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79千字
字数
2010-12-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当代经济史学界誉为民国时期经济学名著,系统规划中国经济发展战略问题。
内容简介
本书被当代经济史学界誉为民国时期经济学名著。为经济学家吴景超1943年出版的研究中国经济发展战略问题的专著,总结了1881年以来60年间中国经济建设的成就和不足,并对即将全面开展的中国经济建设进行了系统规划,涉及工农矿业、区域布局、管理模式、人才、资金等问题,反映了当时社会科学界对中国经济问题的主流见解。本书以1943年首版为底本,并补编七篇重要相关文章,后附《吴景超先生学术年表》。
目录
- 版权信息
- 凡 例
- 自 序
- 第一章 抗战前的经济建设
- 一、 60年来的中国经济
- 第二章 几个失败的教训
- 二、 汉冶萍公司的覆辙
- 三、 记湖北象鼻山铁矿
- 四、 安徽售砂公司的始末
- 五、 龙烟铁矿的故事
- 六、 国营钢铁厂的前奏
- 七、 整理生产事业的途径
- 第三章 经济建设的展望
- 八、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体系
- 九、 经济建设与人才训练
- 十、 中国资源与经济建设
- 十一、 经济建设与国内资金
- 十二、 中国应当建设的工业区与工业
- 十三、 中国经济建设之路
- 十四、 中国工业化问题的检讨
- 十五、 战后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的问题
- 十六、 美国经济政策对于中国的影响
- 十七、 论外人在华设厂
- 相关研究补编
- 工业化过程中的资本与人口 [*]
- 中国工业化的资本问题 [*]
- 战后美国的资本会来中国吗? [*]
- 美国资金的出路问题 [*]
- 社会主义与计划经济是可以分开的 [*]
- 计划经济与价格机构 [*]
- 谁知道中国的资源? [*]
- 吴景超先生学术年表
- 以历史主动精神探索中国致富图强的现代化之路
- 一、 从时代背景和学术环境了解本书的成书动因
- 二、 从本书的体例结构来认识吴景超经济思想的基本逻辑
- 三、 从系统性、整体性认识本书的学术观点和学术贡献
- 四、 从历史意识和实践自觉来认识吴景超的治学风格和研究方法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