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马克思主义的起源、传播及翻天覆地影响欧洲和中国。

内容简介

本书从马克思主义的起源谈起,介绍了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后,如何被欧洲各国所接受,如何影响欧洲的历史进程,又是如何传播到中国,在中国生根发芽,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全书在对史的勾勒中,总结、提炼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及本质,以及为何能改变世界并被世界各国所接受。

目录

  • 第1章 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命
  • 1.1 回答改变资本主义世界的时代课题
  • 1.2 锻造改变资本主义世界的理论武器
  • 1.3 投身改变资本主义世界的伟大实践
  • 第2章 揭开人类历史的奥秘—唯物史观奠定了如何改变世界的理石
  • 2.1 如何改变世界原则的提出
  • 2.2 如何改变世界方法的创立
  • 2.3 如何改变世界路径的探定
  • 2.4 如何改变世界依靠力量的确定
  • 第3章 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共产党宣言》是如何改变世界的南
  • 3.1 人类社会发展方向和结果的指明
  • 3.2 无产阶级解放运动普遍规律的揭示
  • 3.3 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理论基础的奠定
  • 第4章 资本的内在逻辑:剥夺者被的历史趋势—《资本论》指明如何改变世界径
  • 4.1 《资本论》热在西方的骤然兴起
  • 4.2 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剥夺”之路
  • 4.3“被剥夺”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局
  • 第5章 “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对如何改变资本主义世界的辩考
  • 5.1 从“两个必然”到“两个决不会”
  • 5.2 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 5.3 长期曲折的历史过程
  • 第6章 跨越“卡夫丁峡谷”—对东方社会如何改变世界的索
  • 6.1 对东方社会如何改变世界的最初探索
  • 6.2 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思考
  • 6.3 跨越“卡夫丁峡谷”思想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第7章 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对如何改变世界蓝图的画
  • 7.1 绘就如何改变世界蓝图的基本前提
  • 7.2 勾画如何改变世界的美好远景
  • 7.3 预测如何改变世界的理想通道
  • 第8章 列宁的新视野:帝国主义理论的创立—马克思主义对20世纪如何改变世界索
  • 8.1 列宁帝国主义理论蒙受的不白之冤
  • 8.2 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的创立
  • 8.3 列宁对帝国主义理论的科学阐释
  • 第9章 开创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改变世界的伟大尝试
  • 9.1 运用马克思主义改变世界的理论创新
  • 9.2 顺应社会发展潮流的伟大尝试
  • 9.3 开创人类历史新纪元的伟大革命
  • 第10章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国共产党改变世界的伟大实践
  • 10.1 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科学昭示
  • 10.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与实践
  • 10.3 运用马克思主义改变世界的伟大胜利
  • 第11章 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改革开放新时期运用马克思主义改变世界的创举
  • 11.1 改变世界的迫切呼唤
  • 11.2 运用马克思主义改变世界的伟大创举
  • 11.3 彰显马克思主义改变世界的蓬勃活力
  • 第12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选择———中国共产党对如何改变世界的当代回答
  • 12.1新时期对如何改变世界的道路探寻
  • 12.2 新时期在如何改变世界上的理论创新
  • 12.3 新时期对如何改变世界的制度探索
  • 第13章 世界历史视野中的全球化运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改变世界的新探索
  • 13.1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探索
  • 13.2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代凸显
  • 13.3 反全球化运动中的马克思话语
  • 第14章 国际金融危机的本质透视———当代资本主义危机中对改变世界的新认识
  • 14.1 当代资本主义危机的不可避免性
  • 14.2 马克思在当代西方的声誉重振
  • 14.3 马克思理论真理性的再度检验和印证
  • 14.4 国际金融危机为改造世界提供契机
  • 第15章 社会主义道路的多模式的选择———新社会主义运动对如何改变世界的新探索
  • 15.1 社会主义模式多样化的探索
  • 15.2 方兴未艾的新社会主义运动
  • 15.3 理性看待新社会主义运动
  • 第16章 科学技术是社会历史前进的强大推动力———对科学技术革命如何改变世界的理解
  • 16.1 改变世界的革命力量和强大杠杆
  • 16.2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
  • 16.3 科学技术革命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 第17章 对自然界的胜利和自然界的报复———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在改变世界中的启示
  • 17.1 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中的生态思想
  • 17.2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形态观中的生态思想
  • 17.3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理论的现实启示
  • 第18章 站在思想理论交锋、交流和交融的前沿———直面各种社会思潮是改变世界的重要任务
  • 18.1 直面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
  • 18.2 占领思想文化阵地的必然要求
  • 18.3 思想文化的交锋、交流和交融
  • 第19章 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对人民在如何改变世界中作用的理解
  • 19.1 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 19.2 人民是改变世界的决定力量
  • 19.3 人民是一切工作价值的裁决者
  • 第20章 与时代同行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在改变世界实践中的与时俱进
  • 20.1 马克思主义“过时”了吗
  • 20.2 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 20.3 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生动体现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