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我要写的是自然主义风格的鸿篇巨制,以悲剧为结局,而且要有语出惊人的譬喻和细致入微的描写,还要辞藻华丽,追求文字音韵的美感。事实上,我第1部完整的小说《缅甸岁月》就是这么一本书。”——乔治·奥威尔

内容简介

1920年代,缅甸小镇乔卡塔。“日不落帝国”已然垂暮,但这片英属印度的边疆依然慵懒地沐浴在帝国的余晖中。黄皮肤的亚洲人依然被理所当然地视作劣等种族,白人老爷和太太们依然在土著仆役的簇拥下耀武扬威,不可一世。

然而,所有违背人性的体制都必然催生反叛者,甚至是在它的受益者队列中。小镇上的英国木材商人弗洛利就是其中之一。虽然身为大英帝国的一颗螺钉,他却从内心里极度厌恶殖民体制的一切,又苦于其他英国人的压力不敢开口,只能在一种孤独、放荡、堕落的生活中自我麻痹。一个英国女孩的突然到来将他从睡梦中惊醒。在这个浑身洋溢着青春与生命力的美丽姑娘身上,他似乎看到了新生的希望:一个愿意与他分享一切的女人。但是,姑娘头顶上这耀眼的希望光环会不会是他盲目的一厢情愿?往事不堪的魅影会不会与他有一笔未了的旧账?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一章
  • 第二章
  • 第三章
  • 第四章
  • 第五章
  • 第六章
  • 第七章
  • 第八章
  • 第九章
  • 第十章
  • 第十一章
  • 第十二章
  • 第十三章
  • 第十四章
  • 第十五章
  • 第十六章
  • 第十七章
  • 第十八章
  • 第十九章
  • 第二十章
  • 第二十一章
  • 第二十二章
  • 第二十三章
  • 第二十四章
  • 第二十五章
  • 作品题注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大英帝国的《边城》

    乔治・奥威尔,这位英国的文学巨匠,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犀利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缅甸殖民地历史画卷。本书《缅甸岁月》以他在年轻时担任缅甸殖民地警察五年的经历为背景,通过其精湛的文笔和深刻的洞察力,成功刻画出了当时在缅甸的殖民者、当地买办和普通民众传神的人物形象。 沈从文的《边城》与奥威尔的这部作品在同一时期出版,两者都以主流外的异域风情的视角揭示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但是从写作技巧和文字运用的角度来看,奥威尔的作品无疑更为出色。毕竟,小说这种文学形式,大英是开创者并已经有了百年积淀。 缅甸和印度接壤,当年同属英国海外最大的殖民地,纵观其百年发展历程,那些自诩 “殖民有功” 之人,或许应该反思一番了。东南亚诸国的发展道路各有特色。印尼和马来西亚得益于伊斯兰教义,实现了民族统一与平等。泰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佛教及汉文化的熏陶并侥幸没有被殖民。然而,缅甸和菲律宾的相对落后,与殖民地的历史遗留的种族和阶级不平等不无关系,战前和战后,菲律宾和缅甸因为地理位置,可是东南亚最早发展和繁华的区域,而柬埔寨,老挝和越南还经历了长年残酷的战争,但目前眼见比菲律宾和缅甸发展迅速,CP 的民族解放运动,致使摆脱殖民宗主国控制,国家真正独立,民族平等和全民普及教育,为迎接工业化打下了基础。 30 年前新加坡吸引大陆移民,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国人也不好管理了,我原来公司 20 年前开始雇佣缅甸的华人,他们普遍受英文教育,缺乏中国人的平等意识,比较好管理。本书最传神立体的描述的是社会阶层和种族的不平等,主角对当地人的同情被视为另类,英国殖民者再如何落魄也高人一等,而缅甸当地精英的奋斗目标就是能跻身白人俱乐部,得到白人的认可,当地年轻人的暴动也因为缺乏组织,听到枪声一哄而散。在此更深的体会教员领导的民族解放运动,阶级平等,劳动人民翻身做主人的伟大,就是矫枉过正也要强调民族和阶级的平等,看前几年浮起的海派买办嘴脸,各种的跪式服务,强调 “人民的服务员” 并不是口号。在海外,华人以其勤劳刻苦的品质赢得了良好的声誉。然而,他们也常常被贴上 “东方犹太” 的标签,这是由于自身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对于与其他种族通婚和融合的不习惯。这种特性使得在某些情况下被视为异类,任何针对种族的偏见和歧视都可能带来惨痛的后果。展望未来,中国企业出海亚非拉市场时,平等包容的思想将成为其成功的关键基石。在这个日益全球化的世界中,我们需要理解并尊重不同的文化背景,以实现真正的跨文化交流和合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打破种族隔阂,共同创造一个和谐共处的世界。

      3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无法走出 就不再前行吗?

      🍀对于奥威尔,大家可能更了解他的《1984》和《动物庄园》。这部作品在探讨人内心的旅程中,值得阅读。🍀在《1984》当中,他是冷酷的旁观者的形象,但是在《缅甸岁月》中,他好像把自己揉入到了男主角的内心。那种在殖民地,孤独寂寞痛苦的生存状态一览无遗。🍀男主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父母去世,姐姐们都各自成家,这个世界就像只有他一个人,他唯一的救命稻草就是一个来到殖民地的白人少女,但当他的求爱被少女无情的拒绝后,他居然选择了自杀。🍀故事居然是以男主角的死而告终我们想过他可以走出这里的千万条途径,我们没有想到最后的这条路,他居然选择了不再前行。

        1
        4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回望上世纪,人种的不平等恍如异类

        用物质财富驱使的人奴役人,导致了精神上的 “绅士” 阶层诞生,久而久之便有了生而不平等。社会分工可能也得益于这种阶级分层吧?《美丽新世界》就是这样的产物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5条书评

        出版方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翻译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1月,系世纪出版集团的成员。上海译文出版社以译介和传播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为主要任务,拥有众多精通英、法、俄、德、日、西班牙、阿拉伯等主要语种并具备学科专业知识的资深编辑;其强大的译作者队伍中多为在外语和中文方面学有专长、造诣精湛的专家学者;该社同各国主要的出版社和版权代理机构有着广泛、持久的联系,在国际图书版权贸易领域信誉卓著。三十多年来,上海译文出版社一直致力于翻译、编纂和出版外国文学作品、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以及各种双语词典和外语教学参考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