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以渐进式方法论无痛实现规模化敏捷,让企业真正实现降本增效。

内容简介

《看板方法2.0》是大卫·安德森的经典著作,深入探讨了看板方法在知识型工作中的应用与实践。本书通过丰富的案例和深入浅出的讲解,揭示了看板方法如何帮助企业实现高效、可持续的工作流程,提升客户满意度和组织敏捷性。书中不仅介绍了看板方法的核心理念,还结合实际案例展示了其在不同行业和组织中的成功应用,为读者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指导。

本书的亮点在于对看板方法的深度剖析和实践指导。作者结合自身多年的经验,详细阐述了看板方法的核心价值观、通用实践以及背后的哲学思想。书中通过微软、Corbis、PositScience等知名企业的案例,展示了看板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强大能力,以及如何通过持续改进实现组织的长期发展。

全书共分为两部分,共17章。第一部分聚焦于看板方法在技术研发中的应用,通过多个案例展示了看板方法如何优化工作流程、提升效率;第二部分则探讨了看板方法的持续进化,包括服务交付经理的角色、看板方法的哲学基础、成熟度模型等内容。书中还附有初始看板方法价值观和戴明管理14条的解读,为读者提供了全面的参考资料。

目录

  • 版权信息
  • 推荐序一 系统性与渐进性兼具的管理理念
  • 推荐序二 以渐进式变革实现规模化敏捷
  • 推荐序三 最简单的方法,最大的收益
  • 推荐序四 看板方法的全新呈现
  • 中文版序 中国企业的规模化应用己走在世界前列
  • 第一部分 当看板方法用于技术研发
  • 第1章 我们为什么要采用可视化看板系统
  • 皇居东御苑的看板系统
  • 摩托罗拉开发经理的两个管理挑战
  • 迭代研发需要马拉松般的稳定步调
  • 演进式变革,推广敏捷最有效的机制
  • 规模化敏捷的3个挑战
  • 从“鼓-缓冲-绳”转向看板
  • 第2章 微软,利用看板方法从最差做到最好
  • 从运动员到微软的程序经理
  • 谁来接手XIT的烂摊子
  • 让XIT维护工程团队成为更好的“订单接收者”
  • 约束条件带来机遇
  • 让工作流程可视化
  • 分析需求和产能
  • 分析过往工作
  • 明确流动效率的初始数值
  • 应对PTCs的破坏性
  • 第3章 停止估算,不做计划
  • 发现可改变的规则,促进效能提升
  • 停止估算,将用于估算的产能用于交付
  • 限制WIP,插入缓冲区
  • 不做计划,将计划会议改为看板填充会议
  • 说服团队成员接受变革举措
  • 正式推出看板系统
  • 优先级,XIT的进化遗迹
  • 清除待办列表中超过6个月的事项
  • 接受“漏网之鱼”
  • 持续提升生产效率与产能
  • 看板方法,让演进式变革成为可能
  • 第4章 Corbis,利用看板方法实现持续改进
  • 建立持续改善文化
  • 加速提升组织成熟度和产能
  • 没有不敏捷、反应迟钝的团队
  • 平淡无奇的业绩催生新兴的文化变革
  • 让工作变透明
  • 改善整个公司的协作水平
  • 用看板方法引领公司文化变革
  • 第5章 运营检视,看板方法的基石
  • 准备首次运营检视
  • 你负责什么业务
  • 工作是艺术,不能用指标来衡量
  • 一场运营检视会
  • 尊重管理者和管理行为
  • 第6章 Posit Science,始于Scrum框架
  • 一家健脑公司的转折点事件
  • 在混乱中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
  • 第7章 原型看板
  • Scrum与看板方法
  • 用看板方法分析可改进的空间
  • 低成熟度组织的原型看板
  • 第8章 定性风险分析方法,企业成功采用看板的关键
  • 环境的变化刺激进一步变革
  • 关于优先级、紧迫性和影响的新见解
  • 第9章 流动系统,看板系统设计与看板方法实施
  • 从原型看板到完整的看板系统
  • 及时转变的决策战略和投资选择
  • 第二部分 看板方法的持续进化
  • 第10章 服务交付经理,看板方法的关键角色
  • 寿司店的多任务处理策略
  • 缺乏服务交付的自组织
  • 不可或缺的服务交付经理
  • 第11章 无法之法,看板方法背后的哲学
  • 如水一般流动
  • “无法之法”
  • 第12章 看板方法的认知升级
  • 什么是看板
  • 什么是看板系统
  • 什么是看板方法
  • 人道主义变革
  • 将看板方法应用于专业服务工作
  • 看板方法的6个好处
  • 看板方法的6种通用实践
  • 看板方法的3个原则
  • 有效变革领导的本质
  • 看板方法的34个价值观
  • 领导力是秘密武器
  • 第13章 看板成熟度模型
  • 看板成熟度模型的3个支柱
  • 组织的成熟度模型
  • 看板成熟度模型架构
  • 看板的特定实践
  • 避免看板方法中的两种已知失败模式
  • 第14章 提高组织成熟度的领导力路线图
  • 让员工担责,为结果负责
  • 提高组织成熟度的领导力路线图
  • 提升组织成熟度的管理行为
  • 第15章 流动系统对企业级业务敏捷的重要性
  • 两种实现小工作批量的方法:时间盒或WIP限制
  • 缩短时间盒带来的3种挑战
  • 规模化,业务敏捷性与时间盒
  • 对冲刺的约束造成了依赖管理的焦虑
  • 舍弃Scrum:大规模业务敏捷之旅的第一步
  • 卸下时间盒的枷锁
  • 构建真正的依赖管理通用解决方案
  • 第16章 看板方法的规模化落地
  • 看板方法规模化的方式:扩大覆盖面
  • 规模化框架,组织性疯狂之举
  • 用看板管理现有的依赖关系
  • 第一次顿悟:预订系统
  • 动态预订系统
  • 第二次顿悟:延迟等同于填充节奏
  • 第三次顿悟:依赖管理分级
  • 第17章 看板方法中的领导力与赋能
  • 专注于质量
  • 提高韧性
  • 将自己从现有工作中解放出来
  • 打造稳健性
  • 识别出领导者,并给他们赋能
  • 附录一 初始的看板方法价值观
  • 协作
  • 透明
  • 流动
  • 尊重
  • 理解(内部)
  • 共识
  • 平衡
  • 客户服务
  • 各层级的领导力
  • 附录二 戴明的管理14条:21世纪的解构与解读
  • 创造持之以恒的目的
  • 为变革建立领导力
  • 不要依靠检查去获得质量
  • 签订合同不能只考虑低价
  • 持之以恒地改进生产和服务系统
  • 推动在岗培训
  • 建立领导力
  • 扫除恐惧
  • 打破部门墙
  • 取消口号、训诫和目标指标
  • 取消目标管理:代之以领导力
  • 消除影响员工工作技能自豪感的障碍:代之以领导力
  • 建立有活力的自我教育与自我提升计划
  • 每个人都要致力于转型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精益管理的进化

    看板方法于 10 年前提出,其精髓并非颠覆原有流程,而是进化。它从丰田生产体系中脱胎,聚焦五大特性:可视化工作流、限制在制品(WIP)、度量流动效率、明确过程策略、识别改进机会。本书作者安德森反复强调,看板不是方法论而是催化剂 —— 它暴露瓶颈却不强制改变现有流程,而是通过 “拉动系统” 自然激发团队改进意愿。书中提及的几个案例,确实有说服力:例如微软某开发团队交付速度半年内提升 30%,跨部门协作问题锐减;而招商银行 IT 部门将信用卡系统迭代周期从 3 个月压至 6 周,客户投诉率减半;华为研发中心需求变更返工率下降 40%…… 这些成果的共通点在于:无需推翻现有系统,而是从流程中 “抠” 出效率。相较于首版的操作手册风格,《看板方法 2.0》在三个维度有着明显不同:1. 战略高度:新增 “看板成熟度模型” 和 “领导力路线图”,为企业级敏捷提供阶梯路径。例如服务交付经理角色的设计,将流程优化与组织架构绑定;2. 跨行业适配:突破 “看板仅限软件开发” 的窠臼,展示市场运营、产品设计等场景的落地范式;3. 数据驱动:引入前置时间(Lead Time)、吞吐量(Throughout)等指标量化流动效率,用累积流图(CFD)将瓶颈转化为可视的改进机会。全书着重于展现渐进式变革的魅力,也是让企业改革者抵制急著想要改变流程、职位名称或角色的诱惑”。作者认为,多数改革失败源于对 “人” 的忽视。看板方法则通过 “权限授予者” 角色,允许团队基于具体情境剪裁流程,而非拿起模板就强塞硬套。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看板适合对象如今已变得有限,特别是新技术爆发,在线共享作业成为趋势,而且过度追求看板也容易导致形式主义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湛庐文化

      “湛庐”之名取自相传是春秋时铸剑大师欧冶子“十年磨一剑” 所铸造的,享有“天下第一剑”之誉的湛庐剑。 北京湛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专业出版商,专业从事经济管理类、心理学类图书的策划和出版。湛庐倡导“独立”“理性”的阅读,努力帮助读者实现独立思考、理性分辨,让读者运用自己的理智,用理性之光照亮蒙昧的心智。我们倡导“精进”“深入”的阅读,努力帮助读者降低阅读成本,提升阅读价值,让"无价"的内容能转化成出版相关者应获得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