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以晚清至“五四”时期文学批评中的人性话语为研究对象。这一对象不是静态的实体,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内容简介

作者藉以追溯的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以“人性”为批评话语的现象是如何形成的,不仅为晚清至“五四”人性话语的演变勾勒出一个清晰而微妙的内在脉络,而且将新文学的发生源头往历史的纵深处追溯和挖掘。

目录

  • 版权信息
  •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社科文库》编委会
  • 总序
  • 绪论
  • 第一章 晚清人性话语的嬗变
  • 第一节 新旧杂陈:晚清人性话语的理论资源
  • 第二节 “凡人之性”与文学批评的重构
  • 第三节 有限的嬗变与未完成的转型
  • 第二章 民初人性话语的回溯与背反
  • 第一节 作为“人性之代表”的“情”
  • 第二节 性情论与民初人性话语的回溯
  • 第三节 情感设想与叙事实践的背反
  • 第三章 “五四”时期人性话语的现代转型
  • 第一节 作为文化旨归的人性
  • 第二节 “人的文学”:新范式的建构与变形
  • 第三节 何谓“现代”如何转型?
  • 第四章 “五四”后人性话语的分化
  • 第一节 人性话语的消极化:以革命文学的倡导和论争为核心
  • 第二节 “普遍固定之人性”的坚守:以梁实秋为核心
  • 第三节 文学阵营的分化与人性话语的重新整合
  • 结语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 评阅意见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作者首先通过梳理历史资源,在哲学、伦理学层面建构了人性问题的思想史背景和论述维度;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江苏人民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月,国家一级出版社,首批“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之一,是具有深厚历史积淀和众多图书品牌的综合性出版社。年均出版图书1000余种,承担多项国家重点出版项目。先后有400余种图书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奖,其中17种图书21次获得国家级大奖。 近年来出版的《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少儿书系》(108卷)、《中国近代通史》(10卷)、《南京大屠杀史料集》(55卷)、《西方哲学史》(8卷)、《现代经济词典》、《中国人民解放军简史》(2卷)、《世界现代化历程》(6卷)、《资本主义理解史》(6卷)、《中国佛教通史》(15卷)、《中国古城墙》(6卷本)等一大批重点图书,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赞誉,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流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基地、大众出版创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