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这个永葆青春的美少年的故事,是作者王尔德传奇一生的生动写照,探索美与道德的至高之作。

内容简介

少年道林·格雷相貌俊美,心地纯良。朋友霍华德为他画了一幅绝美的画像,而亨利勋爵的一席话让道林第一次意识到自己的青春和美。他不禁感叹:“真悲哀啊!我会变老,但这幅画将会永远年轻……如果能反过来就好了!如果永远年轻的是我,而变老的是画,那该多好啊!为了这个,我愿献出这世上我拥有的一切!我愿以我的灵魂交换!”不料一语成谶,道林不仅永葆青春,犯下罪恶也丝毫不改他纯净的面容,而画像愈发邪恶丑陋。当欲望得到放纵,罪孽覆水难收之时,道林欲杀死过去,举刀向画像刺去,一切都结束了……

目录

  • 版权信息
  • 自序
  • 第一章
  • 第二章
  • 第三章
  • 第四章
  • 第五章
  • 第六章
  • 第七章
  • 第八章
  • 第九章
  • 第十章
  • 第十一章
  • 第十二章
  • 第十三章
  • 第十四章
  • 第十五章
  • 第十六章
  • 第十七章
  • 第十八章
  • 第十九章
  • 第二十章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6
1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道林·格雷的画像》

    浅浅模仿一下听书关于作者奥斯卡・王尔德,19 世纪英国最伟大的作家与艺术家之一。出生于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在牛津读古典文学专业。提起他,总是会让人们想起他的金句 “抵抗诱惑的唯一方法就是屈服于诱惑”“只有肤浅的人才不会以貌取人,世界的秘密在于表象,而非内里。”“世界上只有一件事比被别人议论更糟糕,那就是没有人议论你”“你对人人都喜欢,也就是说你对人人都漠然”…… 这些语句鲜明的表现了王尔德的个性。他是唯美主义的代表,深谙利用媒体获得名声,是成功的作家,放在今天他说不定还是个段子手。尽管后来被控有伤风化,被控入狱,生命最后两年在法国度过,晚景凄凉。但他的墓碑上,有许多唇印,人们以此表达对他的敬意。关于本书《道林・格雷的画像》是王尔德唯一的一本长篇小说,是王尔德在 1891 年(奇迹之年)的作品。讲述了年轻英俊的年轻人道林・格雷在看到画家霍尔伍德为自己画的肖像后发现自己惊人的美并感到欣喜若狂,希望让画中的肖像代替自己衰老而他愿意用灵魂交换,没想到一语成谶。此后,格林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肖像就会变得日渐丑陋不堪,而现实中的格雷却青春永驻。核心内容第一部分创作背景 19 世纪的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思潮把自亚里士多德时代以来的 “模仿说” 发展到了顶峰,艺术与现实的关联从未如此紧密过。以左拉为代表强调文学作品是时代的再现,注重模仿现实的文学创作而 19 世纪资本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文化环境的改变令艺术家感到一种压抑,艺术与社会的疏离感被强化了,艺术家感到不被大众理解的孤独。王尔德对此不以为然,他认为 “一件艺术品是一种独一无二的性情的独一无二的结果,它的美来自于它的作者实现了自我这一事实”。《道林・格雷的画像》正是这种艺术观念的实践。第二部分主要情节拥有盛世美颜的的格雷在看见画家巴兹尔・霍尔华德为他画的自像后,发现了自己惊人的美。看着画像,格雷想到画中的自己永远那么年轻韶华永在,而自己却会逐渐衰老,丑陋不堪。格雷宣称要是自己永葆青春,而让这幅画逐渐变老,他愿意用自己的灵魂交换。没想到一语成谶。他的愿望在后来竟然实现了。格雷在霍尔华德家中结实了 亨利・弗敦勋爵,一个爱好享乐主义的人,玩世不恭。宣称孜孜不倦的寻找新的感觉。什么都不要怕…… 并将道林一步步引向罪恶的深渊。他曾对道林说 “我代表你没胆犯下的罪孽”。后来,道林爱上了一个女演员茜比尔・文,两人很快陷入热恋。并且已经订婚。后来,因为茜比尔的一场演出,让他在巴尔兹和亨利面前丢了面子,他恼羞成怒,对她大声呵斥十分粗暴并抛弃了茜比尔。回到家中,道林发现画像发生了变化,嘴角露出凶意。茜比尔因为道林的绝情,当晚选择了自杀。得知这一消息的道林在亨利的 “开导” 下将茜比尔的死当成一个浪漫的故事。他觉得,他拥有永恒的青春,无限的热情,微妙而隐秘的欢愉,肆意的快乐以及无尽的堕落,而这一切画像都会帮他承担。自此以后,道林开始无尽的堕落干过许多卑劣的勾当,而那些因各种原因靠近他,接近他只要是他周边的人,个个都身败名裂,画像也日渐狰狞丑陋,令人作呕。而道林本人,外貌却不改当初还是那样的充满魅力。在为他画像的巴尔兹了解到他的秘密以后,道林觉得巴尔兹是他罪恶的根源,是他画了那幅画,将其杀害并找人将其尸体销毁。后来,茜比尔的弟弟向其复仇,却意外死亡,帮他毁尸灭迹的人开枪自杀,好像已经没有人知道他所犯下的罪恶,而那幅画像却使他的精神备受折磨,“画像就是他的良心,他要毁了他”,书中写道。他拿起那把刺向画家的刀,刺向画像。紧接着是一阵重重的撞击,叫声凄厉。当人们进去时,墙上挂着主人那幅栩栩如生的画像,仍然美貌绝伦,青春逼人。而地上却躺着一具尸体,胸口插着一把刀,形容枯槁,脸上尽是皱纹,面目可憎。人们看到戒指,才认出,那人竟是道林・格雷。第三部分我的感受美,不是原罪,人们追求美,也无可厚非。但要守住道德的底线。对于道林而言,一开始的他一如巴尔兹所说的 “在思想的白昼里追寻形式之梦” 是初始时的纯真,他就像一张白纸,在亨利的一步步引诱下,不断走向罪恶的深渊,入鲍鱼之肆,久闻而不知其臭;入幽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是王尔德所说的 “他的罪恶是发现了他身上的罪恶的人强加给他的。” 于巴尔兹而言,他一生都在追求艺术,他被道林深深吸引,一开始他就感觉到道林会对他产生非同一般的影响,最后也死在了道林刀下,这样的悲剧根源又来自于谁呢?亨利大概是书中罪恶的源泉吧,发现道林身上罪恶的一面诱导道林一步步犯错,走向罪恶的深渊。对本书我们可以看到为艺术而艺术是无法获得真正的幸福,而做人也不能丧失心中的道德。作为王尔德表达自我的一部作品,《道林・格雷的画像》表现出来的三个关键词 “艺术”“享乐”“道德” 一旦肆意享乐,脱离了道德,也就不再拥有美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重读老书

      1840s 至 1960Ss 伦敦的空气污染严重,一个主要原因是居民大量使用廉价的海煤,“可以体面地在自家的壁炉里烧木柴” 的是那些继承大笔资产拥有煤矿的 “游手好闲”。王尔德用短短的几句话激发了读者对上流社会不满,而这也正是王尔德不容于他那个时代的根本原因。但我怎么觉得王尔德同样受居勒尼学派影响很深呢?道林不就是快乐主义秉持者和牺牲品嘛?    当对小说描写的年代了解越多,对小说的理解也会越深,也才能读出更多隐含在故事背后的时代背景和思潮。好书总能常读常新。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你的脸,记载了全部,包括一切罪与恶

        “罪恶是会写在一个人的脸上,想隐藏都不行。如果一个卑劣的人犯了罪,那么罪恶就会出现在他嘴唇的线条上,下垂的眼睑上,甚至出现在手形上。” ——《道林格雷的画像》
        多年来,我始终认可长辈说的相由心生,就如小说、电视剧里常见的,坏人是丑陋的,好人是美貌的,此书也同样传达着这样的信号。男主拥有着震撼人心的貌相,如同一块光洁的白玉,不渗一丝的污秽,但正因他的纯粹,反而引起了魔鬼的靠近,将他一步步牵入深渊,彻底变成一个空有皮相内里渗着黑血的恶人。旁人又怎能想象得到,这个长得如天使般的少年,暗藏着一切罪与恶,这份恶还蔓延到男主身边的每一个朋友、恋人身上,仿佛是地狱使者,专门毁灭掉身边每个大好青年的未来。但罪恶是一定会受到惩罚的,本该呈现在脸上的丑陋转移到了画像上,这也是一切罪恶的源头。全书下来,主题令人印象深刻,只可惜书中对男主犯下的罪恶行为太轻描淡写,中间部分更多是男主的内心世界,后续也是通过友人陈述出男主所犯下的错,显得冲击力稍弱。不过此书让我更加坚信 —— 做好人是有好报的。就如赫本所说的:
        “若要优美的嘴唇,要讲亲切的话;若要可爱的眼睛,要看到别人的好处。”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5条书评

        出版方

        读客文化

        读客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2006年。创立以来,读客文化是中国书业品牌影响力领先、营销模式领先、生产方式领先的专业出版机构。连续推出《藏地密码》《岛上书店》《大江大河》《丝绸之路》《银河帝国》《巨人的陨落》《漫长的告别》《局外人》《无声告白》《半小时漫画系列》等超级畅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