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行政行为原理》: 中国化实践与系统研究,专家20年经验总结。

内容简介

行政行为是行政法学尤其是大陆法系行政法学上所普遍接受和广泛使用的法学范畴,也是行政法尤其是大陆法系行政法的核心。对行政行为的系统研究,几乎需要行政法学的所有技术、涉及行政法的全部领域。本书写作的指导思想,是努力实现行政行为原理的中国化。作者努力以我国实践的需求来讨论和研究行政行为原理,用经实践检验而累积的经验来校正自己在学说借鉴中的谬误。这一努力是通过判例的运用来实现的。本书对归纳方法是与判例方法相结合加以运用的,通过“对事实上在司法上实践过的东西进行描述”,归纳和总结当下的行政行为实然状态。总体上说,本书的写作不是基于立法主义而是基于解释主义的立场展开的。在体系安排上,本书没有采用教材式的写作体例,而采用了从不同类别的行政行为,如具体行政行为、抽象行政行为、应申请的行政行为等分章专题式的论证方式。这样一种安排,有利于了解本书的问题意识,研究方法和分析框架,以及所取得的结论。为此,作者在每章前都简单介绍了研究思路,每节后都有简短结语。作者致力于研究“行政行为”20年,是在国内研究“行政行为”方面的专家,对“行政行为”从学说、制度和判例俄等方面进行系统阐述的国内专著,本书应该算是填补性的。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缩略语
  • 案例缩略名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法学思潮与行政行为
  • 一、概念法学与行政行为范畴
  • 二、社会法学与行政行为的嬗变
  • 三、发现法学与行政行为的实施
  • 本节小结
  • 第二节 依法治国与行政行为
  • 一、行政行为的服务性
  • 二、行政行为的过程性
  • 三、行政行为的从属法律性
  • 四、行政行为的无偿性
  • 本节小结
  • 第三节 宪法行为与行政行为
  • 一、区分宪法行为与行政行为的必要性
  • 二、宪法行为与行政行为的理论分析
  • 三、宪法行为与行政行为的现实考察
  • 四、宪法行为与行政行为的转化
  • 本节小结
  • 第二章 行政行为的分类和模式
  • 第一节 行政行为的分类学说
  • 一、行政行为分类的社会需求
  • 二、行政行为的分类与内涵
  • 三、行政行为的分类与立法
  • 本节小结
  • 第二节 行政行为的模式建构
  • 一、行政行为模式界说
  • 二、行政行为模式的价值
  • 三、行政行为的模式化
  • 四、行政行为的模式体系
  • 本节小结
  • 第三章 抽象行政行为的基本理论
  • 第一节 抽象行政行为的由来和范围
  • 一、抽象行政行为概念的由来
  • 二、抽象行政行为的范围
  • 本节小结
  • 第二节 抽象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要件
  • 一、抽象行政行为合法性要件的概括
  • 二、抽象行政行为合法性要件的内容
  • 本节小结
  • 第四章 抽象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分析
  • 第一节 “分税制决定”属超越权限
  • 一、国务院是否具有权限依据
  • 二、国务院是否获得了授权
  • 三、政策不能作为权限依据
  • 四、国务院是否具有法外权
  • 五、全国人大的追认是否合适
  • 六、追问分税制决定权的意义
  • 本节小结
  • 第二节 部门规则不能规定应急征用补偿
  • 一、政府部门无权创制应急征用规则
  • 二、政府部门无权细化应急征用条款
  • 三、政府部门无权应急征用不为补偿条款推翻
  • 四、规则抄袭或细化于法治有害无益
  • 本节小结
  • 第五章 具体行政行为的构成要件
  • 第一节 行政权能要件
  • 一、主体资格要件的改造
  • 二、行政权能的取得
  • 三、行政权能的认定
  • 本节小结
  • 第二节 行政权运用要件
  • 一、运用行政权的外延界限
  • 二、运用行政权的内涵特征
  • 本节小结
  • 第三节 法律效果要件
  • 一、外部法律效果
  • 二、“直接产生”
  • 本节小结
  • 第六章 依申请行政行为的实践
  • 第一节 受欺诈行政行为的法律责任
  • 一、法院对受欺诈行政行为的审查
  • 二、违法与过错的不对应性
  • 三、受欺诈行政行为的责任
  • 四、我国相关法制的改革
  • 本节小结
  • 第二节 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行为
  • 一、可诉的政府信息公开行为
  • 二、拒绝公开政府信息的理由
  • 三、同意公开政府信息的内容
  • 本节小结
  • 第七章 需合作行政行为制度的考察
  • 第一节 需合作行政行为的类型和责任
  • 一、需合作行政行为制度的类型
  • 二、需合作行政行为的责任
  • 本节小结
  • 第二节 需补充行政行为制度及改革
  • 一、需补充行政行为的制度设计
  • 二、需补充行政行为的改革建议
  • 本节小结
  • 第三节 需补充行政行为的责任
  • 一、未经补充的瑕疵责任
  • 二、经审批的执法责任
  • 本节小结
  • 第八章 具体行政行为的错误和瑕疵
  • 第一节 具体行政行为的错误和更正
  • 一、具体行政行为的错误及其类型
  • 二、具体行政行为更正的含义和效力
  • 三、具体行政行为更正的时间、方式和主体
  • 本节小结
  • 第二节 具体行政行为的瑕疵类型
  • 一、具体行政行为瑕疵的界定
  • 二、明显轻微瑕疵
  • 三、重大明显的瑕疵
  • 本节小结
  • 第九章 具体行政行为的效力原理
  • 第一节 具体行政行为效力的内容
  • 一、具体行政行为的公定力
  • 二、具体行政行为的确定力
  • 三、具体行政行为的其他效力
  • 本节小结
  • 第二节 具体行政行为的效力时间
  • 一、具体行政行为的生效
  • 二、具体行政行为的失效
  • 三、具体行政行为的追溯力
  • 四、具体行政行为效力的中止
  • 本节小结
  • 第十章 行政协议和行政合同的实践
  • 第一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孕育的行政协议
  • 一、行政协议的法治基础
  • 二、区域政府间行政协议的缔结
  • 三、区域政府间行政协议的履行
  • 本节小结
  • 第二节 行政合同的司法探索和态度
  • 一、行政合同的发展
  • 二、行政合同与民事合同的区别
  • 三、行政合同的缔结和履行
  • 四、行政合同的履行诉讼
  • 本节小结
  • 主要参考文献
  • 一、 中译文献
  • (一)译著
  • (二)译文
  • 二、 中文著作
  • 三、 中文论文
  • 四、 英文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