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31千字
字数
2024-0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探索孩子学习、生活中的困惑,了解自我心理调适的正确方法。
内容简介
全书从三个篇章切入,通过情景导入,将校园生活中学生、家长和教师可能遇到的100条心理困惑具体化、生活化、场景化,力图还原生活原型,让读者能够感同身受。通过心理老师的虚拟角色,将积极心理学原理与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有机融合,引导学生探求学习乐趣,调整学习心态,顺利度过青春期校园学习与生活,建设健康的心理状态。
本书适合中小学教师、学生及家长参考阅读。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提要
- 序一
- 序二
- 第一篇 自信 乐学
- 1. 如何做好自我管理?
- 2. 如何画好“时间馅饼”?
- 3. 如何调整学习心态?
- 4. 如何进行心理减压?
- 5. 如何培养学习兴趣?
- 6. 怎样开展思维训练?
- 7. 怎样进行记忆训练?
- 8. 怎样培养创新意识?
- 9. 如何缓解焦虑?
- 10. 如何制订学习目标?
- 11. 如何激发学习动机?
- 12. 如何掌握学习策略?
- 13. 如何看待学习中的内疚感?
- 14. 如何进行理性思考?
- 15. 如何排除杂念?
- 16. 如何学会放松?
- 17. 如何合理宣泄?
- 18. 如何提高自学能力?
- 19. 如何培养想象能力?
- 20. 如何开展考前心理训练?
- 21. 如何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
- 22. 如何理解“瓶颈效应”?
- 23. 怎样进行自我保健?
- 24. 怎样找到自己的优势?
- 25. 如何看待打“疲劳战”?
- 26. 如何面对慌乱不安?
- 27. 如何尝试问题解决?
- 28. 如何提高学习效率?
- 29. 如何排除干扰?
- 30. 如何告别粗心?
- 31. 怎样进行精力管理?
- 32. 如何克服课堂上的倦怠心理?
- 33. 如何进行积极自我对话?
- 第二篇 悦纳 爱群
- 34. 如何看待融洽的同学关系?
- 35. 怎样进行真诚交流?
- 36. 如何经营友谊?
- 37. 如何合理归因?
- 38. 如何面对漠视?
- 39. 如何看待关系的疏远?
- 40. 如何面对分离?
- 41. 如何看待竞争?
- 42. 如何成为善于合作的人?
- 43. 如何营造温馨的考前居住环境?
- 44. 如何看待信任?
- 45. 如何看待理解?
- 46. 如何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围?
- 47. 如何适度倾诉?
- 48. 如何与同伴交往?
- 49. 如何理解尊重?
- 50. 如何培养亲和力?
- 51. 怎样看待利他行为?
- 52. 如何应对烦躁情绪?
- 53. 如何看待模仿?
- 54. 如何处理同学间矛盾?
- 55. 如何看待亲密关系?
- 56. 如何认识互惠共赢?
- 57. 如何理解承诺?
- 58. 如何学会交友?
- 59. 如何才能善于人际沟通?
- 60. 如何对待冲突?
- 61. 怎样开展友好交流、互动?
- 62. 怎样主动求助?
- 63. 如何理解人际交往中的满足与剥夺?
- 64. 如何开展异性交往?
- 65. 如何学会负责任?
- 66. 如何学会自我保护?
- 67. 如何理解赞同?
- 第三篇 幸福 人生
- 68. 如何战胜挫折?
- 69. 如何培养责任意识?
- 70. 怎样表达爱意?
- 71. 怎样理性消费?
- 72. 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的升学路径?
- 73. 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 74. 如何合理使用手机?
- 75. 如何看待网络游戏?
- 76. 怎样进行选科?
- 77. 怎样开展生涯访谈?
- 78. 如何让青少年控烟控酒?
- 79. 如何克服暴饮暴食?
- 80. 如何激发孩子的上进心?
- 81. 如何保持乐观心态?
- 82. 怎样表达感激?
- 83. 如何积极应对困难?
- 84. 怎样学会原谅?
- 85. 如何培养好奇心?
- 86. 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 87. 如何培养毅力?
- 88. 如何使生活变得有意义?
- 89. 怎样拥有梦想?
- 90. 如何设计“职业探索单”?
- 91. 如何发掘兴趣?
- 92. 怎样培养能力?
- 93. 如何完成“职业信息树”?
- 94. 如何理解未来新职业?
- 95. 如何做决定?
- 96. 如何做规划?
- 97. 怎样尊重自然?
- 98. 如何理解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
- 99. 如何理解人和社会的联结?
- 100. 如何理解人与科技的关系?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创建于1983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创建于2000年12月,由国家教育部主管,上海交通大学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和电子音像出版社的办社宗旨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方向,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传播有益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发挥学校的优势和特色,为教学和科研服务,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