旧体诗词研究综述
  • 书评
  • 声音的回响——读陈平原的《有声的中国——演说的魅力及其可能性》
  • 在文学启蒙与知识变革之间——陆胤《国文的创生:清季文学教育与知识衍变》读札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范式的新探索——评吕周聚的《中国新文学中的美国因素研究(1911—1949)》
  • 读李永东的《民国城市的文学想象与民族国家观念》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文人以研究文人为生

    课题经费在燃烧。唯有一篇谈鲁迅和张爱玲评价赛珍珠的文章可读,总结一句话,这俩人实在不理解为什么西方人把中国人想的这么美好。有点逆向种族主义那味了。

      转发
      1

    出版方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全国最早的两家大学出版社之一,国内一流的专业教育出版机构。出版物涉及教育、教材、文学、社科、少儿、古籍等多个领域。2009年被新闻出版总署授予“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