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从平凡到不朽,人类命运的逆转,只要一瞬间就够了。

内容简介

对柏拉图来说,是与苏格拉底的相遇;对黑格尔来说,是山中的远足;对契诃夫来说,是一封信……

本书汇集了西方历史上伟大思想家、作家乃至科学家的“顿悟时刻”,重现西方思想史上的决定性瞬间。

作者以极具哲理性的细腻笔触,讲述了不同时代的30位思想巨人(柏拉图、伏尔泰、歌德、黑格尔、尼采、契珂夫等)的生活经历和思想发展轨迹,以及当今他们对于我们的意义。

我们将在作者引导下,沉浸于他们的思想、作品和生活,通过走近这些伟大心灵,开启一次贯穿西方思想史的美妙之旅,寻找我们自己的“火花”时刻。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生命的基石 柏拉图:火花
  • 拿起,读吧! 奥古斯丁:宿命的瞬间
  • 心灵的密室 但丁:通往光的道路
  • 未知的哲学 伏尔泰:有限制的自由生活
  • 你的科学是人性的 休谟:混乱的生活方式
  • 魔鬼抓住了他 狄德罗:知识的吸引力
  • 我知道,所有的土地上都有好人 莱辛:对理性的信仰
  • 有目共睹 歌德:伟大的整体
  • 初恋般的感觉 席勒:思想的自由
  • 在冬日的暖炉边 费希特:现实的根源
  • 阿尔卑斯山的精神 黑格尔:攀登哲学之路
  • 像是一种机器 达尔文:多样性
  • 在遥远与隐秘中 克尔凯郭尔:寂静的崇高
  • 一位原始人 梭罗:按照自然去生活
  • 幸运的一瞥 尼采:欣赏自己
  • 在水晶球纯净的内心 康拉德:未来的使者
  • 一切都与它原本的样子不同了 契诃夫:与人类的相似点
  • 精神世界观 施泰纳:内心世界
  • 纯粹时间的一小份 普鲁斯特:幸福的信号
  • 应该到来的声音 里尔克:一个夏天的幸运
  • 游戏也有尊严 托马斯·曼:世界的时间深度
  • 更多的欲望就是满足 黑塞:生命的阶段
  • 漂浮 卡夫卡:未活过的生活
  • 困难、黑暗、破碎的冰 布洛赫:尚未知晓
  • 解释总有尽头 维特根斯坦:语言的边界
  • 梦想家希望如此 本雅明:乌托邦的日常
  • 有限的可能性 布莱希特:文学的使用价值
  • 他身边的墓穴 弗洛姆:人类的市场导向
  • 夜晚的精神 齐奥朗:腐朽的真理
  • 唱反调的人 斯洛特戴克:思想的最高收获
  • 参考书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0
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有些改变,不过一瞬间,却是一辈子~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人类群星闪耀时》一书,精心选取了历史上 14 个真实人物,记下了他们生命中最为关键的那一刻,是如何改变了他们的人生,更是因此影响了整个人类文明的进程。他把这些影响至深的关键时刻,称之为「人类群星闪耀的时刻」。无独有偶,在德国作家与学者奥托・A. 波默的这本《生命的燃点:30 位思想巨匠的顿悟时刻》书里,同样精心选取了西方历史上不同时期的 30 位思想家,重现了他们人生中的那一个个决定性瞬间,并以此为节点,娓娓道来他们的生活经历和个人成就,以及他们的思想发展轨迹之于我们当下的意义。他们之间有思想家、有哲学家,有作家、更有科学家…… 有我们所熟知的柏拉图、但丁、伏尔泰、歌德、黑格尔、尼采、达尔文、梭罗、卡夫卡、黑塞、普鲁斯特…… 更有我不太熟悉的费希特、克尔凯郭尔、施泰纳、斯洛特戴克等名家大师。但无一例外,在我们读过这本书后,会对他们有了更多一层的了解。当我们随着作者的笔触,在脑海中重新勾勒出这些思想家的生活群像时,不难发现,人生中看似不经意的一些遇见和选择,是如何点燃了他们的生命火花。生命的燃点,对柏拉图来说,是与苏格拉底的相遇;对但丁来说,是被解放了的爱情;对黑格尔来说,是山中的远足;对契诃夫来说,是一封信;对里尔克来说,是一个夏天的幸运;对梭罗来说,是来自大自然的呼唤…… 诚然,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中也都曾有过这样的决定性时刻,因为不经意间读到的一本书,或是听到的一段音乐,或是转角处遇见的一个人,或是一份真挚的感情,或是一个鼓励的眼神,或是一封不期而至的书信…… 我们的生命因此而被点燃,我们的人生因此而有了不一样的转折。这样的时刻,或被称为「顿悟时刻」,或是如茨威格的笔下是「人类群星闪耀的时刻」,或是如本书作者所言的「生命的燃点」…… 但不论称呼为何,只有我们细心体察,总能回忆起那个改变了我们人生方向的至关重要的时刻。当然,你也许会反驳说,事后去回忆这样的时刻,未免有「后见之明」的偏误,且那些影响了名家大师的关键性时刻,与我们又有什么相干呢?话虽如此,可是,倘若我们能以此为契机,见微知著,走进这些思想大家们的人生历程里,或许在某个阅读的瞬间,我们的生命也因此而被他们的思想和经历而点燃了呢?说回本书,不得不说作者的立意和出发点是很好的,但在文字和内容的可读性上终究是有点差强人意~阅读体验并不是太友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对我们自己来说,顿悟的修道场又在哪里呢?

      看一看这类书,可以让我们找到部分的精神归属。书中讲到的都是文学家、诗人、以及哲学家。对柏拉图来说,理念世界就是他的顿悟时刻。他构建了一个独立的王国,一个不依赖于现实存在世界的理念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他都已构建自己的哲学架构。对奥古斯丁来说,人们总是到远方赞叹山的险峻、浪的凶猛、河的壮阔、海洋的无边,还有星辰的回旋,却单单忘了自己。回到自己的内心世界,让自己成为顿悟的修道场。对但丁来说,永恒之光,只存在于自身,在自我构建中向自己微笑,爱着自己。对休谟来说,一个人有能力却没有意愿阻止坏事的发生,这个人是恶毒的。一个人有意愿却没有能力阻止坏事的发生,这个人是软弱的。一个人既有能力又有意愿阻止坏事的发生,世界上哪还会有坏事呢?对莱辛来说,将诗写的简单,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他必须有勇气抛头露面,向他人展露自己,而这些都可能成为他人攻击自己的武器。对歌德来说,最优秀的天才可以吸收一切,也可以奉献一切。这非但不会对天堂的性格有丝毫妨碍,反而会对他有提升作用,让他有勇气面对各种挑战。对我们自己来说,顿悟的修道场又在哪里呢?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如何判断生命达到燃点?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438 本 #《生命的燃点》📕确定性的重要意义凸现出来,人所怀有的期待正是在这种确定性的笼罩下明确其现实要求。一个人若是以友善的观察者身份来观照自己的生活,他就会发现,重新开始的阶段会一再出现。重新开始相当于改过自新,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至少算是亡羊补牢。📕启蒙时刻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其大小强弱也不尽相同,正如纠缠着我们的感觉,对每个人来说也是不同的。因此,试图为它制定某个评价标准,其实没有太大意义。我们希望能把握住它,实际上对它怀有恐惧;但假使能从烦琐的事务中,从冗杂的负担、压力中,从消极的负能量中挣脱出来,得以继续前行,我们还是会很高兴,就算只有一瞬间,而在那一瞬间没有狭隘的自我,只有绝对的满足、物我两忘的出神和充满智慧的洞见。📕苏格拉底精通于提出似乎无害的小问题,而他所持的答案总是有益于认识的,这些答案会引出更进一步的问题,由此延伸出的思考过程,似乎恰好是哲学家事先设置好的。因此,苏格拉底断言,知识只能由人们在无意识中通过共同的努力来获得,而且只有当人们将其提升到严肃思考的层面上时,才能真正实现。📕柏拉图在其代表作《理想国》中说,他所提倡的精英哲学家培养应该持续十五年之久,其中有三分之二的时间要用于学习数学和自然科学,剩下的时间用来进行真正的哲学训练。而他对此唯一的期待就是理念,即对一切知识的永恒本质产生的一切认识都能够经过辩证思考形成概览:“能够概览全貌的人,才拥有辩证思考的能力。”📕灵魂在爱情面前变得渺小,这爱情比一切理智都要崇高 —— 然而这也是自愿沉浸在幸福中的理智所做出的判断。于是,宿命感由此产生,恋人逐渐依附于这样的宿命,根据时代风俗来确定如何区分崇高和世俗的爱情 —— 前者是某种类似虔敬上帝般的内心渴望,后者则着眼于享乐和寻求同伴的认可。📕如果一个人有智慧,那么人们会希望他内心沉稳坚定;而如果一个人在长期的冥想后,触到了真理,他也会因为意外获得了这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认识而万分高兴 —— 当然,真理本身要证明自己足够惊世骇俗。但对于有天赋且感兴趣、想要投身于哲学的初学者来说,哲学带给他们的会是一种基本上毫不令人激动的、踏踏实实的心理预期。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未读

        只提供有趣、实用、涨知识的新鲜阅读。 「未读」是一个文艺却不高冷、精致而不空洞、独特且开放包容的新锐文化品牌。 未读之书,未经之旅......从未读,到已读,陪你度过碎片时光中最美的一段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