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本好看、有温度、有个性的三国历史。

内容简介

爱哭的刘备,持羽毛扇的诸葛亮,偶像派的赵云、老谋深算的司马懿……这些经典甚至刻板的形象,其实是被立场不同的史家、文采飞扬的文人、情感朴素的百姓共同塑造出来的。这些真实历史人物的脸上,被涂抹了一层又一层个人与时代的色彩。

本书将这一层又一层色彩卸去,还原三国历史人物本来的面貌。全书以“英雄”“成败”“渔樵”“笑谈”为四大主题,或评点历史人物,或新解历史事件,或探讨历史人物之间的关系,或将古今各种通俗作品做当下的解读。

所谓三国气度,既有赤壁之战时,少年孙权、诸葛亮对抗老辣曹操的血性与志气;又有蜀汉阵营的仁厚侠气,像刘备携民渡江、关羽挂印封金、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国的魅力,历时1800年而不衰,恰如老三国电视剧片尾曲所唱:“历史的天空闪烁几颗星,人间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曲 所谓赤壁
  • 第一乐章 英雄
  • 曹操曾经的梦想
  • 五子良将的性格与命运
  • 袁绍,真正的第四人
  • 如何描述刘备
  • 诸葛亮与管仲乐毅
  • 武圣与《春秋》
  • 张飞的容貌
  • 赵云的地位
  • 事实上的马超
  • 黄忠可能并不老
  • 死士姜维
  • 生子当如孙仲谋
  •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 第二乐章 成败
  • 兵贵神速
  • 诸葛亮真正的对手
  • 诸葛亮摇着羽扇,在秋风中逝去了
  • 威震华夏
  • 走麦城
  • 刘备最快乐的时光
  • 托孤与禅让
  • 司马懿的誓言与魏晋风度
  • 钟会之反
  • 第三乐章 渔樵
  •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 既生瑜,何生亮
  • 司马懿vs诸葛亮
  • 曹操与关羽
  • 诸葛亮与魏延
  • 诸葛亮与王司徒
  • 周瑜,对孙权而言
  • 陆逊与孙权
  • 兄弟相残七步诗
  • 第四乐章 笑谈
  • 蜀汉的英雄气
  • 《三国演义》的伏笔
  • 演义与正史反差最大的角色
  • 曹操梦中杀过人吗?
  • 历史上的贤相,小说里的半仙
  • 三国时的美男子
  • 三国四美人
  • 虚构的小乔
  • 吃三国
  • 尾声 “黯淡了刀光剑影”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1
1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

    “我想把脸谱化的群英,还原成普通的人。” 这应该是作者张佳玮为本书所定的基调。千百年来,刘备被涂成爱哭的仁君,诸葛亮定型为持羽毛扇的半仙,司马懿成了老谋深算的代名词。这些形象是史家的曲笔、文人的渲染、百姓的情感共同塑造的油彩面具。而作者就企图拿起历史的刮刀,要卸下这些层层涂抹。他笔下的曹操仍有 “酷虐变诈” 的底色,但早年那个任侠仗剑、怀抱理想的少年同时跃然纸上。曹操那句 “生子当如孙仲谋” 常被误解为占便宜,作者点明:曹操与孙权之父孙坚同岁,两人曾并肩讨伐董卓。年龄一清,语境自明。刘备更非只会哭的庸主。携民渡江时百姓用脚投票跟随他,证明其仁义真实不虚。他中年仍颠沛流离却百折不挠,靠的是大度用人而非眼泪。乱世中,仁厚本身就是一种力量。书中对诸葛亮的剖析尤为精彩。作者不回避《三国演义》的神化 —— 火烧博望、草船借箭、借东风,都是小说家的套路。他将这种简化称为 “夸歪了”:历史上岳飞善治军,评书却只讲他单枪匹马战金兀术;秦琼本是猛将,民间只传他卖马闹花灯。通俗文学需要读者易懂的形象,于是贤相诸葛亮成了半仙军师。但作者就是要打散这些过度被神化的迷雾,指出诸葛亮真正动人处是 “鞠躬尽瘁”。二十七岁隆中对策时意气风发,四十三岁白帝托孤时临危受命,五十四岁北伐时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东晋时司马懿的曾孙简文帝甚至希望权臣桓温 “以诸葛亮的方式辅佐新君”—— 来自对手后代的肯定,才是最高致敬。书中不乏锐利洞见:论诸葛亮北伐,真正的对手并非司马懿,而是蜀国粮草储备,困难在内不在外;谈五子良将,不只看其战功,更写他们寥落的结局;考据张飞容貌,剖析马超性格,追问黄忠为何年轻时无人夸勇,反在老年得 “猛将” 之名 —— 作者的结论精辟:黄忠投刘备前未遇伯乐,才能埋没才是常态。作者提出一个深刻观察:三国故事的流传本质是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寄托。回溯演变轨迹 —— 西晋时注《三国志》,蜀汉地位开始上升;宋代孩童听书,闻刘备胜则笑,闻曹操胜则恼;明代《三国演义》彻底以蜀汉为正统;今日游戏动漫更将蜀汉仁厚精神推向高峰。当 1800 年来各种 “二创”(二次创作)比正史更动人,我们看到的不是历史的失真,而是人心的取向。无论诸葛亮骂王司徒的 “鬼畜” 视频如何疯传,内核始终未变:人间敬重的是道义而非权谋,传颂的是气节而非成败。

      2
      1

    出版方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11月成立于历史文化名城桂林,主要出版教育、学术人文、珍稀文献等图书,业务范围涉及图书、期刊、电子音像及数字出版,文化产品的设计制作、印制、销售,以及教育培训、会展、咨询、地产、旅游、艺术品交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