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9
5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钱老诞辰110周年,推荐看看这本传记

    这本钱老的传记,我这几周一直在看,今天正好看完第二遍,对钱老的佩服更加无以言表。好巧,今天是钱老诞辰 110 周年,有幸今天把我的一点感想写下来。钱老在国际国内获得的荣誉不计其数,是几代中国人心中的 “中国首席科学家”。钱老在美国期间,就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作为美国火箭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一度能够自由出入五角大楼,并编写教程,帮助美国培训了很多火箭专家。但钱老更大的贡献还是在中国。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院长;组建中国第一个空气动力学专业研究机构;指导设计了中国第一枚液体探空火箭发射成功;协助聂荣臻成功组织了中国第一枚近程地地导弹发射试验;作为发射场最高技术负责人一起组织指挥了中国第一枚改进后的中近程地地导弹飞行试验;作为技术总负责人,协助聂荣臻组织实施了中国首次导弹与原子弹 “两弹结合” 试验;牵头组织实施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任务;组织完成 “实践一号” 卫星发射试验;领导设计制造了中国第一艘核动力潜艇;指挥成功发射了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参与组织领导了中国洲际导弹第一次全程飞行、潜艇水下发射导弹和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发射任务。这十一个 “第一”,概括了钱学森对于中国航天和国防科技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钱老还为我国培养了很多顶尖的科学家,开创了诸多新兴的科研领域,其他还有很多,实在无法一一道来。想要了解钱老的生平,叶永烈先生这一本传记是一本绝佳的读本,叶先生采访了所有能找到的与钱老有过关联的人士,并对所有信息进行了反复校核,文中有很多珍贵的照片和史料。推荐大家一定要看看这本书,也许会改变你的人生轨迹。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

      有次在抖音上刷到陈坤演的钱学森,短短的一段话迅速的吸引我想去了解一下,昨天朋友的女儿读高中,帮她找点人物传记,然后又开始刷到钱学森,一看不可收拾,想坚持看完去,按理说像这样的人物传记专业知识也比较多,还有关于航空方面的也不是很了解,很难坚持看完,可是真的很吸引我。作为一名科学家,他不仅有学科领域的深度,还有跨学科跨领域的广度,同时有跨科学、哲学的思想高度,是名副其实的科学领袖和科学大师。他的思想很有超前性,比如关于复杂系统和方法论的研究,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感觉这段话真是非常客观的评价钱学森。看到钱学森小时候在和同学们折纸飞机时,他认真的说折的角度尖能飞的远,从幼儿园到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再到硕士,博士,教授,都是最一流的学校学习,他认真又聪慧过人的数学天赋成为最年轻的教授,看到他因为想回祖国效力而被困在美国五年,最后通过自己的智慧成功的回到祖国。两弹一星,从开始没有到有再到创世界新,面对种种困难,最艰难的 “文革” 时期,看到身边的朋友一个落难,那种无奈又难受的心情,中国在面对三年自然灾难时差点放弃航天的科学研究,都坚持下来了。现在的中国真的是越来越强大也越来越发展的好,真的因为有这么多可爱的科学家不断创新,不断学习进步,才能有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致敬!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走近钱学森先生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1506 本)#2023 年读书主题(二)传记 - 科技人物《走近钱学森》(49)大家好!2024 年的管中窥豹读书计划再次升级,我们即将揭开 12 个主题、52 个细分话题的 365 本书籍,日拱一卒,功不唐捐,用一年时间搭建知识体系大厦。今天我们从传记的主题开始,选择科技人物的话题书籍进行刷书,第七本是《走近钱学森》,被美国海军部次长称为 “抵得上五个师” 的中国人绝无仅有,何况他还不止 “抵得上五个师”,他就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中国火箭、导弹、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实现强国之梦,钱学森功不可没。本书是关于钱学森传奇一生的生动写照。纪实名家叶永烈查阅了大量档案资料,多次采访钱学森的儿子钱永刚及多位钱学森的同事、秘书等,以客观公正的态度,明白流畅的语言,还原一个真实的钱学森:出身杭州华丽家族的他,如何一跃成为美国航天业界最杰出的火箭动力专家?他和蒋英两人相濡以沫走过了大半生,当初经历了怎样的恋爱过程?一度能出入五角大楼的钱学森,为什么会被美国当局怀疑是间谍?钱学森归国经历了怎样的曲折历程?关于钱学森被授予 “中将” 军衔的传闻,真相到底是怎样的?1960 年中苏关系破裂,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如何在钱学森的领导下成功研制出导弹?“反右派斗争” 和 “文革” 中,钱学森经历了怎样的波折?2、精彩段落: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与刚从台湾访问归来的国务卿杜勒斯谈话之后,1955 年 3 月 16 日,在电视讲话中宣称:“难道原子弹不能像其他常规武器一样使用吗?”“核武器不仅是战略武器,也可以用于战术目的。” 言外之意,要对红色中国进行一场核战争。面对美国的核讹诈,毛泽东的回答是:“发展我们自己的原子弹。” 毛泽东问周恩来道:“在原子弹和导弹研制方面,我们的人才如何?” 钱学森献身于新中国的 “两弹一星” 这一宏伟的事业。“两弹一星” 最初是指导弹、原子弹和人造卫星。“两弹” 中的一弹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两弹一星” 的实现,是中国国力迅速崛起的标志,也是中国大国地位的象征。国外评论家指出:“由于钱学森的归来,使红色中国的‘两弹一星’提前了 20 年。” 钱学森无比震惊,也无比愤忿。美国移民局的动作如此迅速,不言而喻是金贝尔在幕后操纵。后来才知道,正是由于金贝尔太知道钱学森的价值,所以他在钱学森离开他的办公室之后,马上致电美国司法部。后来才知道,金贝尔在电话中说了一句 “名言”:他知道所有美国导弹工程的核心机密,一个钱学森抵得上五个海军陆战师,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能放他回红色中国去。陈赓马上抓住这一话题,问钱学森道:“钱先生,你看我们中国人能不能搞导弹?” 钱学森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有什么不能的?外国人能造出来的,我们中国人同样能造出来。难道中国人比外国人矮一截不成?” 陈赓听罢,笑道:“钱先生,我就要您的这句话!” 其实,陈赓专程从北京赶来,就是要听钱学森的这句话!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鼎鼎大名,第一次全过程了解这位大科学家的传记

          除了佩服就是佩服,感佩三钱,个顶个的科学大牛,在那个特殊时期隐姓埋名为国所做出的贡献。让我每当迷茫不顺的时候想起: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再想想建国初期这些为国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伟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代巨星!这将会激励我一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不可复制的成功之路。系统工程概念的首创者。

              纵观钱学森走过的道路,可以说是一条名校之路,可以说是受到最良好的教育。在这逐级递升的名校之中,钱学森得到诸多名师的指点,直至成为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冯・卡门的高徒。名校的教育、名师的指导是外因,钱学森本身天资聪慧又勤恳学习则是内因。本书有不足之处,八、九十年代的气功热及特异功能的盛行,钱老应该负很大的责任,本书没有任何提及。功过都要讲一下,这才符合客观实际,否则一个没有任何缺点的光辉形象,反而令人生疑,让人质疑真实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民族的脊梁,国家的希望

                本书深度解密钱学森的传奇人生,没有不实赞美,也不回避迷茫和困境,真实而完整地呈现了他的一生。书中首次公布了钱学森诸多鲜为人知的照片,其中包括钱学森本人在美国拍摄的摄影作品。《走近钱学森》既是钱学森的个人传记,也为 “两弹一星” 群体画像,它是一部记录了共和国 “两弹一星” 和载人航天历程的史著,它充满了 “只是就是力量” 的昂扬格调以及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鼓励年轻人蓬勃向上,是一部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大人物,大格局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各自在太空中的 “绝招”,更重要的是,卫星是用火箭推上太空的,而火箭是军事力量的重要象征,因为火箭可以装载卫星,当然也就可以运载导弹;火箭可以把卫星送上太空,也就意味着可以把导弹运载到地球上的任何一个角落,所以人造地球卫星的竞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早年钱均夫安排的教育路线、后来大学毕业后的美国留学的选择、美国留学期间的努力和认真、1950-1955 年的蛰伏、回国后的东风 1-2 的艰难和团队建设、两弹一星的总体设计和各个环节的把控、宇宙飞船的坚定支持(钱老一生的里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非常棒的一本书,钱学森精神值得我辈学习,钱学森是我辈楷模。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将科学与技术,或工程与理论结合得最好的科学家

                          由《工程控制论》而对钱学森充满兴趣,想去了解,因而找到了这本传记 —— 另一本《春蚕》也待看。有可能多读读钱的原著原稿。向钱老学习。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在《走近钱学森》(修订版)中,我也不回避关于钱学森的种种所谓 “敏感问题”。钱学森不是生活在真空之中,他回国之后正是中国政治运动的 “多产岁月”。钱学森也不得不在 “大鸣大放” 中与秘书互贴大字报,在 “四清” 运动中在工厂车间里坐在小马扎上接受 “社会主义教育”,在 “文革” 中写《关于空间技术名词统一问题》这样的纯粹科学技术文件时也不能不写上一段 “最高指示”…… 离开了当年的政治环境,就很难理解这样的 “中国特色” 的细节。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作者写得很好,值得一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走进钱学森 了解一位科技泰斗

                                知道钱老很牛!读完才知道他这么牛!永远向钱老学习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知道钱老牛,但不知道有这么牛!佩服!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