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兼具学术性和趣味性的三国史,以政治策略和军事策略的背离为轴,对蜀汉的命运做出精彩分析。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三国时蜀汉政权的兴衰脉络为主线,以流畅的笔触激活那段历史。在一个生动的历史流程里,凸显出那些人与事的意义,在一部断代史的著述里照应“通古今之变”的史学追求。

本书兼具学术性与可读性,围绕天命、合法性与政治兴亡这一主题做了通透的论述,对一些争议性的问题——诸如衣带诏的真伪、《隆中对》的得失、襄阳之战的明暗折冲、夷陵之战的败因、永安托孤的迷思、孙刘联盟的政治问题、诸葛亮北伐的战略检讨等——也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修订版除了在行文上更形精炼,对李严案、姜维复国之谋等细节也作了补充性的分析。

目录

  • 版权信息
  • 楔子
  • 第一章 早期的刘备
  • 第二章 《隆中对》的得失
  • 第三章 第一次荆州风云
  • 第四章 联盟的新阶段
  • 第五章 刘备取益州
  • 第六章 借荆州的是与非
  • 第七章 刘备称汉中王
  • 第八章 第二次荆州风云
  • 第九章 刘备称帝
  • 第十章 夷陵之战
  • 第十一章 永安托孤
  • 第十二章 蜀汉的内外危机
  • 第十三章 诸葛亮主政
  • 第十四章 联盟的政治问题
  • 第十五章 诸葛亮北伐(政治)
  • 第十六章 诸葛亮北伐(军事)
  • 第十七章 蜀政的衰落
  • 第十八章 蜀汉的灭亡
  • 余论
  • 壬辰初版后记
  • 己亥繁体版后记
  • 壬寅修订本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6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蜀汉的弱,自有其理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中,三国时代只有短短六十年左右的时间,却是灿如流星般的存在。这一时期 “既有大震动、大改组、大破坏,也意味着风卷残云、摧枯拉朽,其间有血泪、痛苦、死亡;也有激情和理想”,不仅涌现出了曹操、刘备、诸葛亮、司马懿等熠熠生辉的历史人物,还发生了赤壁之战、草船借箭、夷陵之战、空城计等后世口口相传的或真实或虚构的历史事件。喧嚣过后,三国很快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但后人却持续回望这个时代,在《三国志》《三国演义》等一系列经典文本的重塑下演绎出了丰富变幻的 “神话” 与 “传奇”。时至今日,关于三国的影视剧、通俗小说等仍然层出不穷,但这些衍生作品基本上都有长于娱乐、失于专业的缺陷(考虑到面对商业市场,倒也可以理解)。从另一方面来讲,学术市场上也诞生了不少专业严肃的史学著作,这些著作大量引用原始资料,认真分析,严谨论证,很大程度上还原了三国历史的本来面貌,《大汉帝国在巴蜀》也属其中一部。不同于其他多数三国通史著作,作者饶胜文教授将其研究视野进一步缩限为蜀汉政权,讲述了蜀汉政权的 “振扬与沉坠”。蜀汉政权最为核心的两个人物自然是刘备与诸葛亮,因此这本书也是以这一君一臣为核心主线,串联起整个蜀汉政权的发展、兴盛与衰落。

      转发
      4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们的时代,是一个理性化、理智化,尤其是将世界之迷魅加以祛除的时代;我们这个时代的宿命,便是一切终极而最崇高的价值,已自社会生活隐没,或者遁入神秘生活的一个超越世界,或者流于个人之间直接关系上的一种博爱。” 韦伯既已断言这是时代的宿命,那么,置身其中,又当何为?年轻的时候,遇到类似的问题,可能会带着那个年龄才有的无知之勇,脱口而出庄子的那句话 ——“外化而内不化”。及今想来,当内与外明显存在张力,要想不让这种张力影响自己的内心,如何在内外、得失之间取舍,会是毕生勘验的一场修炼。从我北阳台的东窗,可以遥望一座不那么知名的山,山形颇似保罗・塞尚的圣维克多山。年年岁岁,四季轮转,它都与我朝夕晤对。冬日的白雪装点过它的容颜,北方的春天就算姗姗来迟,披挂一新后,满山的绿意与生机,也总令人怦然心动。秋日的落晖里,它最显妩媚。最摄人心魂的却是拂晓时分。它坐隐于沉沉夜霭之中,破晓之际,岩浆般的暗红色从凝重的黑暗里慢慢渗出,像是刚从荒野走来。当光明挣破黑暗,飒然亮起,拉开东方清亮而纯净的天幕,衬托它年年如斯的身影,凛然而圣洁。塞尚一生无数次画过圣维克多山。在他毕生的攀登里,一次次拿自己的境界与技艺受其校阅,以期用画笔探触世界的本原和艺术的真谛。对于塞尚,圣维克多不啻是一座圣山。在韦伯所说的这个祛魅的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有一座心中的圣山。当你以自己的志业与之朝夕晤对,它就是你凝望相守的圣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用“讲政治”打通三国乱局的蜀汉史

        兼具学术性和趣味性的三国史著,以蜀汉政权的兴衰脉络为主线,用流畅的笔触激活那段历史,再现于风起云涌中建立的蜀国。以政治和军事策略的背离为轴,对蜀汉的命运做出精彩分析,兼具学术性与可读性,围绕天命、合法性与政治兴亡这一主题做了通透的论述,对一些争议性的问题 —— 诸如衣带诏的真伪、《隆中对》的得失、襄阳之战的明暗折冲、夷陵之战的败因、永安托孤的迷思、孙刘联盟的政治问题、诸葛亮北伐的战略检讨等 —— 也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本书自出版以来一直受到历史读者的喜爱,此次修订版除了在行文上更形精炼,对李严案、姜维复国之谋等细节也作了补充性的分析。

          1
          1
        • 查看全部17条书评

        出版方

        后浪出版公司

        后浪出版咨询(北京)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后浪出版公司),成立于2006年,经过十余年持续稳定的发展,逐步建成了完整的包含编辑、设计、制作、印制、仓储、推广、销售的出版机构组织架构。迄今策划出版图书千余种,在历史、哲学、政治学、人类学、古典语言学、地理学、医学、文学、电影、艺术、摄影、音乐、漫画、大众、生活、经管、童书和少儿英语等所有涉猎的图书品类中均不乏读者口碑上佳的代表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