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的代表作,不可错过的心理学入门经典。

内容简介

阿德勒认为,人性是复杂的,不要轻言善恶。一个人任何行为的背后,都有其心理原因和人生目标的影响,而个体的行为模式要追溯到他在童年早期形成了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本书分“人的行为”和“性格研究”两大部分,细致阐述了个体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并结合大量案例对人性进行剖析,帮助陷入关系困境的人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获得更成熟的心智,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序: 下一个十年,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心理学?
  • 作者序
  • 前言
  • 卷一 人的行为
  • 第一章 人的精神
  • 1.精神生活的概念与前提
  • 2.精神器官的功能
  • 3.精神生活的目的
  • 第二章 精神生活的社会属性
  • 1.绝对真理
  • 2.社会生活的必要性
  • 3.安全与适应
  • 4.社会感
  • 第三章 儿童与社会
  • 1.婴儿所处的环境
  • 2.困难的影响
  • 3.人的社会属性
  • 第四章 我们生活的世界
  • 1.世界的构成
  • 2.获得感知世界的能力
  • 3.幻想
  • 4.关于梦
  • 5.共情
  • 6.催眠与暗示
  • 第五章 自卑感与追求认可
  • 1.童年早期的情境
  • 2.补偿自卑感:追求认可和优越
  • 3.人生曲线图与世界观
  • 第六章 为人生做准备
  • 1.游戏
  • 2.全神贯注和注意力分散
  • 3.过失犯罪与健忘
  • 4.无意识
  • 5.梦
  • 6.天资
  • 第七章 性别
  • 1.两性差异与劳动分工
  • 2.男性在当今社会中的支配地位
  • 3.所谓的女性劣势
  • 4.逃避女性身份
  • 5.两性之间的紧张关系
  • 6.改革的尝试
  • 第八章 家庭系统排列
  • 卷二 性格研究
  • 第一章 总论
  • 1.性格的本质与起源
  • 2.社会感对性格发展的重要性
  • 3.性格的发展方向
  • 4.以前的心理学流派
  • 5.气质与内分泌腺
  • 6.要点重述
  • 第二章 攻击型性格特征
  • 1.虚荣心与野心
  • 2.嫉恨
  • 3.嫉妒
  • 4.贪婪
  • 5.仇恨
  • 第三章 非攻击型性格特征
  • 1.隐居避世
  • 2.焦虑
  • 3.懦弱
  • 4.粗野本能:适应力降低的表现
  • 第四章 性格的其他表现
  • 1.快乐
  • 2.思维过程与表达方式
  • 3.学生式的不成熟
  • 4.迂腐与墨守成规
  • 5.顺从
  • 6.专横
  • 7.情绪与气质
  • 8.倒霉
  • 9.宗教狂热
  • 第五章 情感与情绪
  • 1.分离性情感
  • 2.联合性情感
  • 附录 教育概述
  • 结论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5
7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经历的模式

    每日一书:《洞察人性》。人性是复杂的,不要轻言善恶。一个人任何行为的背后,都有其心理原因和人生目标的影响,而个体的行为模式要追溯到他在童年时期形成了什么样的性格特征。阿德勒告诉我们,决定我们目前状况的不是我们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为经历赋予的意义。所以,我们只须看见过往,而无须与过往纠缠。我们第一个重大发现是:决定一个人精神生活结构的基本要素在童年时期就已经基本成型。其实这个结论本身算不上什么重大发现,不同时代的伟大思想家都提出过类似的观点。但我们的创新之处在于,我们可以将一个人已知的童年经验、印象、观点与其长大后的心理现象加以结合,建构出一套明确、连续的心理发展模式。如果要改变成年人的行为模式,就必须将研究重心放在他的童年经验上。此外,能不能顺利改变一个人成年后的种种经历和他对这些经历的印象并非重点。重要的是要找出患者最根本的行为模式。只要做到这点,我们就能看出他基本的人格特征,从而有效治疗患者的疾病。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人类所有的内心活动都是在为将来的某种处境做准备。在我们的心灵中,除了一股朝着某个特定目标前进的力量之外,别无他物。因此,在个体心理学看来,人类心灵的所有表现形式都是指向同一个目标的。正是因为人类有群居的本能,才发展出强大的心灵来抵御严酷的环境,而心灵本质上是植根于社会生活的。达尔文在很早以前就注意到一个现象,即弱小的动物都不会独居。我们不得不将人类归为弱小的动物,因为人的身体不够强大,无法独自在自然中存活下去。在大自然面前,人是如此渺小。人只有在特别有利的环境中才能生存下去。而能够为人类的生存创造出有利环境的,恰恰是我们的社会生活。社会生活是人类的必需品,因为只有合作和劳动分工才能使每个人都成为集体的一分子,才能使人类生生不息地繁衍下去。从自然界的角度来看,人类只能算是一种低等生物,因而人的意识中总是萦绕着自卑感和不安全感。在自卑感和不安全感的刺激下,人无时无刻不在思考如何开发出一种能让自己更好地适应大自然,将生命中的不利因素剔除或将不利因素的影响减至最低的方法和技能。再一次使我们注意到,只有确定了某个目标,心灵才能得以发展。在人类文明中,这个目标就是得到社会认同并力争出人头地。个体不会一直只追求平庸的目标,因为人类的社会生活始终需要人们不断地做出自我评价,这会激起人们追求优越并在竞争中获胜的强烈愿望。不同的人类文明有一个共通之处,那就是都相信存在天堂。这一信念反映了人们对未来的期盼,相信所有的困难在未来都将迎刃而解。此外,灵魂不灭或灵魂转世等认识也充分表明人们确实相信灵魂有朝一日能够获得重生。专注是精神活动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人类最显著的一项天赋。总而言之,梦不但表明做梦者在集中精力解决自己的某个人生问题,也表明他是如何处理这个问题的。划分男性性格特征和女性性格特征这一做法本身是毫无根据的。我们看到不论是男性性格还是女性性格,当中都有对权力的追求。要想让人真心诚意地认同自己的性别角色,让两性关系真正达到平衡和谐的状态,那就要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在两性关系中一个人依附于另一个人,犹如国际关系中一个国家屈从于另一个国家,可是没有哪个国家愿意永远屈居人下。我们都要正确对待自己和伴侣的性别角色,这样才不会给伴侣造成困扰。倘若我们的教育只关注如何鼓励儿童争当第一,最先造成的后果便是儿童会变得只顾自己,成天担心别人超过自己。这类儿童的内心深藏着对同伴的羡慕、嫉妒、恨,生怕别人会威胁自己的地位。他们就像加速器,拼命要超过其他人;或者说他们像是马拉松赛跑者,心中充满了强烈的竞争意识。一个人的一言一行,特别是其对他人的看法、和他人握手时的礼仪、谈吐气质等外在表现,都能体现其社会感的强弱。有一种动机存在于所有爱慕虚荣者的身上,那就是他们通常都为自己设定了一个一生都无法达成的目标。他们的目标,就是比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厉害,这也是他们的无力感造成的结果。孩子之所以会养成不文明的坏习惯,目的都是引起身边大人的关注。孩子还会借助这种方法,向大人表明自己想扮演重要角色或者自己非常脆弱无助。我们将情绪理解为一种具有明确时间界限的心理活动。情感并非神秘莫测或难以解释,它们产生于与个体既定的人生态度和即将做出的行为相适应的地方。人之所以会产生情感,是因为要改善当下的处境。情感是个体身上出现的那种强化过的、更加激烈的心理活动,出现在那些为了达成目标已经采取很多方法或者已经对达成目标失去信心的人身上。人类的精神源自一种兼备生理和心理功能的遗传性物质。它的发展受社会影响的制约。一方面,自身机体的各种需求要得到满足;另一方面,人类社会的要求也必须得到满足。这是精神的发展背景,它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成长和发展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人性是复杂的 不要轻言善恶

      阿德勒告诉我们,决定我们目前状况的不是我们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为经历赋予的意义。所以,我们只须看见过往,而无须与过往纠缠。其实,我们对待他人的态度,取决于我们对他人的了解程度。可以这么说,理解他人是社会关系的基础。阿德勒在前面提到过,个体的生活方式不会改变。这一点许多人似乎难以理解,因为人的一生会经历各种各样的事情,这些经历会改变其对生活的态度。但别忘了,同样的经验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解读,即使有两个人经历相同的事,他们也不一定会得出相同的结论。所以我是这么认为的,只要一个人能不断探索自己的心灵,保持内省,并不断反思自己生活的目的,那么随着他经历越来越多不同的事情,其观念就会发生根本变化。如今人们普遍认为人的意志并不是自由的。的确如此,一旦人的意志纠缠或绑定在某个目标上,必然就会受到束缚。此外,由于这个目标也受制于人与宇宙、动物以及社会之间的密切关系,所以心灵有时候看上去仿佛是受某些严格的法则限制一样。不过,假如一个人不承认自己与社会有任何关系,并且抗拒一切社会关系,或者拒绝适应现实生活,那么对他来说,所有这些看似真实存在的法则便不再有效,取而代之的是由他的新目标所决定的新法则。同样,当一个人对生活感到迷茫,企图剪断自己对同类的感情时,那么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也就无法约束他了。  最后说个我自己的一点小感觉,这毕竟是一本出版于 1918 年的书。在一百多年前的大环境下,阿德勒在写作研究方面,估计会有许多的限制制约他。所以他在书中将多处现象的最终解释权归于上帝所有,比如说女性在青春期的思想成熟竟然要感谢上帝…… 这类的叙述放在现代,从一个坚定的科学唯物主义者的视角,或至少从科学的视角来看,都是很难使人信服接受的。看来毕竟还是有些难受…… 这应该算是没事找点碴,瞎扯一下。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认识自己的一本书

        洞察人性之前,我觉得我们更应该先结识一下自己。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生命个体都在人世间经历着不同的家庭环境、生长环境、人际关系和外部世界。没有两个人的经历完全相同,即使是性格特征相似的人也用有不同的宽度和广度。学习洞察人性的知识,了解不同性格特征的特点,也让我们在为人处世时能够自我警醒,约束一些不良行为,成为更好的自己。希望更多的人受益,也希望家长或者老师在引导孩子的时候能够培养出健康性格的孩子,让他们在阳光下快乐成长。

          1
          评论
        • 查看全部14条书评

        出版方

        博集天卷

        公司成立于2011年,中南博集天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策划出版了许多在社会上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文化产品,拥有毕淑敏、蔡康永、大冰、郭敬明、高晓松、黄永玉、素黑、桐华、俞敏洪、袁腾飞、张嘉佳、张德芬、张小娴(排名不分先后)等作者以及彼得·巴菲特、马克·李维、威尔·鲍温和《秘密》作者朗达·拜恩等最优秀的作者团队,引领了一次又一次的文化潮流。中南博集天卷目前在一般竞争领域图书的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