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与文字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27千字
字数
2014-07-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揭示了义符在汉语动作动词意义认知中的作用,支持语言影响思维的理论。
内容简介
本书采用语义决定范式,发现了义符在汉语动作动词意义认知中的作用,填补了义符研究的一个空白;采用词汇判断和命名任务,揭示了义符对身体动作动词的意义认知的作用,以及对不同身体动作动词认知时间的差异;进一步支持了语言影响思维的理论。
目录
- 版权信息
- 语言、思想和行为(总序)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义符的相关语义学知识
- 一、义符与部首、偏旁的关系
- 二、义符的演变历史
- 三、义符的表义率
- 四、义符的种类
- 五、义符与整字意义的关系
- 第二节 词汇通达与语义表征模型
- 一、词汇通达模型
- 二、语义表征模型
- 三、汉语的词义通达模型
- 第三节 汉字义符研究概述
- 一、义符对汉字词词义通达的作用
- 二、汉字加工的基本单位之争
- 三、当前义符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二章 义符在汉语动词语义提取中的作用
- 第一节 义符在动作动词意义认知中的作用
- 一、义符在动作动词意义认知中作用的研究现状
- 二、义符在动作动词意义认知中作用的实证研究
- 第二节 义符在中文身体动词的语义特异性加工中的作用
- 一、身体动词语义特异性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现状
- 二、表征动作器官的义符对汉语动作动词认知影响的实证研究
- 第三章 义符句法性的实证研究
- 第一节 义符句法性的研究现状
- 第二节 义符的句法特征对动词、名词分类影响的实证研究
- 一、实验1 义符对汉语动、名词分类的影响
- 二、实验2 整字频率不同时义符对汉语动、名词分类的影响
- 三、实验3 具体性不同时义符对汉语动、名词分类的影响
- 四、实验4 义符的句法倾向性对动、名词分类的影响
- 五、讨论与结论
- 第四章 义符及其他影响词汇加工的因素在动、名词加工中作用的回归分析
- 第一节 影响汉语动、名词识别因素的研究现状
- 第二节 义符及其他各因素对动、名词加工影响的回归分析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方法
- 三、结果与分析
- 四、讨论
- 第五章 中文词汇通达中义符表征的模型建构
- 第一节 义符在中文词汇通达中的作用研究现状
- 一、义符在汉字认知中扮演的不同功能及其研究综述
- 二、现有研究的不足
- 第二节 中文词汇通达中义符表征的模型建构的实证研究
- 一、实验1 义符熟悉性对高频汉字认知的影响
- 二、实验2 义符熟悉性对低频形声字词汇通达的影响
- 三、总讨论:义符在汉字词汇通达中作用的模型建构
- 四、总结论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一、义符对汉字语义认知的影响
- 二、义符对汉字词语法意义认知的影响
- 三、义符在汉字识别中的作用
- 四、语言对认知方式的影响
- 五、本研究的贡献与不足
- 六、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暨南大学出版社
暨南大学出版社为“侨”而生,因“侨”而兴,砥砺卅五载,春华秋实,书香五洲,声教四海。始立以来,以“侨”为“桥”,厚植文化,秉承推动华文教育、服务教学科研、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出版理念,着力华文教材、华侨华人研究、岭南文化研究、高校学术研究成果的出版,已累计出版各类图书7000余种,《中文》《汉语》等华文教材发行海外80多个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