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8.9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468千字
字数
2009-0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这是在众多的中国教育史著作中,本书是被公认为是民国以后影响最大、学术成就最高的一部。
内容简介
本书分期介绍了上自唐虞下迄民国我国各时期的教育概况、教育制度、教育家及其学说,共65章,该书于1934年7月完成,经王世杰、胡适、郑振铎、蔡元培等学者审定,曾作为《大学丛书》之一。
目录
- 版权信息
- 作者简介
- 编前语
- 第一编 原始氏族社会时代的教育
- 第一期 自商代以上 (前3500—前1123)
- 第一章 初民的生活与教育的起源
- 第二章 汉人臆造之上古教育制度
- 第二编 封建时代的教育
- 第一期 西周 (前1122—前771)
- 第三章 西周社会的概观
- 第四章 后人附会之西周教育制度
- 第二期 东周 (前770—前222)
- 第五章 东周之社会与思想
- 第六章 东周教育家及其学说
- 第三编 半封建时代前期的教育
- 第一期 秦汉 (前221—前219)
- 第七章 半封建社会形成之第一幕
- 第八章 儒家学术之独占与教育
- 第九章 两汉学风
- 第十章 两汉教育制度及其实施
- 第十一章 两汉教育家及其学说
- 第二期 魏晋南北朝 (220—588)
- 第十二章 魏晋六朝之政局与民族
- 第十三章 魏晋六朝之学风
- 第十四章 魏晋六朝之教育
- 第十五章 本期教育家及其学说
- 第三期 隋唐及五代 (589—959)
- 第十六章 隋唐之国力与士气
- 第十七章 隋唐学风
- 第十八章 唐之教育制度及其实施
- 第十九章 隋唐教育家及其学说
- 第二十章 唐末及五代
- 第四编 半封建时代中期的教育
- 第一期 宋 (960—1276)
- 第二十一章 宋之政治与教育的关系
- 第二十二章 宋代学风及学派
- 第二十三章 宋代教育制度及其实况
- 第二十四章 北宋教育家及其学说
- 第二十五章 南宋教育家及其学说
- 第二期 元 (1277—1367)
- 第二十六章 蒙古帝国之政治经济与教育
- 第二十七章 元代教育制度及其实况
- 第二十八章 元代教育家及其学说
- 第三期 明 (1368—1643)
- 第二十九章 蒙古帝国瓦解与汉族主权恢复
- 第三十章 明代学风之三变
- 第三十一章 明代教育制度及其实况
- 第三十二章 初明教育家及其学说
- 第三十三章 中明教育家及其学说
- 第三十四章 晚明教育家及其学说
- 第五编 半封建时代后期的教育
- 第一期 清 (1644—1911)
- 第三十五章 清帝国之政治与教育
- 第三十六章 清代学风之复古
- 第三十七章 清代教育制度及其实况
- 第三十八章 清代教育家及其学说(一)
- 第三十九章 清代教育家及其学说(二)
- 第四十章 清代教育家及其学说(三)
- 第四十一章 清代教育家及其学说(四)
- 第六编 初期资本主义时代的教育
- 第一期 自英法联军至中日之战 (1862—1894)
- 第四十二章 社会之变迁与新教育之产生
- 第四十三章 萌芽期的新教育之趋势及种类
- 第二期 自甲午之役至辛亥革命
- 第四十四章 外力之压迫与新教育之勃兴
- 第四十五章 本期教育思潮与宗旨
- 第四十六章 教育行政机关的组织
- 第四十七章 学校制度及实施
- 第四十八章 学部成立后学堂教育之推进
- 第四十九章 留学教育
- 第五十章 本期教育家及其学说
- 第三期 自民国建元至欧战告终 (1912—1918)
- 第五十一章 民国成立后七年内之教育背景与教育
- 第五十二章 教育思潮与宗旨
- 第五十三章 本期教育制度
- 第五十四章 小学教育之改制
- 第五十五章 本期教育之实际情形
- 第四期 自五四运动至三一八惨案 (1919—1926)
- 第五十六章 一九一九年之解放运动
- 第五十七章 教学法之进步
- 第五十八章 教育制度之改造
- 第五十九章 三种教育之运动
- 第六十章 结论
- 第五期 自国民政府建都南京至现今 (1927—1934)
- 第六十一章 国民革命与教育
- 第六十二章 中国国民党之教育宗旨及教育政策
- 第六十三章 国民政府之教育制度
- 第六十四章 现今教育之趋势
- 第六十五章 中国教育今后之出路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