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链圈、金融圈、创业圈、技术圈的风向标。

内容简介

极具影响力的企业家和科技投资者克里斯·迪克森,探索区块链网络如何重塑互联网的未来及其对我们所有人的影响。当互联网被发明的时候,人们甚至不知道它能用来做什么。现在,它已经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区块链技术也尚在前沿技术领域,就像20世纪80年代的个人电脑、90年代的互联网、21世纪10年代的智能手机。

由于我们太熟悉如今的网络世界,甚至没发现任何不妥之处。当工作和生活中充斥着由几家科技巨头开发的应用程序时,本书如当头一棒。

在30年的互联网职业生涯中,a16z合伙人克里斯·迪克森根据第一手观察、思维模型和经验总结,用清晰而引人注目的文字,向我们展示了互联网是如何经历了三个不同的时代并将我们带到今天的关键时刻。

第一幕是1990—2005年的只读时代,早期的互联网网络使信息民主化。随后是横跨2006—2020年的读写时代,企业网络实现了发布民主化。现在,我们正在向“读,写,拥有”时代转型,这个时代也被称为Web3,区块链网络将实现所有权民主化,赋予网络参与者而非公司成为网络权力和经济利益的相关者。

互联网将回归平等开放,没有巨头企业的跟踪,没有强制的内容展示,流量自然增长。互联网社区鼓励创新创造,由用户定义,共建共享。

迪克森为区块链正名,区块链绝不是加密货币的代名词,它将为整个互联网参与者赋能,从我们日常使用的社交网络,热衷的网游,到粉丝协作式创作的网文、剧本,再到低费率、可内置审计的金融基础设施,基至包括银行卡网络和支付处理商等系统。本书是关于更友善互联网的美好愿景,对那些寻求驾驭或创建未来之人发出了清晰的使命召唤,并为如何到达那里提供了一份路线图。

目录

  • 版权信息
  • 引言
  • 网络发展的三个时代
  • 新运动
  • 看清真相
  • 决定互联网的未来
  • 第一部分 读,写
  • 第一章 网络为何至关重要
  • 第二章 协议网络
  • 协议网络简史
  • 协议网络的优势
  • RSS的衰落
  • 第三章 企业网络
  • 模仿技术和原生技术
  • 企业网络的崛起
  • 企业网络的问题:吸引—榨取循环
  • 第二部分 拥有
  • 第四章 区块链
  • 为什么计算机很特别:平台与应用反馈循环
  • 两种技术路径:“由内而外”和“由外而内”
  • 区块链是一种新型计算机
  • 区块链的工作原理
  • 区块链为何至关重要
  • 第五章 代币
  • 单人模式技术和多人模式技术
  • 代币代表所有权
  • 代币的用途
  • 数字所有权的重要性
  • 下一个大事件一开始看起来像是个玩具
  • 第六章 区块链网络
  • 第三部分 一个新时代
  • 第七章 社区共创软件
  • 改装、混搭和开源
  • 可组合性:软件就像乐高积木一样可随意拼搭
  • 大教堂与集市
  • 第八章 费率
  • 网络效应推高了费率
  • 你的费率就是我的机会
  • 挤压气球效应
  • 第九章 利用代币激励构建网络
  • 激励软件开发
  • 克服启动难题
  • 代币的自我营销
  • 让用户成为主人
  • 第十章 代币经济学
  • 水龙头与代币供应
  • 排水口与代币需求
  • 可以用传统金融方法对代币进行估值
  • 金融周期
  • 第十一章 网络治理
  • 非营利模式
  • 联邦网络
  • 协议政变
  • 区块链作为网络“宪法”
  • 区块链治理
  • 第四部分 此时此地
  • 第十二章 计算机文化与赌场文化
  • 代币监管
  • 所有权与市场密不可分
  • 有限责任公司:一个监管成功的案例
  • 第五部分 未来展望
  • 第十三章 iPhone时代:从孵化到成长
  • 第十四章 一些前景广阔的应用
  • 社交网络:数百万个有利可图的细分市场
  • 游戏与元宇宙:谁将拥有虚拟世界
  • NFT:丰裕时代的稀缺价值
  • 合作编写故事:释放梦幻好莱坞的想象力
  • 将金融基础设施打造为公共产品
  • 人工智能:为创作者打造新经济契约
  • 深度伪造:超越图灵测试之后的新挑战
  • 结语
  • 重塑互联网
  • 乐观的理由
  • 致谢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3.3
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这本《读,写,拥有》有点意思,它不是一本关于加密货币投机的手册,而是克里斯・迪克森为互联网未来重新绘制蓝图的宣言。作为 a16z Crypto 创始人、全球顶级风投家,作者迪克森以三十年互联网从业者的经验,直指当下网络生态的病灶:所有权被垄断,创新被许可制度扼杀,用户沦为被榨取的数据劳工。他在书中提出:区块链并非技术玩具,而是重建数字社会信任与治理的底层工具。作者将互联网历史切割为三个泾渭分明的时代:“只读时代”(1990-2005):协议网络打破信息垄断,万维网成为开放的知识平原;“读写时代”(2006-2020):企业网络赋予用户发布能力,却悄然筑起高墙花园;“拥有时代”(当下开启):区块链将所有权归还用户,Web3 打破 “吸引 — 榨取” 的恶性循环。这一划分不是技术决定论的空想,而是对权力转移的清醒认知。当推特、脸书们掌控规则修改权、内容审核权、利益分配权时,用户看似自由表达,实则被困在 “伪装的暴政” 中 —— 作者尖锐地指出:“企业网络里,所有规则最终由一个人决定,通常是 CEO”。作者为区块链正名的力度堪称全书精华。他拒绝将区块链等同于加密货币投机,而是将其类比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钢材:“问区块链解决什么问题,就像问钢材比木材解决了什么。钢材能造更高的大楼、更坚固的铁路,而区块链让我们创建更公平、更持久的网络。” 然而事实上区块链虽能保证「程序按规则运行」,但无法保证「规则本身是否公正」。如程序员可能故意植入后门(如 2016 年 The DAO 攻击)或是预言机(外部数据源)被刻意操控下造成单点故障而导致交易故障、数据回刷…… 等。这些问题,还是制约着人们对区块链的可信任程度。

      转发
      2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