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58千字
字数
2017-05-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博士论文深入探讨五大文学观念,提倡关系诗学理论。
内容简介
本书为作者的博士论文。作者引用综合性视角和系统的方法,针对本质主义的文学观念和文化研究的视野缺失,从关系反思和理论建构的意图出发,透过三个层面(形式表现、关系形态、原因阐释),对西方文论史上五种最主要的文学观念(模仿说、实用说、表现说、客观说、接受说)下的文学接受、文学形式、意识形态三者的复杂关系作了比较全面、深入的辨析、论述和新阐释,提出一系列独到的见解。通过剖析,指出古今主要文学观念的核心要素是“关系”,提出走向“关系诗学”的理论主张。
目录
- 封面
- 目录
- 内容简介
- 扉页
- 其他
- 版权信息
- 导言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现状
- 三 研究思路
- 第一章 核心范畴:文学形式、意识形态、文学接受
- 第一节 关系与话语:理解文学形式
- 一 文学形式传统理解
- 二 文学形式理解困境
- 三 文学形式重新阐释
- 第二节 描述与实践:理解意识形态
- 一 意识形态传统理解
- 二 意识形态理解困境
- 三 意识形态重新阐释
- 第三节 经验与阐释:理解文学接受
- 一 隐蔽动力:文学接受在历史上的文学功能
- 二 期待视野:先验结构与体验建构互动生成
- 三 实际应用:期待视野多种阐释方法可能性
- 第二章 模仿说:文学接受、传达形式与意识形态
- 第一节 形式观念:“模仿说”与“传达形式”
- 一 何谓“传达形式”
- 二 “传达形式”表现
- 第二节 关系形态:文学接受、传达形式与意识形态
- 一 “自然社会理性”传达关系
- 二 “宗教神学信仰”传达关系
- 三 “人文主义理性”传达关系
- 第三节 原因阐释:“传达关系”与“绝对命令”
- 一 “意识形态”与“神圣理性”
- 二 “口头传播”与“言语力量”
- 三 “对等思维”与“世界观念”
- 第三章 实用说:文学接受、表述形式与意识形态
- 第一节 形式观念:“实用说”与“表述形式”
- 一 何谓“表述形式”
- 二 “表述形式”表现
- 第二节 关系形态:文学接受、表述形式与意识形态
- 一 修辞层表述关系
- 二 类型层表述关系
- 三 中心层表述关系
- 第三节 原因阐释:“表述关系”与“话语策略”
- 一 “意识形态”与“王权崇拜”
- 二 “自然人性”与“世俗观念”
- 三 “定向思维”与“趣味阅读”
- 第四章 表现说:文学接受、审美形式与意识形态
- 第一节 形式观念:“表现说”与“审美形式”
- 一 何谓“审美形式”
- 二 “审美形式”表现
- 第二节 关系形态:文学接受、审美形式与意识形态
- 一 中介审美关系
- 二 实践审美关系
- 三 理念审美关系
- 第三节 原因阐释:“审美关系”与“大写之人”
- 一 “意识形态”与“个人主义”
- 二 “表述危机”与“立法之人”
- 三 “闭合思维”与“反思直觉”
- 第五章 客观说:文学接受、客体形式与意识形态
- 第一节 形式观念:“客观说”与“客体形式”
- 一 何谓“客体形式”
- 二 “客体形式”表现
- 第二节 关系形态:文学接受、客体形式与意识形态
- 一 “不透明”客体关系
- 二 “透明性”客体关系
- 三 “半透明”客体关系
- 第三节 原因阐释:“客体关系”与“结构—功能”
- 一 “意识形态”与“工具理性”
- 二 “知识划分”与“文学客体”
- 三 “形式思维”与“文本深蕴”
- 第六章 接受说:文学接受、自反形式与意识形态
- 第一节 形式观念:“接受说”与“自反形式”
- 一 何谓“自反形式”
- 二 “自反形式”表现
- 第二节 关系形态:文学接受、自反形式、意识形态
- 一 “消解性”自反关系
- 二 “交流性”自反关系
- 三 “生产性”自反关系
- 第三节 原因阐释:“自反关系”与“微观权力”
- 一 “意识形态”与“文化主导”
- 二 “范式转移”与“重视经验”
- 三 “经验思维”与“话语交流”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一 国外主要著作
- 二 国内主要著作
- 后记
- 作者简介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