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70千字
字数
2019-05-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进一步揭示文学翻译的本质。
内容简介
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成果,对五四时期英诗汉译各主要流派译家们的译诗活动进行深入系统的诗学批评研究,这有助于我们更客观地审视和评价五四时期的诗歌翻译活动,有助于我们更理性地认识和了解中国诗歌翻译规范的形成原因及其对中国新诗的建构性影响。
本书共分五章:第一章介绍研究背景和意义,第二章论述诗学与诗歌翻译的关系,第三章概述五四时期的西诗汉译活动,第四章考察诗歌译者作为审美主体在诗歌翻译过程中对选材及诗歌形式方面的诗学操纵,第五章对本书进行了简要综述。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目标与问题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5 结构布局
- 2 诗学与诗歌翻译
- 2.1 “诗学”概念的厘定
- 2.2 翻译中的译者操纵
- 2.3 诗歌翻译中的诗学操纵
- 3 五四时期的西诗汉译活动
- 3.1 五四时期的西诗汉译活动特点
- 3.2 五四时期的三大西诗汉译流派
- 4 五四时期西诗汉译流派之诗学批评研究
- 4.1 白话自由体译诗派的诗学操纵与诗学得失
- 4.2 白话格律体译诗派的诗学操纵与诗学得失
- 4.3 文言旧诗体译诗派的诗学操纵与诗学得失
- 4.4 五四时期西诗汉译流派对中国诗歌文化的影响
- 5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暨南大学出版社
暨南大学出版社为“侨”而生,因“侨”而兴,砥砺卅五载,春华秋实,书香五洲,声教四海。始立以来,以“侨”为“桥”,厚植文化,秉承推动华文教育、服务教学科研、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出版理念,着力华文教材、华侨华人研究、岭南文化研究、高校学术研究成果的出版,已累计出版各类图书7000余种,《中文》《汉语》等华文教材发行海外80多个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