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解放战争后,鉴于张治中将军对中国和平作出的贡献,被称为“和平将军”。

内容简介

张治中是民国政坛上一位独树一帜的人物,他在国民党任职期间受到蒋介石的认可和重用,他坚持国共两党和平共处。在其50年戎马生涯中,信守不对共产党放一枪一弹的承诺。

本书依据大量史料,以流畅的笔触,对张治中的出身、人品、个性、学问、心理以及最后人生境况等,都作了精到恰当的描述。

目录

  • 版权信息
  • 小引
  • 中国现代史上的“张治中现象”
  • 第一章 少年尝尽愁滋味
  • “肉吗,除非从我身上割下来!”
  • “靠山张”与“清水塘洪”
  • “咬口生姜喝口醋”
  • 三出江湖
  • 安庆警察与扬州警察
  • 第二章 从保定到黄埔
  •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 40军棍的风波
  • “各人去打天下”
  • 差一点死于川军的阴谋与内讧
  • 从上海大学到桂军军校
  • 横空上岛
  • 第三章 夹缝人物
  • 黄埔岛不相信“和平主义”
  • “张治中是不是共产党?”
  • 逮捕令已经发出!
  • “啊!文白也来了。”
  • 第四章 “模范军人”
  • 文昌阁痛切陈辞
  • 外面的世界真精彩 外面的世界真无奈
  • 一张“旧船票”,上了一条“新客船”
  • “恶姑娘”的“造神”运动
  • “客串”讨逆
  • 从“九一八”到“一·二八”
  • “这真不愧为模范军人”
  • 第五章 “八一三”淞沪大战前后
  • 国防的前沿在哪里呢?
  • 京沪路上的元首专车
  • “我们对不起汉卿”
  • “文白,这是要闹出事来的啊!”
  • “不能这样欺骗领袖”
  • “委员长究竟怎么样?”
  • 第六章 三湘“总督”
  • 意料之外的新任命
  • 新官上任“三把火”
  • “简直是一把烈火”
  • “剃头匠”精神
  • “怎么放火?怎么放火?”
  • “按本本办事”的“长沙大火案”
  • 宣判了“焦土”政策的死刑
  • “张主席不负责,害了力余”
  • 第七章 侍从室主任
  • “我愿意到侍从室服务”
  • “削藩计”的现代版
  • 替领袖“擦屁股”
  • 张治中搞“违法建筑”
  • “放言极谏”的高手
  • 冤家宜解不宜结
  • 三个独树一帜的大人物
  • “张主任想保人”
  • 第八章 三青团书记长
  • “我已经决定要张主任继任”
  • “磨合”党团矛盾
  • 虎头蛇尾的“团员总考核案”
  • 私相授受的“秘密谅解”
  •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 “这是张治中捧太子的计划的实现”
  • 第九章 军委会政治部长
  • “好!你们不要,我们要!”
  • “就来请部长‘收回租界’罢”
  • 一位敢说话的军人
  • 说了也白说的“万言书”
  • 只反贪官,不反皇帝
  • 达则为伊周,穷则为孔孟
  • 重开国共两党会谈
  • “关门”与“破墙”
  • “政治放宽,军事从严”
  • “试问其责任究在何方?”
  • 第十章 捧太子上台 赶太保出海
  • 打“太子牌”
  • 为“蒋太子”谋军
  • “我还要‘博访周咨’一下”
  • “刀快不怕你脖子粗”
  • 丧家的蒋家的乏走狗
  • 第十一章 战后“三大谈判”的中心人物
  • “重庆峰会”的风云人物
  • “和平将军”的另一个“币面”
  • “你为和平奔走是有诚意的”
  • “你去一去,可以安定军心人心”
  • “新疆问题你可以全权处理”
  • 从“拖刀计”到“牛皮糖战术”
  • “甚矣!文白之足以误事也。”
  • 与马帅、周公“三人行”
  • “汉家大将西出师”
  • “我只有引咎辞职,离开迪化了”
  • 第十二章 西北“总督”
  •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 和平将军的“新政”
  • “放之无足轻重,无害大局”
  • 尴尬人难免尴尬事
  • 葬送新疆和平的“四大变局”
  • 盘桓兰州 经营西北
  • 第十三章 战争与和平
  • “最后的进言”
  • “你们主战的请先走”
  • 周旋于南京与溪口之间
  • 北平和谈:“知其不可而为之”
  • 蒋介石:“文白竟然如此!”
  • 毛泽东:“我们再来一次国共合作吧!”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8
4个评分

出版方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1年,全国著名综合出版社之一,主要出版哲学、社会科学、政治、法律、财经、管理、历史等学术专著和大众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