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在永不停歇的奔跑中破解衰老的终极密码。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伯恩德·海因里希的自传体著作,讲述他作为生物学家和跑步爱好者的人生历程。书中融合了个人成长故事、科学探索和跑步哲学,展现了作者如何通过跑步和科学研究理解生命、自然和时间的关系,并不断探索生命的意义和人类的潜能。

本书将跑步视为一种实验,通过跑步研究人体生物钟、新陈代谢和耐力等科学问题。从作者5岁开始跑步,到创造多项超级马拉松纪录,展示了作者充满挑战和突破的跑步生涯。书中还探讨了生命的意义、自然界的规律以及人类在时间面前的渺小和伟大。

全书以作者的人生经历为主线分为几个部分:第1-3章主要讲述作者童年与早期生活;第4-7章是作者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伯克利分校的学术与科研生涯;第8-11章详细记录了作者的跑步生涯,包括多次超级马拉松比赛的经历和成就;第12-16章通过对自然和生命的观察,探讨了生物钟、寿命、老化等问题,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第17章是作者在晚年对人生、科学和跑步的反思,以及对未来跑者的激励。

目录

  • 版权信息
  • 测一测 你知道如何通过运动调节生物钟吗?
  • 各方赞誉
  • 推荐序 开启基于运动与生物钟的健康之门
  • 译者序 身体终将衰老,唯以奔跑陪伴
  • 中文版序 在奔跑中破解衰老的密码
  • 前言 80岁的百公里马拉松挑战
  • 第1章 解码生物钟,从蜜蜂授粉到人类的生物节律
  • 蜜蜂的“时间舞蹈”
  • 植物体内的隐形时钟
  • 年节律与昼夜节律
  • 第2章 寿命迷局,动物代谢与人类衰老的悖论
  • 寿命的长短因物种而异
  • 冬眠为衰老按下神奇的“暂停键”
  • 运动带来的衰老悖论
  • 藏在DNA里的“不死密码”
  • 正视死亡,享受生命
  • 第3章 与生物钟赛跑,从衰老到再生
  • 过度损伤与适度修复的动态平衡
  • 当繁殖开启死亡倒计时
  • 社交是人类突破“繁殖即衰老”的关键
  • 外部环境对生物钟的调控
  • 第4章 遵从本能,开启丛林奔跑启蒙课
  • 既是跑者,又是科学家
  • 深入大自然的野外启蒙课
  • 跑步,一种纯粹而美好的体验
  • 第5章 自然契约,奔跑如何重塑生命节拍
  • 异乡少年的身份重塑
  • 跑道上的自我救赎
  • 从“小德国佬”到王牌选手
  • 奔跑铺就的大学之路
  • 第6章 生存竞技场,那些改变命运的伤痛
  • 跑步训练与捕蛾工作的巧妙结合
  • 伤病、学业与梦想的较量
  • 加入UMO越野队
  • 在非洲冒险之旅中延续跑步梦想
  • 第7章 双轨人生,实验室数据与跑步日志的互证
  • 生命科学的意识萌芽
  • 通过运动科学挑战生物钟
  • 内在热情驱动的职业转向
  • 一次关节疼痛带来的科研突破
  • 人类是天生的奔跑者
  • 第8章 野性觉醒,高温下的马拉松与蜜蜂的体温调节
  • 能否在2分钟内跑完800米
  • 金门马拉松的陌生冠军
  • 熊蜂的“跑步降温策略”
  • 第9章 天生的奔跑者,聆听生物钟的声音
  • 燃起挑战美国纪录的决心
  • 在百公里赛道上创下四项纪录
  • 从沙蚁觅食到人类奔跑的基因记忆
  • 第10章 挑战生理极限,感受自己对身体的控制
  • 让身体实现“自动驾驶”状态
  • 打破24小时耐力赛纪录
  • 在昆虫热力学方面的重大突破
  • 在160公里长跑中创造美国纪录
  • 第11章 斯巴达退赛,意志力与生物钟的终极博弈
  • 通往斯巴达之路的第一次训练
  • 独自承载梦想、恐惧和渴望
  • 意志力与生理极限的博弈
  • 第12章 刹车效应,年龄临界点的代谢谜题
  • 从动物运动中寻找跑步的智慧
  • 舞蝇求偶中的耐力竞逐
  • 奔跑是人类在进化中的自然选择
  • 第13章 动物运动学,毛毛虫跑者和健身蛹
  • 物种之间的速度差异源于生存策略
  • 昆虫的先天运动优势
  • 短暂生命的极致冲刺
  • 第14章 狩猎者逻辑,古老本能与现代运动的隐秘联结
  • 从收集昆虫到拿起猎枪
  • 缅因森林的狩猎传承
  • 人与鹿之间的耐力比赛
  • 体温、能量消耗与能量调节的关系
  • 第15章 逆转时钟,70岁重返赛道的新体验
  • 享受具有挑战性的佛蒙特州地形
  • 70岁重返超马赛场的新体验
  • 第16章 生物折旧率,年龄与配速的U型曲线
  • 年龄是影响速度的关键变量
  • 生物钟法则:昨日塑今日
  • 接受局限,拥抱新的可能性
  • 第17章 奔跑,赴一场与自然的浪漫之约
  • 嘘嘘国王的蚂蚁王国
  • 将跑步作为自然崇拜仪式
  • 神圣的大自然
  • 后记 一场与时间的终极较量
  • 致谢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3
1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马拉松生物学家的自传体作品,书名吸引人,翻译后内容较平淡

    一、主观评价:书名 A,内容 B,翻译后的阅读体验 C。二、适用人群:跑步爱好者、关注衰老的读者。三、关于作者:贝恩德  海因里希,美国动物学博士,大学生物系教授,80 岁仍能轻松爬树,每天跑步,观察动物和写日记,100 公里成绩 6 小时 38 分,出版 20 余部自然作品。四、读书笔记:1. 跑步最大的伤害,是伤害同龄人。2. 跑步和其他运动能提高生活质量,但不能让人免于衰老。3. 长寿的秘诀:放松身心,别给自己太多压力,保持平缓心态。4. 运动产生微损伤,也能启动修复机制,可以延缓衰老。5. 跑步从不辜负跑者的付出,能够超越年龄的限制,成为一种终身爱好和挑战。6. 即使年过四十,仍可怀揣热爱和对更高目标的追求。年龄不应成为放弃梦想的理由,而是激励自己去尝试 “最后一次” 的动力。五、个人思考:坚持运动,延缓衰老,怀揣热爱,体验人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年龄会老,热爱不会

      作者海因里希在书中探讨了生物钟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揭示了如何通过调节生物钟来延缓衰老过程。他提出人体的生物钟其实可以被调整和优化,这不仅关乎生活习惯,更涉及到饮食、运动等多方面的科学实践。作者将跑步视为一种实验方式,通过跑步研究人体生物钟、新陈代谢和耐力等科学问题。从 5 岁开始跑步,到创造多项超级马拉松纪录,他展示了充满挑战和突破的跑步生涯。书中还探讨了生命的意义、自然界的规律以及人类在时间面前的渺小和伟大。全书分为三个部分,以作者的人生经历为主线展开。第 1-3 章讲述童年与早期生活;第 4-7 章是作者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伯克利分校的学术与科研生涯;第 8-11 章详细记录了跑步生涯,包括多次超级马拉松比赛的经历和成就。第 12-16 章通过对自然和生命的观察,探讨了生物钟、寿命、老化等问题,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第 17 章是作者在晚年对人生、科学和跑步的反思,以及对未来跑者的激励。最令人惊叹的是作者的身体状态。80 岁去体检时,医生告诉他:“你的心脏听起来像一个 16 岁的运动员。”79 岁完成了 50 公里越野赛,80 岁仍保持晨跑 6 公里的习惯。他是如何做到的呢?通过理解生物钟,用科学训练(而非蛮干)激活身体的修复与更新系统,延长跑者生命周期,即使晚年依然保持惊人活力与韧性。书中详细记录了他的 “实验结果” 和生活哲学,包括训练方法与身体适应、损伤机制与修复、过度运动与恢复。在普遍存在 “35 岁危机” 焦虑的今天,作者的生活选择提供了另一种思路。他认为:“衰老的本质在于可能性的坍塌,而非年龄数字。” 就如本书译者毛大庆在推荐序中写道:“这位老人已经向我们证明,只要足够专注和热爱,身体一定会对你的澎湃激情给予回馈。” 他强调的是,黄金年龄绝非生理坐标,而是认知边界的突破。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运动无极限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湛庐文化

        “湛庐”之名取自相传是春秋时铸剑大师欧冶子“十年磨一剑” 所铸造的,享有“天下第一剑”之誉的湛庐剑。 北京湛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专业出版商,专业从事经济管理类、心理学类图书的策划和出版。湛庐倡导“独立”“理性”的阅读,努力帮助读者实现独立思考、理性分辨,让读者运用自己的理智,用理性之光照亮蒙昧的心智。我们倡导“精进”“深入”的阅读,努力帮助读者降低阅读成本,提升阅读价值,让"无价"的内容能转化成出版相关者应获得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