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8
190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我读《小镇喧嚣》

    这本书也是年初就看了,当时好多朋友推荐,他们说,你在农村工作、在乡镇工作,一定要看看这本书,豆瓣都已经冲到 9.3 分了。我一看还真的很有意思,虽然是 20 年前的事情,现在内容已经不同了,但是感觉还是那么熟悉。所以我就想起了这首《涛声依旧》。书里主要讲述了乡镇的五项工作,主导是镇政府,实际上具体落实是到村,由镇村干部一起行动,做群众工作,这样的模式一直都是这样。第一项是迎接上级检查,这不仅是以前,现在也是我们日常比较重要的任务,这是涉及到各级政府的考核,所以需要高度重视。每次来检查,我们都是严阵以待,具体情形从《县委大院》就可以体会得到。书里说到的第二项工作是收农业税,虽然 2006 年开始农业税取消了,但是现在村里还是有收费任务,例如说医保、老人的社保,这些都要求百分百达标,所以还是要去做村民的工作。让他们能够理解政策,按时缴纳费用。这些切实对他们的生活具有保障作用,要和他们说清楚。只是一人 350 元的医保,他们还是要考虑一下,要拖一拖。第三项是农产品种植推广,这些属于经验推广,现在也是需要做的。只是现在大家反应更快,一个农产品卖得好,他们就直接跟风了。还有就是得找到这个农产品的收购企业,让村民种了之后有人要,不然你再怎么推广都没用。第四项工作就是关停采石厂,这就是跟现在的环保工作差不多。现在中央环保政策力度比较大,很多涉及污染的企业都要关停。例如说《县委大院》里面的法兰厂,但是 “关停” 不是两个字轻飘飘的。企业要怎么说服?工人要怎么疏导?大家以后的收入要怎么办?这些都是非常具体的。第五项就是村办企业了,这个也是 “乡村振兴” 里面大力推动的 “产业振兴”。你有什么资源,你要作出什么让步,才能吸引企业来。同时,村民要付出什么代价、他们有什么利益,也是要说清楚的,清楚了企业才能办得起来。这五项工作,都是需要不断和村民沟通的工作。而作者用了一个术语 —— 非正式权力技术 —— 把这个沟通工作非常精彩的阐述,对乡民的潜规则的淋漓尽致的描述。书中对很多制度、权力、规则进行解构,但是在农村话语体系里他们作用不大。包括契约、法律、官僚,在那里都不再神圣,没有体系,甚至都没有地位可言。有个豆瓣网友打了个比喻:这些东西到了农村就如同日本鬼子遇到游击战,那是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叫你嚣张,我有麻雀战,地雷战,你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我觉得太有道理了,那农村沟通工作就开展不了吗?不是,作者说我们要用中国乡村特有的工作方式 ——“擂” 和 “媒”。这是当地干部从方言出发总结出来的经验,但是在全国却是可以通用的。我们来看看作者的解释。对于 “擂” 他是这样描述的:而工作作风转换为乡镇的说法就是 “擂”,“对上靠吹,对下靠擂” 的 “擂”,即反复无休止的督促。不过,“擂” 绝非不断下命令式的督促,而是反复与无休止的缠磨。在这里,“缠磨” 二字本身就体现出 “擂” 的艺术,即所谓乡镇干部的工作艺术。在缺乏对村干部的有效控制机制与手段的情况下,如果 “擂” 不体现为包括拉关系、套近乎、说好话、吃饭、喝酒、玩牌、拟亲缘化等在内的各种 “软武器” 的施展的话,是很难设想它会有什么实际行政效用的。“媒” 的话,有相似之处,但是也有不同,我们看看 “媒” 字的诞生过程:最后,大家还是觉得 “媒人” 的媒、“说媒” 的媒字意思比较接近。乡村干部处在国家和农民之间,上传下达,上承下接,两者有关联又有矛盾,却又必须将他们彼此相互黏合与勾连在一起,这样的角色特点,不是 “媒人” 又是什么?媒婆说媒,靠的就是上面两片嘴皮翻飞,下面两脚四处游走,所谓 “两脚忙忙走,为的是活口”,把男女双方说得天花乱坠,使人心向往之。而乡村干部为了贯彻政府的意志,与农民软磨硬泡,极尽 “绵谈” 功夫,既要维护政府和村庄的权威与形象,又要牵着、引着、诓着农民走,这与媒妁之言不是正好呈异曲同工之妙?汪书记还认为,这个 “媒” 字还有和颜悦色与和风细雨的意思,也就是与农民慢慢磨、慢慢泡,一直到把他们引上路为止,而这条路自然是上面和村里要他们走的路。而我则以为,这和颜悦色与和风细雨之中是不是也少不得一些巧言巧语的作料?两人听着也笑,并未反驳。老洪还说,即使那媒婆的 “媒” 字也很难将这个 “慢慢地与农民媒” 的 “媒” 字的含义道尽。可以说,媒婆的巧言,商人的经济,戏子的伶俐,掮客的算计,似乎都可以在一句 “慢慢地与农民媒” 中找到它们各自的位置,确定各自的谱系。可以说,小镇的乡村干部利用方言,以一个 “媒” 字来概括当下乡村干部对农民工作的特色,也实在是一种充满机智、幽默、自嘲甚至解构意味的地方性创造。为什么这么长段引用作者的原话呢?一是我偷懒了,没有概括。二是我不知道怎么概括,只有这样原汁原味才能品出里面的味道。作者就是用一种边走边说的学术叙事方式,让人了解中国农村,了解农村的基本现实,不是卢梭式的天堂,也不是魔鬼的深渊,其中妙不可言的逻辑和人情世界是如何具体运行的。它给了我很多启发,从现实到理论都有,所以我把这本《小镇喧嚣》作为我 2022 年最后一周的书评,提前完成任务,完美落幕。

      4
      6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小镇喧嚣》

      “你来,就说找谢书记。怎么找?大江区还会有几个谢书记?”——H 市大江区党委书记谢世德 “乡镇的工作从吃饭和喝酒开始。”—— 大江区小镇党委书记林靖南这两句话,是我在初入小镇时听到的,它们使我印象深刻,且还觉得颇具格言意味。一年半以后,当我完成了在小镇的调研,试图重新回忆初入小镇时的点点滴滴时,却发现许多的琐细之事都已模糊,唯有这两句话没有从记忆中淡出。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中国基层管理的复杂性

        此文堪称卓越之作,为一篇扎实的社会调查典范。作者以 20 年前武汉市远郊县下属镇的社会调查为题材,详尽地描绘了各种矛盾及其当时的处理情况。资料翔实,报告专业规范,然而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人物语言须经重新文明编撰。鉴于此文为学术报告,阅读起来或许略显枯燥,不是非虚构报告文学自然无法具备戏剧冲突,故减一星。今天广场下半旗,读这本书回顾 36 年前我在部委工作,中国庞大的疆域和人口族群,管理非常复杂,体制内公务员就有 700 万以上,都是人精,任何决策出台大方向都是冠冕堂皇,具体方案都是权衡的结果,所以我认为《置身事内》那本书远不如这本书,更能了解中国。张五常当年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因为看到中国有 2 千多个区县(下辖 3 万个镇乡街道),并不是苏联计划经济铁板一块,而是充分竞争内卷,本书对乡镇一级如何发展经济,收取农业税(农业税的最后几年),招商引资和乡镇基层各种矛盾,都用详细的描述和资料。过去 20 年是中国这个大国彻底从农业国进步的工业国的完成阶段,所以标准的财富再分配的模式,就是以土地所有权为资本,转向工业,经过残酷内卷存留的工业制造业已经稳定成巨无霸,用土地变房产的也安稳上岸,而涉及金融行业的面临危机是因为中国还没有进入金融资本社会(中国的房地产公司本质是金融行业),今年股市表现最好的是日本。香帅又开讲今年的财富报告,我回想 30 年前,20 年前的各个长辈(40-60 岁)都没有预测到中国如此的发展,20 年前乡镇企业工人工资 300 元,武汉的房价 1500 元。所以任何年度预测都属于算命,必须模棱两可。也提醒自己不要对年轻人指手画脚。马云说成功的人要乐观,不抱怨,人们每个抱怨都是其他人的商机,解决别人的问题就是未来的商业方向。

          1
          4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乡村干部甘苦谈

          行一本关于基层政权运作的书。作者采用 "讲故事" 的方式叙述,通过一系列事件描述了县(区)政府、乡镇政府、村组织、村民以及外来开放商等各个权力(利益)主体之间(当然,也包括它们内部之间)的互动与博弈,呈现出一幅生动形象、缤纷多彩的基层治理画面。“乡镇的工作从吃饭和喝酒开始。” 從大江区小镇党委书记林靖南的這番話做引,從迎检作為故事的開始。作者儘可能詳盡的還原了鄉村幹部的方方面面:一票否決的大刀懸在他們的頭上,鄉村幹部們如何尽展所长,推动任务进行。從本書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基层工作并不能完全遵循所谓的法律、制度那一套,还得需要利用熟人社会中的人情与关系。“擂” 与 “媒” 就深刻地体现了这一点。在自上而下的压力型体制和数字化的政绩考核模式下,不 “擂” 就完不成上级的任务,通不过考核,因此,诸如在 “收粮收款,刮宫引产” 这样一类关系到国家任务的最为基本的任务指标上,不 “擂” 不行。这种 “擂” 既是上级政府对乡镇的 “擂”,也是乡镇对村组的 “擂”,同时也是村组对村民的 “擂”,正是通过反复的 “擂” 才得以将行政压力层层下传。“擂” 得多了,也总会产生一些效果,一般的任务也就在这种反复的 “擂” 中得以完成。但是,乡镇的任务又不能仅仅靠 “擂”,遇到棘手的事情,“擂” 没有效果,就还得辅之以 “媒”。从这个意义上看,“擂” 与传统计划体制下高效的行政推动有类似之处,所不同者,就是简单的政推动已经遇到阻力,效果锐减,所以才需要反复地 “擂”,以确保政令生效。“擂” 内含着诸多非制度化的人为之力,也就是说,“擂” 所依凭的绝不是简单地将任务往下压,不是简单的科层化命令式作风和文件制作术,尽管 “擂” 离不开行政指令和文件传输,但指令和文件在更多时候所体现的只是一种行政运作的合法性依凭,而非推动工作的基本手段,若论及推动工作的基本手段,就主要还得依赖于人力的推动。在这种推动之中,除了层层传递压力的基本一面,也包含了通过 “媒” 来增加的压力传递,可以说,“媒” 本身也就是一种 “擂” 的艺术。在乡村的互动中,“媒” 首先就是乡镇干部与村干部打交道的一种基本方法,即乡镇干部依靠特殊主义与人本取向的人际交往和感情投资,与村干部建立感情和友谊,并且在强调感情与友谊的基础上,将政府对村庄的公事转化为乡镇干部对村干部的私事。一旦将公事转入关涉人际关系和感情的私人性领域,村干部不干或者干不好就成了不给某位乡镇领导面子,欠了乡镇干部人情的私事,进而也成了损害朋友利益的 “背德” 行为。乡里社会的熟人交往方式是十分注意给面子和不欠情的,欠情如同欠钱,都是应该偿还并且期待被偿还的,而有损于朋友利益的行为更是为人所不取。因此,基于对 “礼尚往来” 与朋友间利益互赖的期待,“媒” 在这里成为乡镇干部从情感上 “套牢” 村干部、借以推动工作的重要方法。当下乡村治理的改善,已经不太可能只是一种单向度的行政架构重置,也不应该试图在集权与分权、收权与放权,或为民做主与让农民自己表达之间做出非此即彼的选择,更为重要的是如何让政治行动主体各方从目前像小镇这样的类 “丛林状态” 走到一种新的有序竞争的合作博弈中来。书中没有回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在人性方面的弱点,比较真实的再现了乡镇干部、村委成员和普通农户在面对譬如征地补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税征收(作者调研时还没有取消农业税)等问题时不同的心里状态。总之这本书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了解基层组织运行真实状况的著作。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部法治与人治;传统与现代;公平与效率;发展与政绩;平衡与博弈…… 的最基层政治小说,挺有意思,原来基层工作需要更多的智慧和艺术啊。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农村的改革与震痛

              每个时代都是基础的农村是时代的底色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比那些什么高分英剧思想深刻多了,哈哈哈哈哈

                今天看这本书的时候,一边看一边笑对不起,实在太不厚道了快来个导演把它拍成电视剧吧秒杀乡村爱情故事背景在免除农业税的前几年村干部为了收上农业税,挨家挨户死缠烂打,软磨硬泡,还说出了 “打发点咯,给点面子喽” 感觉里面一些场景过于真实,相信每个打工人都感同身受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群众工作的案例教学样板

                  虽然这本书写于十几年前,现在的基层工作已经与作者当时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但书中许多内容仍然有着很大的参考意义。作为一名基层公务员,感触最深的便是关于迎检和群众工作两大块的描写。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中心工作,但无论中心工作是什么,总是离不开各类大大小小的检查。里面关于迎检的描述,与现今的迎检准备工作基本没有二致,可以说是很好的 “迎检工作手册” 了。相比于迎检,最读得津津有味的就是各项工作中镇干部、村干部、普通群众三方之间的博弈过程,这是我从这本书上得来的最大收获。首先,三方的利益在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利益重叠与冲突。如果加上各个上级部门,情况会更复杂。要做好工作,务必要了解清楚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接合部,从利益层面考虑问题。同一个利益集团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这就为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的群众工作思路提供了可操作的空间,前关键还是找到群众内部的 “利益接合部”。要真的用好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对对方有足够情况有足够的了解。这个一方面需要我们多到群众中去,多做调查,多到一线;另外一方面就是用好村干部这个力量。到哪里都离不开辩证法,包括对于群众的认识。既要看到群众可怜的一面,也要看到群众 “可嫌” 的一面。这样,在做判断时才不容易陷入非此即彼的错误当中。本书中对于各类群众工作的具体分析和估计,尤其是不同人群向作者发表的看法,值得一读再读,这对于我提高群众工作水平很有帮助。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变化与不变

                    受单位抽调,从去年 6 月开始带队驻村。已到奔五的尴尬,从未有过农村生活和工作经历,面对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任务,不知从何做起。得到上搜索了很久,一直没有什么感觉,直到发现了这本书,与其中社会学视角不谋而合。底层的对策都是自发生长的,好的治理不能只看指标,也不能没有指标,找到平衡和突破才是关键。书中细节虽然已是十多年前情景,但在快一年的亲身经历中似曾相识,但又有所不同,有时代的区别,也有地域的特色,读完颇有感触。通过这本书萌发了以社会学方式记录驻村工作和生活,感受变化与不变,也许能从中找到灵感,希望感兴趣的多多交流。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小镇的政治和经济运行

                      这本书是作者的田野调查之后的 “报告”,详细向我们展述了小镇实际的政治和经济运转。小镇的运行,实际围绕着 “钱” 这个关键词来转。无论是作为乡镇政府的一方,还是作为村级组织,或者作为农民,“钱” 是所有博弈的核心,或者说利益,通过一场场的利益博弈,像读者展示了乡镇这个场域的实际运转。在基层政府中,实际上作者给我们展示了,自分税之后,财权一步步上移,事权一步步下放的政府运转的逻辑。可以看到,作为最基层的政府,受到来自自上而下的压力和自下而上的迎合下,乡镇和村级组织的不易和强势。作者也向我们展示了,处于乡镇,村组织和村民这三个不同群体的处事逻辑和实际生活,有血有肉,非常真实。另外,作者给出的一些思考,同时也让人反思当下的乡镇政治形态。一方面农业税取消,消减了干部和农民的压力,但同时使得干部失去了为民服务的利益基层,不直接取之于民,自然也不会过多的服务于民,这或许是现在感觉,在乡村中的农民和干部之间的联系日益稀疏的原因。另外一方面,看这本书,感触最多的便是,和我实际所处的乡村之间的许多实际差异,羡慕他们的干部为开发跑断腿,想破脑,而处于实际中,一些只会做一些表面工程,而不追求经济发展,这是我之前所无法理解的。看完之后,或许明白,现在税收的取消和村干部实际上处于体制边缘,特别是作者提到的 “撞钟” 的心理,可以明白其实在一些地方还是存在的,或许这能够解释为什么一些人只追求表面政治工作,而完全对经济发展工作的漠视。另外,我觉得作者描述的乡镇或许是一个比较好的乡镇,特殊的地理位置,特殊的时期,使得他们看起来特别的有上进心和干劲,而实际上,在一些远离城市的农村中,“撞钟” 或者说服务于政府的面子工程成为他们的工作重心。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小镇故事多……

                        本书从基层故事说起,也是千万个我们每天发生的故事。真实。从 “耍嘴皮子”(教书)到 “拿笔杆子”(给领导当秘书),再到 “扛枪杆子”(到乡镇当党委书记,从事基层领导工作)的人生历程三大转折。很多人一生都会换工作,换单位,也许,到退休的时候,会因为某个工作而感觉特别珍贵。珍惜每一天。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脆弱的博弈之境

                          如果可以,我想给本书打 3.5 星,如果认识不到,一个国家与社会,走向现代文明转型的必要条件是社会组资源的多元化,所谓转型期出现的民强官弱的表面形态,只是无制度性保证的假象,是转向更深层次国家强力控制拓展的前戏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乡镇政治漩涡中的博弈

                            乡镇政府缺乏单独作为的政治与经济空间,难以成为实质上的独立一级政治权利主体。但它又是大多数政策的具体执行者,有责无权,有任无财,是他们行政的日常。因此这也成为他们行动的基本动力 —— 如何少承担不承担任务,以避免问责,如何获得更多能够自主支配的财政,并减少非自身责任带来的开支。在这样的动力驱使下,乡镇难以避免的在执行上级决策时打折扣,选择性执行。因此,上级政府面对乡镇政府时,一方面以官僚科层结构进行制衡,另一方面则在政治上与财政上给予更多支持与返还,将单纯的上级任务,变为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任务,也既任务内化。从而将乡镇县市关系变为双向互动的监督与利益共存双元关系。乡镇政治面对的绝大多数是农民问题与农村发展。面对广大的农民,他们没有能力去单个的治理服务。必须依靠半政治半社会的村组织,也既村干部是乡镇政府治理的另一半执行者。村干部既能部分的代表村民利益,也能有效的执行政府决策。这使他们成为政府与村民间的缓冲,当两者发生矛盾时,村干部可以选择性支持一方或者双方的部分主张,来达成解决方案,使得决策落地。他们可以说是乡镇政治的润滑剂,没有他们,乡镇执行决策的成本将难以维继。而他们之所以肯成为这样的中间人,一方面是可以获得来自双方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则是能够为自己获得更多的社会地位社会价值。以乡镇政府为纽带,上对接政府决策,下治理乡村,这期间最为重要的决策落地是治理的最大成本。如何使得成本收益最大化,实现各方互赢或者说损失最小,是博弈的关键。是整个博弈各方的根本动力。因此,博弈过程中,农民会不服甚至闹,乡镇会选择性执行或者加量执行,县市会强压或者任务内化,村干部村组织在其中则既维护自身利益,也协调政府与村民利益,他们是博弈润滑剂,缓冲垫。他们共同组成了乡镇政治的漩涡,各方共存而不同,竞争又合作。政治选择的背后是博弈。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本讲述乡村治理的好书

                              如题,盛赞作品并致敬作者!基本上客观将乡镇与村组的政治生态关系描述的生动鲜活而清楚明白。对于乡村之间长时间仍不能摆脱人情社会,在群众面前如果是一副冷冰冰的执政者面孔,就可能寸步难行或者举步维艰,只能靠 "媒";如果太考虑彼此关系而一味软弱,就导致政策落不了地,还要靠 "擂"。虽有地域性差异,道理都是通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切都以对力的追逐与展示来决定博利的结果。由此,基层政治因为愈益缺乏一种文化正当性的支撑而显现出某种赤裸裸的利益争斗的喧嚣与嘈杂,基层政府、村级组织、示弱与行蛮的农民在这一喧嚣与嘈杂的利益场上为着各自的利益,以各自所能调动的资源与手段展开了或明或暗的较量,在这些较量之中,各方都以调用非正式化的权力技术作为最为显著的特色。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出乎意料好看的一本书。原以为是比较枯燥的分析镇村政治的书,没想到基本是以叙事的风格来呈现官民的博弈,很有意思,也很有感悟。也体会到真正的调研就应该如此,沉到一线,真正采取观察者的角色来体验和记录,然后立体地呈现问题,思考其成因和解决方案。值得一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乡镇政治运作形成的两大基础!

                                    在 2003-2004 年之间,作者被安排在 H 市大江区的乡镇政府进行社会考察,通过描写参与的几件大事,展现出了基层组织在行政运作上的特点,使我们对中国乡村政治有了其他角度的认识!我认为可将乡村政治分为两个大角度:首先是从利益角度,如收农业税一事,农民展现出既 “可怜” 又 “可嫌” 的双重面貌,“可怜” 在于收入微薄,“可嫌” 在于有些刁民一般的抗拒缴公粮,乡镇政府只能以垫钱解决。农民 “可嫌” 是为了收入的利益,政府垫钱是为了保住头上乌纱帽的政治利益,各有所需,最后形成了相对平衡的解决方案,其过程实质上就是一场利益博弈!其次是从社会稳定角度,国家从上而下的政策实施的最大基本要求就是稳定,所以在遇到农民越级上访之时,乡镇政府宁愿当作 “孙子” 一般做出让步,也要把事情压下去,形成一种 “弱权、强民” 的局面,以牺牲来换取稳定!不过有意思的是,如果民众做法过火,撕破脸皮去上访,动摇到乡村稳定结构,政府将回到 “强权、弱民” 姿态,不再愿意妥协让步!所以从这两个大角度来看,利益与稳定是影响乡镇政府运作的关键因素,宏观的政治政策往往在微观的基层组织中有大不一样的展现,希望此类展现真实微观世界的研究性书籍能够广为流传,可为国家制定政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方向!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本书撕开了一个社会切面

                                      为了了解乡镇的生态,阅读了这本书。从写法来说,更像一部分镜头的美剧,基层编造数据、一把手搞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收农业税、污染企业拆迁补偿不足引发业主集体上访,每个故事有头有尾,层层推进,悬念重重、很吸引人。说实话,里面有很多社会学论证被我跳过了。单看作者的记叙和感想,竟然学到了一些为人处事的道道。比如基层的工作靠人情,今天你给我 “抬桩”,明天我也给你 “抬桩”。我博士论文研究 “城中村”,当时想不明白,拆迁漩涡中的种种是非,究竟孰是孰非。我受过很多人观点的影响。其中最为强烈的一个便是认为,城市化是政府的功劳,城市建设了、土地升值了,农民事实上 “没有什么资格” 去瓜分这个蛋糕。看了这本书,它把拆迁中一笔一笔的账,一桩一桩的事情都说了出来,我反而悟出了一些头绪。利益的争夺中,很难说谁 “没有资格”。在拆迁中,政府看似是、但并不是公众利益的代表人,政府首先代表它自己的部门利益。这样一来,谁 “没有资格讨价” 还价,就不是那么简单明了了。乡镇政府和村干部对农民的工作方式,作者抓取了一个 “媒” 字,和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简单说,就是态度上看似 “水磨石”,用的手段则是威逼利诱、层层瓦解,以程序 “合法性” 掩盖现实种种的不可言说。书中还有个触动我的小细节,是一件 “协税” 故事。当基层的干部作为工商业主,在坚守自己家饭馆的应纳税额时,他的社会资源使得他们咄咄逼人、更锱铢必较。我作为一个农民的后代,竟然觉得这个是 “财商” 高超的一种体现但又望尘莫及。天地之间真的 “有杆秤” 吗?利益、人情、面子、基层工作,作者的论述仿佛就在一时一刻间拨动着秤砣…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关于基层政权的研究

                                        书中展现了一个有关乡域政治实态的故事,故事由若干组相对独立却又互相联系的事件交织而成,这些事件虽然复杂,各有脉络,却又有如一棵大树的巨大树冠,内部始终存在着可以清晰辨理、回向根系的枝蔓结构,而生成这一结构的,则仍旧是在当下有关乡村治理研究中居于核心位置的基层政权、村级组织和农民的生存与互动逻辑。作者想探讨的仍旧是国家 — 社会理论视角下一个有关基层政权、村级组织和农民在复杂的互动结构中博弈共生的关系。在乡域社会的日常生活世界中展示一种流动的政治事实和实践的政治关系,以探求和发现蕴藏在这些事实与关系背后的乡村底层治理之谜的谜底。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普通基层的观察

                                          当看到这次活动的 50 本电子书列表时《小镇的喧嚣》意外吸引我尽管加入书架的电子书已达千本但依然选择立即翻开阅读果不其然接地气的叙事风格作者一步一步带着墙内墙外人深入了解乡镇基层工作墙外对墙内的观察总是如此精彩墙外看热闹而我通过看墙外对墙内的观察,进一步悟深悟透墙内生活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