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
类型
9.3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388千字
字数
2018-02-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基层迎检、开发纷争、征收税费、产业调整、征地“种房”、维权争利……“喧嚣”一词,释尽乡镇日常政治种种人事与结构交织碰撞的众声嘈杂。
内容简介
本书以后现代叙事策略,围绕基层政权、村级组织和农民在复杂的乡村权力场域中博弈共生的过程和状况,深度阐释了21世纪初中国中部地区某乡镇“乡域政治”的运作实践与支配逻辑。
本书出版十年来,获得学术界内外的广泛好评,被誉为数十年来少见的以“抵近现场”“深度描写”的方式、以“比小说还精彩”的叙述来“复杂化理解”中国基层社会的作品。
重读此书,不难发现,虽然它研究的是十多年前的乡镇,但是,对于“故事”背后种种复杂因素的颇有见地的理论探讨,让它在今天仍然极具启示。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再版说明
-
致谢
-
主要人物一览表
-
引子
-
一 迎检,迎检
-
中心工作与迎检
-
村里的“作业”
-
动员再动员:确保高分过关
-
二 不开发,政府怎么办?
-
林书记的规划
-
开发的政治学
-
洲头的纷争
-
三 要钱是孙子,无钱是羔羊
-
“这狗×的收税”
-
“税源不够,靠关系去协调”
-
“开的价高于亩平负担,地就得租”
-
四 播撒希望
-
重振豆乡
-
小藠头,大文章
-
谢张村也想卖地
-
五 周旋于商民之间
-
叶先生与洲头村的租地纠纷
-
合同也要随形势而变化
-
“没有硝烟的战斗”
-
六 媒
-
洲头的突破
-
石场风波起
-
临时占地中的生意经
-
七 “可嫌”的农民
-
“农民既可怜又可嫌”
-
种粮不如“种房”
-
“道上的伢们”
-
八 僵持
-
叶先生的回应
-
开工前的反复
-
断不清的土地案
-
九 基层的理性
-
“这是一种政治行为”
-
“诱民致富”
-
“扶强不扶弱”
-
十 又是一轮收钱时
-
当“讨要者”成为“被讨要者”
-
征收进入攻坚阶段
-
国、地两税提前过关
-
十一 了结难题
-
洲头纷争的补遗
-
叶桦事件的终结
-
藠头下种了
-
十二 利益交关
-
花小钱办大事
-
最后的征收
-
石场业主上京了
-
十三 新的年轮
-
突起的争地风潮
-
“伢们”也来凑热闹
-
“耗油”与“就范”
-
十四 未完的结局
-
藠头种植的喜与忧
-
陈同年的困窘
-
征地被冻结了
-
业主们欲罢又起
-
不收税干部做什么?
-
又到了迎检的时候
-
十五 幕落幕启
-
研究关怀与策略的自白
-
权力格局“错置”与官民行为“悖论”
-
非正式权力技术的凸显
-
政权建设抑或治理转型
-
附录1 小镇调查笔记引用索引
-
附录2 小镇文献资料引用目录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我读《小镇喧嚣》
这本书也是年初就看了,当时好多朋友推荐,他们说,你在农村工作、在乡镇工作,一定要看看这本书,豆瓣都已经冲到 9.3 分了。我一看还真的很有意思,虽然是 20 年前的事情,现在内容已经不同了,但是感觉还是那么熟悉。所以我就想起了这首《涛声依旧》。书里主要讲述了乡镇的五项工作,主导是镇政府,实际上具体落实是到村,由镇村干部一起行动,做群众工作,这样的模式一直都是这样。第一项是迎接上级检查,这不仅是以前,现在也是我们日常比较重要的任务,这是涉及到各级政府的考核,所以需要高度重视。每次来检查,我们都是严阵以待,具体情形从《县委大院》就可以体会得到。书里说到的第二项工作是收农业税,虽然 2006 年开始农业税取消了,但是现在村里还是有收费任务,例如说医保、老人的社保,这些都要求百分百达标,所以还是要去做村民的工作。让他们能够理解政策,按时缴纳费用。这些切实对他们的生活具有保障作用,要和他们说清楚。只是一人 350 元的医保,他们还是要考虑一下,要拖一拖。第三项是农产品种植推广,这些属于经验推广,现在也是需要做的。只是现在大家反应更快,一个农产品卖得好,他们就直接跟风了。还有就是得找到这个农产品的收购企业,让村民种了之后有人要,不然你再怎么推广都没用。第四项工作就是关停采石厂,这就是跟现在的环保工作差不多。现在中央环保政策力度比较大,很多涉及污染的企业都要关停。例如说《县委大院》里面的法兰厂,但是 “关停” 不是两个字轻飘飘的。企业要怎么说服?工人要怎么疏导?大家以后的收入要怎么办?这些都是非常具体的。第五项就是村办企业了,这个也是 “乡村振兴” 里面大力推动的 “产业振兴”。你有什么资源,你要作出什么让步,才能吸引企业来。同时,村民要付出什么代价、他们有什么利益,也是要说清楚的,清楚了企业才能办得起来。这五项工作,都是需要不断和村民沟通的工作。而作者用了一个术语 —— 非正式权力技术 —— 把这个沟通工作非常精彩的阐述,对乡→村→民的潜规则的淋漓尽致的描述。书中对很多制度、权力、规则进行解构,但是在农村话语体系里他们作用不大。包括契约、法律、官僚,在那里都不再神圣,没有体系,甚至都没有地位可言。有个豆瓣网友打了个比喻:这些东西到了农村就如同日本鬼子遇到游击战,那是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叫你嚣张,我有麻雀战,地雷战,你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我觉得太有道理了,那农村沟通工作就开展不了吗?不是,作者说我们要用中国乡村特有的工作方式 ——“擂” 和 “媒”。这是当地干部从方言出发总结出来的经验,但是在全国却是可以通用的。我们来看看作者的解释。对于 “擂” 他是这样描述的:而工作作风转换为乡镇的说法就是 “擂”,“对上靠吹,对下靠擂” 的 “擂”,即反复无休止的督促。不过,“擂” 绝非不断下命令式的督促,而是反复与无休止的缠磨。在这里,“缠磨” 二字本身就体现出 “擂” 的艺术,即所谓乡镇干部的工作艺术。在缺乏对村干部的有效控制机制与手段的情况下,如果 “擂” 不体现为包括拉关系、套近乎、说好话、吃饭、喝酒、玩牌、拟亲缘化等在内的各种 “软武器” 的施展的话,是很难设想它会有什么实际行政效用的。“媒” 的话,有相似之处,但是也有不同,我们看看 “媒” 字的诞生过程:最后,大家还是觉得 “媒人” 的媒、“说媒” 的媒字意思比较接近。乡村干部处在国家和农民之间,上传下达,上承下接,两者有关联又有矛盾,却又必须将他们彼此相互黏合与勾连在一起,这样的角色特点,不是 “媒人” 又是什么?媒婆说媒,靠的就是上面两片嘴皮翻飞,下面两脚四处游走,所谓 “两脚忙忙走,为的是活口”,把男女双方说得天花乱坠,使人心向往之。而乡村干部为了贯彻政府的意志,与农民软磨硬泡,极尽 “绵谈” 功夫,既要维护政府和村庄的权威与形象,又要牵着、引着、诓着农民走,这与媒妁之言不是正好呈异曲同工之妙?汪书记还认为,这个 “媒” 字还有和颜悦色与和风细雨的意思,也就是与农民慢慢磨、慢慢泡,一直到把他们引上路为止,而这条路自然是上面和村里要他们走的路。而我则以为,这和颜悦色与和风细雨之中是不是也少不得一些巧言巧语的作料?两人听着也笑,并未反驳。老洪还说,即使那媒婆的 “媒” 字也很难将这个 “慢慢地与农民媒” 的 “媒” 字的含义道尽。可以说,媒婆的巧言,商人的经济,戏子的伶俐,掮客的算计,似乎都可以在一句 “慢慢地与农民媒” 中找到它们各自的位置,确定各自的谱系。可以说,小镇的乡村干部利用方言,以一个 “媒” 字来概括当下乡村干部对农民工作的特色,也实在是一种充满机智、幽默、自嘲甚至解构意味的地方性创造。为什么这么长段引用作者的原话呢?一是我偷懒了,没有概括。二是我不知道怎么概括,只有这样原汁原味才能品出里面的味道。作者就是用一种边走边说的学术叙事方式,让人了解中国农村,了解农村的基本现实,不是卢梭式的天堂,也不是魔鬼的深渊,其中妙不可言的逻辑和人情世界是如何具体运行的。它给了我很多启发,从现实到理论都有,所以我把这本《小镇喧嚣》作为我 2022 年最后一周的书评,提前完成任务,完美落幕。
《小镇喧嚣》
“你来,就说找谢书记。怎么找?大江区还会有几个谢书记?”——H 市大江区党委书记谢世德 “乡镇的工作从吃饭和喝酒开始。”—— 大江区小镇党委书记林靖南这两句话,是我在初入小镇时听到的,它们使我印象深刻,且还觉得颇具格言意味。一年半以后,当我完成了在小镇的调研,试图重新回忆初入小镇时的点点滴滴时,却发现许多的琐细之事都已模糊,唯有这两句话没有从记忆中淡出。
中国基层管理的复杂性
此文堪称卓越之作,为一篇扎实的社会调查典范。作者以 20 年前武汉市远郊县下属镇的社会调查为题材,详尽地描绘了各种矛盾及其当时的处理情况。资料翔实,报告专业规范,然而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人物语言须经重新文明编撰。鉴于此文为学术报告,阅读起来或许略显枯燥,不是非虚构报告文学自然无法具备戏剧冲突,故减一星。今天广场下半旗,读这本书回顾 36 年前我在部委工作,中国庞大的疆域和人口族群,管理非常复杂,体制内公务员就有 700 万以上,都是人精,任何决策出台大方向都是冠冕堂皇,具体方案都是权衡的结果,所以我认为《置身事内》那本书远不如这本书,更能了解中国。张五常当年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因为看到中国有 2 千多个区县(下辖 3 万个镇乡街道),并不是苏联计划经济铁板一块,而是充分竞争内卷,本书对乡镇一级如何发展经济,收取农业税(农业税的最后几年),招商引资和乡镇基层各种矛盾,都用详细的描述和资料。过去 20 年是中国这个大国彻底从农业国进步的工业国的完成阶段,所以标准的财富再分配的模式,就是以土地所有权为资本,转向工业,经过残酷内卷存留的工业制造业已经稳定成巨无霸,用土地变房产的也安稳上岸,而涉及金融行业的面临危机是因为中国还没有进入金融资本社会(中国的房地产公司本质是金融行业),今年股市表现最好的是日本。香帅又开讲今年的财富报告,我回想 30 年前,20 年前的各个长辈(40-60 岁)都没有预测到中国如此的发展,20 年前乡镇企业工人工资 300 元,武汉的房价 1500 元。所以任何年度预测都属于算命,必须模棱两可。也提醒自己不要对年轻人指手画脚。马云说成功的人要乐观,不抱怨,人们每个抱怨都是其他人的商机,解决别人的问题就是未来的商业方向。
- 查看全部61条书评
出版方
三联·生活书店
2013年7月,由三联书店主管主办的全资独立出版社生活书店正式恢复运营。作为中国出版界的“老字号”,1932年7月,生活书店在上海诞生。1948年10月,为了适应新的形势,生活书店和读书出版社、新知书店在香港合并成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尽管经历了六十五年之久的“停顿”,但在众多读者和作者心中,生活书店仍然是极具号召力的品牌。七年来,生活书店推出了众多高品质图书,如《孩子:挑战》《恰如其分的自尊》《北欧,冰与火之地的寻真之旅》《谢觉哉家书》《西行三万里》《直面大转型时代》《行走的人生》等,丛书有“知心书”“知育书”“知味书”“作家与故乡”“中国社会学经典文库”“独立日”等。拥有包括谢觉哉、吴敬琏、马识途、费孝通、王蒙、冯骥才、邵燕祥、毕淑敏、铁凝、刘梦溪等实力强劲的作者群。
目前公司出版范围为人文社科著作、文学艺术作品、大众文化读物、实用生活类图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