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还原古代医学真实面貌,探索疾病对社会的影响、与人心的互相塑造。

内容简介

古人如何面对瘟疫?瘴气是真实存在抑或只是出自人心的幻想?古时候的医患关系是怎样的,他们也有医患矛盾吗?

于赓哲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中古时期医疗社会史的研究,认为“疾病比很多因素更能长远影响人类历史”,“在摸索人与社会甚至人性的基本规律的时候,医疗与疾病是一个绝佳的窗口”,本书通过对海内外大量史料的爬梳整理,剖析实际案例,探索疾病与人心、医疗与社会、中医与西医之间的关系,尝试发掘文字背后隐藏的史实,并提供一种思路,试图将传统医学从“科学还是迷信”的窠臼中拉回来,还原中国古代医学本来面貌。其切入点既有医学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医者形象的模塑、医患关系的探讨,亦有对古代的卫生体系、瘟疫致与治的思维模式、性病对青楼文化的影响、宋代墓葬壁画背后的医药文化等问题的思考。

目录

  • 版权信息
  •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 前言
  • 导论 分层与融合
  • 第一章 树木与森林
  • 一、医巫不分
  • 二、标还是本
  • 三、被遗忘的外科手术
  • 四、医学分科
  • 五、药典抑或百科全书
  • 第二章 由《天圣令》复原唐《医疾令》看唐代官民医学分层
  • 一、官方医学教育体系内博士、学生出身问题
  • 二、医学分科问题
  • 三、民间、官方视野中的主要疾病
  • 四、医学教材中的《新修本草》
  • 五、小结
  • 第三章 医家、病家与史家对医者形象的分层模塑
  • 一、寂寥的医家
  • 二、宗教属性与医药属性的博弈
  • 三、神乎其技
  • 四、史家、医家、病家的分层塑造
  • 第四章 游离与主动
  • 一、病患必然导出医患吗
  • 二、汉宋之间医患关系
  • 三、医患关系的影响
  • 四、谁可借鉴
  • 第五章 散落的卫生
  • 一、中国古代对“卫生”的认识
  • 二、中国古代“卫生”未成系统的原因
  • 三、中国中古时期城市散落的卫生“体系”
  • 第六章 中古南方风土的分层研究批判
  • 一、风土
  • 二、自然、民俗与印象
  • 三、南土之恶
  • 四、研究余地
  • 第七章 弥漫天地间
  • 一、气的思维与气的弥漫
  • 二、气、水、火
  • 第八章 性病与中国的青楼文化
  • 一、性病的淋病阶段
  • 二、性病的梅毒阶段
  • 三、恐慌与排斥
  • 第九章 备药图背后的唐宋医药文化背景变迁
  • 一、墓主身份的判断
  • 二、《太平圣惠方》与宋代社会思想中医学文本化的倾向
  • 附录 论伯希和敦煌汉文文书的“后期混入”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4
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梅毒在中国掀起的波澜远不止这么大。时间进入晚清民国,当时的中国被卷入西方列强主导下的世界。性病在这时,已经不只是感染者自己的事情,甚至不只是民众健康的事情,它已经上升到国家、民族危亡的高度。1920 年,民国年间,上海租借工部局试图向歌女们颁布妓女执照,遭到了歌女们的一致反对,被认为是一种羞辱。1934 年,南京市议会为了配合新生活运动,下令全市的歌女需要佩戴统一徽章桃花章,又引发歌女的反对。但随着人们对性病认识的进步,要求取缔妓院等相关娱乐场所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很多人意识到,大到民族、国家,小到妇女、家庭,妓院的存在都是严重的威胁。这些最终演化为一股股推力,推动着中国朝着现代化方向前进。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来认识传统医学。本书提出 “疾病比很多因素更能长远影响人类历史”,“在摸索人与社会甚至人性的基本规律的时候,医疗与疾病是一个绝佳的窗口”。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从疾病到人心》

        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来认识传统医学。本书提出 “疾病比很多因素更能长远影响人类历史”,“在摸索人与社会甚至人性的基本规律的时候,医疗与疾病是一个绝佳的窗口”。本书的核心内容:本书从医疗史、社会政治史、文化史三个方面介绍了许多重要话题:如:为什么东汉末年的华佗可以熟练实施外科手术,但之后的古代中国极少有外科手术的记录?为什么明代是青楼文化的转折点?为什么古代神医都有高超的针灸技法?为什么很多南方的地名会有 “虫”—— 蜀、闽?为什么在古代,治病救人的医生的地位要比农民要低?我国有很多南方地名,都带有 “虫” 字旁,比如四川的 “蜀” 字,福建的 “闽” 字。很多人解释,这是因为,南方确实有很多蚊虫,所以古人会在部分南方地名中,加入 “虫” 字。对于这个问题,更好的答案仍然来自文化角度。古人的活动范围从中原向南不断扩大。在南方还没有进入主流文化圈之前,中原人会天然带着 “地域黑” 的眼光去审视遥远的南方。比如,明清时期,大量汉人移民进入西南地区,他们的周围是不熟悉的自然环境和敌对的少数民族。新环境里遭受的许多疾病,就被一股脑称为 “蛊疾”。警惕的汉人移民常常想象,苗族妇女使用蛊毒来毒害他们。疾病对人类的影响从古至今一直没有停止,只不过大多时候,这种影响是疾病裹挟着文化一同发挥作用的,比如扁鹊高超的 “针法”、民间主张的 “低湿之地不宜盖房”、古代风月场的 “卖艺不卖身”,还有苗族妇女的 “蛊毒”。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全名为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集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于一体的出版机构,于1912年1月1日由陆费逵筹资创办于上海。创立之初,以出版中小学教科书为主,并印行古籍、各类科学、文艺著作和工具书等。同时,中华书局还自办印刷厂,至1937年拥有印刷机械300余架,职工1000余人。1954年5月,中华书局总部迁址北京,1958年改为以整理古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在整理出版古籍和学术著作方面更有长足的进展,从而享誉海内外。曾出版《中华大字典》《四部备要》《图书集成》《中华百科丛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