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叶永烈深度解密“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的传奇人生。

内容简介

纪实名家叶永烈查阅了大量档案资料,多次采访钱学森的儿子钱永刚及多位钱学森的同事、秘书等,以客观公正的态度,明白流畅的语言,还原一个真实的钱学森。

被美国海军部次长称为“抵得上五个师”的中国人绝无仅有,何况他还不止“抵得上五个师”,他就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中国火箭、导弹、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实现强国之梦,钱学森功不可没。

本书是关于钱学森传奇一生的生动写照。纪实名家叶永烈查阅了大量档案资料,多次采访钱学森的儿子钱永刚及多位钱学森的同事、秘书等,以客观公正的态度,明白流畅的语言,还原一个真实的钱学森:

出身杭州华丽家族的他,如何一跃成为美国航天业界最杰出的火箭动力专家?他和蒋英两人相濡以沫走过了大半生,当初经历了怎样的恋爱过程?

一度能出入五角大楼的钱学森,为什么会被美国当局怀疑是间谍?钱学森归国经历了怎样的曲折历程?关于钱学森被授予“中将”军衔的传闻,真相到底是怎样的?1960年中苏关系破裂,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如何在钱学森的领导下成功研制出导弹?“反右派斗争”和“文革”中,钱学森经历了怎样的波折?

目录

  • 版权信息
  • 小引 形形色色的评价
  • 第一章 冲破罗网
  • 美国要给钱学森授奖
  • “火箭专家返回红色中国”
  • “怀疑的乌云扫过我的头上”
  •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 中国“原子弹主将”幸运漏网
  • 托运的行李被细细“研究”
  • 牢狱之灾突然降临
  • 四面八方的声援
  • 被监控的生活是痛苦的
  • 在“工程控制论”中闪光
  • 中美在日内瓦的较量
  • 躲过特工寄出至关重要的信
  • 头等舱的故事
  • 菲律宾华侨的信与合众社的评论
  • 第二章 华丽家族
  • 杭州方谷园大宅门
  • 钱家祖辈乃丝行大亨
  • 作为教育家的钱均夫
  • 父亲是第一位老师
  • 浓浓的“宣武门情结”
  • 名牌小学的熏陶
  • 17位深刻影响钱学森的人
  • 在中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 跨进交通大学校门
  • 伤寒突然袭来
  • 请求老师扣分的故事
  • 从地上跑的到天上飞的
  • 母亲早逝使钱学森痛心疾首
  • 进京赶考
  • 幸遇伯乐叶企孙
  • 三位名师的指点
  • 第三章 美国深造
  • 横渡太平洋
  • 戴上硕士方尖帽
  • 钱学森的“影子”
  • 冯·卡门的传奇人生
  • 在冯·卡门麾下
  • 冯·卡门访华受到高规格接待
  • “卡门—钱近似”公式
  • 加盟“火箭俱乐部”
  • “约翰·狄克”之谜
  • 罗斯福总统关注研制火箭
  • “卐”旗下的秘密火箭
  • “喷气推进实验室”的诞生
  • 第四章 火箭专家
  • 进入五角大楼
  • 神秘的“回形针行动”
  • 以美军上校身份飞赴德国
  • 三代空气动力学家的会晤
  • 提审德国“火箭之王”
  • 重返麻省理工学院
  • 双喜临门的1947
  • “内定”交通大学校长
  • 从干女儿到儿媳
  • “声震屋瓦”的女高音歌唱家
  • 良缘天成??佳话传世
  • 再度来到加州理工学院
  • 钱学森的“红色”挚友
  • “北方当局”的召唤
  • 第五章 一将难求
  • “钱先生,请坐车”
  • 陈赓大将专程飞往哈尔滨
  • 在大和旅馆密谈导弹
  • 国防部长彭德怀的关注
  • 跟大将、上将、中将研究导弹
  • 第一个提出组建“火箭军”
  • 毛泽东要钱学森坐在他身边
  • 叶剑英的宴请与周恩来的看重
  • 中央决策研制导弹
  • 公开的身份——力学家
  • 走进力学研究所
  • 在中关村“海归楼”安家
  • 举办《工程控制论》讲座
  • 有什么说什么
  • 女秘书眼中的“国宝”
  • 聂帅挂帅“两弹”
  • “黄带子坟”的绝密研究院
  • 关于“中将”军衔的传说
  • 美苏争霸太空
  • 手心上的神机妙算
  • 满洲里车站的庞然大物
  • 苏联导弹成了中国的“过继儿子”
  • “响尾蛇”与“萨姆”导弹的较量
  • 1957年的“震撼弹”
  • “三钱”之中倒了钱伟长
  • 庄严的入党时刻
  • 讲坛上的风采
  • “三起三落”物理力学
  • 第六章 两弹一星
  • “1059”导弹的诞生
  • 聂荣臻秘书柳鸣的回忆
  • “争气弹”终于飞上天
  • 如影随形的警卫秘书
  • 身边的工作班子
  • 增添了学术秘书
  • “两弹”差一点下马
  • “失败是成功之母”
  • 古巴导弹危机中的小插曲
  • 钱学森“失踪”
  • “黑寡妇”的穷途末路
  • 中国放了“大炮仗”
  • 钱家来了化验员
  • “邱小姐”与导弹结合
  • 挚友郭永怀不幸遭遇空难
  • “导弹+氢弹”
  • “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 探空火箭从上海起飞
  • 起用年轻人挑起研制卫星的大梁
  • “富有人情味”
  • 在“文革”的风暴中
  • “武力保护”钱学森
  • 中国卫星终于飞上太空
  • “海中蛟龙”核潜艇
  • 水下“杀手锏”
  • 第七章 梦圆飞天
  • “把载人航天的锣鼓敲起来”
  • 中国小狗飞上天
  • “曙光号”飞船搁浅
  • 毛泽东在病中记起钱学森
  • 与钱学森的零距离接触
  • 目击中国航天员的训练
  • 飞船与航天飞机之争
  • 力荐王永志挂航天之帅
  • 第八章 金色晚年
  • 第三大贡献
  • 三次激动
  • 亲手剪报
  • “铁杆”广播迷
  • 科普高手
  • 钱学森写信
  • 郝天护·茅以升PK钱学森
  • “集大成,得智慧”
  • “中国航天”打造香港大佛
  • 关注“现代帝国主义研究”
  • 首创“山水城市”
  • 留住阳光??改造沙漠
  • 草产业使内蒙古绿起来富起来
  • 从美国归来的“宝贝”
  • “钱永健旋风”
  • 钱学森的“再传弟子”
  • 丰硕的人生秋天
  • “我是大科学家钱学森!”
  • 最后的岁月
  • 万众送别科学巨星
  • 附录一 钱学森年表
  • 附录二 钱学森著作一览(含他人编辑)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9
5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钱老诞辰110周年,推荐看看这本传记

    这本钱老的传记,我这几周一直在看,今天正好看完第二遍,对钱老的佩服更加无以言表。好巧,今天是钱老诞辰 110 周年,有幸今天把我的一点感想写下来。钱老在国际国内获得的荣誉不计其数,是几代中国人心中的 “中国首席科学家”。钱老在美国期间,就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作为美国火箭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一度能够自由出入五角大楼,并编写教程,帮助美国培训了很多火箭专家。但钱老更大的贡献还是在中国。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院长;组建中国第一个空气动力学专业研究机构;指导设计了中国第一枚液体探空火箭发射成功;协助聂荣臻成功组织了中国第一枚近程地地导弹发射试验;作为发射场最高技术负责人一起组织指挥了中国第一枚改进后的中近程地地导弹飞行试验;作为技术总负责人,协助聂荣臻组织实施了中国首次导弹与原子弹 “两弹结合” 试验;牵头组织实施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任务;组织完成 “实践一号” 卫星发射试验;领导设计制造了中国第一艘核动力潜艇;指挥成功发射了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参与组织领导了中国洲际导弹第一次全程飞行、潜艇水下发射导弹和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发射任务。这十一个 “第一”,概括了钱学森对于中国航天和国防科技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钱老还为我国培养了很多顶尖的科学家,开创了诸多新兴的科研领域,其他还有很多,实在无法一一道来。想要了解钱老的生平,叶永烈先生这一本传记是一本绝佳的读本,叶先生采访了所有能找到的与钱老有过关联的人士,并对所有信息进行了反复校核,文中有很多珍贵的照片和史料。推荐大家一定要看看这本书,也许会改变你的人生轨迹。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

      有次在抖音上刷到陈坤演的钱学森,短短的一段话迅速的吸引我想去了解一下,昨天朋友的女儿读高中,帮她找点人物传记,然后又开始刷到钱学森,一看不可收拾,想坚持看完去,按理说像这样的人物传记专业知识也比较多,还有关于航空方面的也不是很了解,很难坚持看完,可是真的很吸引我。作为一名科学家,他不仅有学科领域的深度,还有跨学科跨领域的广度,同时有跨科学、哲学的思想高度,是名副其实的科学领袖和科学大师。他的思想很有超前性,比如关于复杂系统和方法论的研究,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感觉这段话真是非常客观的评价钱学森。看到钱学森小时候在和同学们折纸飞机时,他认真的说折的角度尖能飞的远,从幼儿园到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再到硕士,博士,教授,都是最一流的学校学习,他认真又聪慧过人的数学天赋成为最年轻的教授,看到他因为想回祖国效力而被困在美国五年,最后通过自己的智慧成功的回到祖国。两弹一星,从开始没有到有再到创世界新,面对种种困难,最艰难的 “文革” 时期,看到身边的朋友一个落难,那种无奈又难受的心情,中国在面对三年自然灾难时差点放弃航天的科学研究,都坚持下来了。现在的中国真的是越来越强大也越来越发展的好,真的因为有这么多可爱的科学家不断创新,不断学习进步,才能有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致敬!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走近钱学森先生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1506 本)#2023 年读书主题(二)传记 - 科技人物《走近钱学森》(49)大家好!2024 年的管中窥豹读书计划再次升级,我们即将揭开 12 个主题、52 个细分话题的 365 本书籍,日拱一卒,功不唐捐,用一年时间搭建知识体系大厦。今天我们从传记的主题开始,选择科技人物的话题书籍进行刷书,第七本是《走近钱学森》,被美国海军部次长称为 “抵得上五个师” 的中国人绝无仅有,何况他还不止 “抵得上五个师”,他就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中国火箭、导弹、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实现强国之梦,钱学森功不可没。本书是关于钱学森传奇一生的生动写照。纪实名家叶永烈查阅了大量档案资料,多次采访钱学森的儿子钱永刚及多位钱学森的同事、秘书等,以客观公正的态度,明白流畅的语言,还原一个真实的钱学森:出身杭州华丽家族的他,如何一跃成为美国航天业界最杰出的火箭动力专家?他和蒋英两人相濡以沫走过了大半生,当初经历了怎样的恋爱过程?一度能出入五角大楼的钱学森,为什么会被美国当局怀疑是间谍?钱学森归国经历了怎样的曲折历程?关于钱学森被授予 “中将” 军衔的传闻,真相到底是怎样的?1960 年中苏关系破裂,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如何在钱学森的领导下成功研制出导弹?“反右派斗争” 和 “文革” 中,钱学森经历了怎样的波折?2、精彩段落: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与刚从台湾访问归来的国务卿杜勒斯谈话之后,1955 年 3 月 16 日,在电视讲话中宣称:“难道原子弹不能像其他常规武器一样使用吗?”“核武器不仅是战略武器,也可以用于战术目的。” 言外之意,要对红色中国进行一场核战争。面对美国的核讹诈,毛泽东的回答是:“发展我们自己的原子弹。” 毛泽东问周恩来道:“在原子弹和导弹研制方面,我们的人才如何?” 钱学森献身于新中国的 “两弹一星” 这一宏伟的事业。“两弹一星” 最初是指导弹、原子弹和人造卫星。“两弹” 中的一弹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两弹一星” 的实现,是中国国力迅速崛起的标志,也是中国大国地位的象征。国外评论家指出:“由于钱学森的归来,使红色中国的‘两弹一星’提前了 20 年。” 钱学森无比震惊,也无比愤忿。美国移民局的动作如此迅速,不言而喻是金贝尔在幕后操纵。后来才知道,正是由于金贝尔太知道钱学森的价值,所以他在钱学森离开他的办公室之后,马上致电美国司法部。后来才知道,金贝尔在电话中说了一句 “名言”:他知道所有美国导弹工程的核心机密,一个钱学森抵得上五个海军陆战师,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能放他回红色中国去。陈赓马上抓住这一话题,问钱学森道:“钱先生,你看我们中国人能不能搞导弹?” 钱学森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有什么不能的?外国人能造出来的,我们中国人同样能造出来。难道中国人比外国人矮一截不成?” 陈赓听罢,笑道:“钱先生,我就要您的这句话!” 其实,陈赓专程从北京赶来,就是要听钱学森的这句话!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16条书评

        出版方

        天地出版社·华夏盛轩

        北京华夏盛轩图书有限公司 成立于2008年08月18日,注册地址在北京市丰台区方庄芳群园三区3号楼7层,主要从事图书、报纸、期刊、电子出版物批发、零售;资料编辑;版权贸易;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不含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