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朱子经学与四书学研究,涵盖五经、四书、传统问题、北宋道学关系及其影响。

内容简介

本书是“朱子经学与四书学”专题论文的结集。朱子是中国思想和文化的核心人物,他集宋代理学和经学之大成。本书集中研讨了朱子的五经学、四书学及其相关问题,内容集中在如下五个方面:(1)朱子的四书学研究。四书学是朱子经学的研讨重点。(2)朱子的五经学研究。朱子的易学和礼学得到重点讨论。(3)传统朱子学问题再探。中和和道统问题得到重点讨论。(4)朱子学与北宋道学的考察。重点讨论了朱子学的来源及其与北宋道学的关系。(5)朱子学周边及其影响的省思。也包括朱子后学及在东亚地区的传播与发展等诸内容。

目录

  • 版权信息
  • 朱子经学与四书学
  • 朱熹《中庸章句》及其儒学思想
  • 一 《中庸章句序》
  • 二 “中庸”名义
  • 三 《中庸》首章的解释
  • 四 诚身明善
  • 试论两种不同的儒学观 ——兼论《大学》成为四书之一的背景
  • 一 两种不同的儒学观
  • 二 两种不同的《大学》观
  • 三 《大学》成为四书之一与社会政治背景
  • 朱子与张栻关于《论语》解说的讨论 ——兼论宋代经学之变
  • 一 《论语说》第一卷辨析
  • 二 朱子的解经主张
  • 三 北宋以来经学之变及其得失
  • 朱熹对《论语》“自行束脩以上”的诠释及其意义
  • 一 束脩:是“礼”还是“十五岁以上”
  • 二 “脩,脯也。十脡为束”
  • 三 “束脩”之理
  • 四 余论
  • 江户后期朱子学的一个流变 ——略论《孟子栏外书》
  • 引言
  • 一 《孟子栏外书》的一般情况
  • 二 《孟子栏外书》的文献价值
  • 三 《孟子栏外书》的学术地平
  • 四 《孟子栏外书》的别具只眼
  • 五 《孟子栏外书》的考据功力
  • 结语
  • 朱子的《周易》诠释视域
  • 一 《周易》成书、作者与基本性质
  • 二 卜筮视域下的《易》
  • 三 圆融的符号之《易》
  • 四 体会“画前之易”
  • 五 朱子的易学与理学
  • 朱熹与《周易本义》
  • 一 经传相分,彰显《周易》本为卜筮而作
  • 二 立于卜筮之书的本义,训释《周易》经传
  • 三 文字简易浅近,为读者留下思索空间
  • 四 从各个角度申说《周易》要活解,体现《周易》因卜筮而示教戒之意
  • 结语
  • 朱子仁说与中和说
  • 仁的“偏言”与“专言” ——程朱仁说的专门话题
  • 一 “四德”的经典解释
  • 二 程颐“解仁字之义”
  • 三 朱熹解“偏言”“专言”的融会贯通
  • 朱子论天地以生物为心
  • 朱子“中和旧说”新探
  • 一 王懋竑、钱穆论朱子“中和旧说”与延平思想的关系
  • 二 “日用上下工夫”
  • 三 中和旧说
  • 四 结论
  • 从未发无不中到未发或有不中 ——论理学对“未发之中”的讨论
  • 一 程颐与吕大临对“中和”问题的讨论
  • 二 胡宏论“凡言心者皆指已发”
  • 三 朱子从理本和工夫视角论“中和”问题
  • 四 王阳明对“未发或有不中”的讨论
  • 结论
  • 朱子学与湖湘学的融合
  • 一 胡宏对朱熹的影响
  • 二 朱熹与张栻的相互影响及思想融合
  • 朱子道统论及其他
  • 经典诠释与道统建构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序说的道统论
  • 一 道统论与四书经典体系
  • 二 四书学与道统人物谱系
  • 三 四书学与道统核心思想
  • 张力与融合 ——朱子道统说的形成与发展
  • 一 道统说的提出及其在宋代的张力
  • 二 朱子道统说的建构:以四书为中心
  • 三 朱子道统说的重构:以《周易》为中心
  • 四 综合、融通与道统说的重构
  • 朱子的道统世界
  • 一 二程四书工夫道统论
  • 二 濂溪《太极图说》形上道统论
  • 三 工夫与本体:四书与《太极图说》的贯通
  • 顾炎武对宋学的取舍
  • 一 《五经同异》及其性质与价值
  • 二 论学旨趣上的取舍
  • 三 论学内容上的取舍
  • 四 论学方法上的取舍
  • “思潮”与“知识”在思想理解中的交互作用
  • 一 由于历史知识匮乏所形成的错会
  • 二 由于思潮与价值观背反所形成的误解
  • 三 知识与思潮之间的张力
  • 四 知识与思潮的互补以及其诠释学循环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