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继“本土资源”之后,苏力教授深情回望本土司法的世纪之变。

内容简介

本书是著名法学家苏力的代表作,也是对当代中国法学研究和司法实践产生重要影响的力作。本书聚焦中国当代基层(特别是农村)司法制度,将其置于20世纪中国背景下,置于具体的社会条件下,从司法制度、司法知识与技术、法官与法律人、研究方法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考察。

苏力教授汲取社会人类学、制度经济学和法律经济学的成果、思想和方法,细查中国乡土社会中的司法实践、司法制度设计及司法知识和技术的应用,力求发现只有中国学者才可能敏感察觉和提出的中国当代司法的问题,对现实中国社会的法律实践资源进行了系统开掘,对中国基层法官的知识和智慧给予了“冷静又热烈”的“同情的理解”,是其在“法治的本土资源”理论之后的又一次影响深远的理论努力。

本书面世20余年畅销不衰,第三版作出了全新修订。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三版序
  • 新版序
  • 世纪末日的交待 (自序)
  • 致谢
  • 导论 研究中国基层司法
  • 第一编 司法制度
  • 第一章 为什么送法下乡?
  • 一、问题和材料
  • 二、为什么送法下乡?
  • 三、权力的运作与空间
  • 四、下乡——局部支配性权力关系的重建
  • 五、村干部——地方性知识的载体
  • 六、知识的另一种可能和村干部的另一角色
  • 七、结语
  • 附录 感受中国法律的现代性
  • 第二章 法院的审判与行政管理
  • 一、问题的界定
  • 二、法院的两套制度及其结构
  • 三、司法过程中的行政化审判制度
  • 四、行政化中的集体决策
  • 五、最后的评论
  • 第三章 基层法院审判委员会制度
  • 一、问题的界定
  • 二、进路、方法和材料
  • 三、审判委员会的构成和运作
  • 四、法官的看法和理由
  • 五、法官的理由是否可信?
  • 六、另一个视角的考察
  • 七、审判委员会的问题
  • 八、两个例子的简析
  • 九、结语
  • 第二编 司法知识与技术
  • 第四章 初审法院与上诉法院
  • 一、作为地方性知识的司法知识
  • 二、司法知识谱系的勾勒
  • 三、作为初审法院的中国基层法院
  • 四、作为中国的初审法院的基层法院
  • 五、作为开头的结尾
  • 附录 初审法官的重要性
  • 第五章 纠纷解决与规则的治理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两个“案件”
  • 三、关注的差异
  • 四、为什么关注纠纷解决?
  • 五、特殊主义背后的规则
  • 六、现代化与规则
  • 第六章 纠缠于事实与法律之间
  • 一、引子:韦伯与秋菊
  • 二、耕牛的纠纷与法律的纠纷
  • 三、中国司法中的事实争议
  • 四、事实,还是法律
  • 五、事件的社会格式化
  • 六、事件的公文格式化
  • 七、反证?
  • 八、尾声
  • 附录 作为格式化工具和过程的司法
  • 第七章 穿行于制定法与习惯之间
  • 一、从司法透视习惯的意义
  • 二、案情始末和“法律”处置
  • 三、习惯的弥散和广泛认同
  • 四、制定法与习惯的互动
  • 五、余论
  • 第八章 基层法官司法知识的开示
  • 一、司法知识与法官的关系
  • 二、法官知识生产的主要制约和资源
  • 三、在事实争议上……
  • 四、在法律争议上……
  • 五、基层法官知识的实践意义
  • 六、基层法官知识的理论意义
  • 第三编 法官与法律人
  • 第九章 乡土社会中的法律人
  • 一、乡土社会法律人概述
  • 二、法律工作者
  • 三、法律文书送达人
  • 四、作为律师的法官
  • 第十章 基层法院法官的专业化问题
  • 一、“复转军人进法院”
  • 二、基层法院法官的大致状况
  • 三、法学院学生都去哪儿啦?
  • 四、“解放军是个革命大学校”
  • 五、“一盆水洗脸,一桶水也洗脸”
  • 六、“学校[学]的那点东西,我都还给老师了”
  • 七、“化作春泥更护花”——复转军人进法院的再反思
  • 八、“世界上的事情是复杂的”
  • 附录 美国的治安法官和治安法院管辖
  • 第十一章 基层法官的司法素质
  • 一、问题
  • 二、操作定义、假说和可测定假说
  • 三、原始材料的说明和处理
  • 四、研究结果和分析
  • 五、关于司法不公或司法腐败
  • 附录 刑事/经济案件一审判决上诉率简析
  • 第四编 研究方法的反思
  • 第十二章 法律社会学调查中的权力资源
  • 一、问题的提起
  • 二、权力关系分析之一
  • 三、权力关系分析之二
  • 四、启示
  • 参引文献
  • 索引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5.0
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悲天悯人的本土学者与反思精神

    《送法下乡》草草地读完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了苏力作为一名学者应当有的悲天悯人的情怀。第一,他看重实证研究。“法律是实践理性”,这一点与经过法学课班培养出的法律人观点颇为不同,我们并非不知道法律是有 “实践性” 的,只是觉得法律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门思辨的艺术,有极其深厚的理论底蕴,但是阅读完本书,我更认可苏力的观点,法律是一门实践的学科,是一门地方性的知识。第二,他具有学术反思精神。审委会这一章是给我留下印象最为深刻的一章,之前听老师讲过的和从课本上学到的知识都告诉过我,审委会制度是严重影响中国法院独立审判的罪魁祸首,是党干预法律的证据。但是,坐下来细细琢磨,审委会的组成人员是有着丰富审判经验的分管党委成员及主要业务庭庭长,他们经过多年的磨练业务素质应该不会太差;需要上审委会也确实可以称为承办法官不想被请托说清的一种很好的借口;当前愈演愈烈的错案追究机制下,审委会也是集体承担责任从而分化个人不恰当追责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况且,还有最直接的证据,接受苏力访谈的法官中,没有一个人说应当取消审委会制度。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