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宗教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64千字
字数
2010-03-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立足当代视野解读马克思哲学革命及其现实意义,具前沿性与独特性。
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当代视野,依据马克思的文本,借鉴解释学的方法,从哲学观、存在论、世界观、自然观、历史观、人学等多维视角,揭示了马克思哲学革命的真实意义和当代价值,并对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建设做了探讨。本书有两个特点:一是前沿性;二是独特性。
目录
- 版权信息
- 本书简介
- 作者简介
- 前言 现实中的学术与学术中的现实
-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的当代境遇
- 一 马克思主义“当代性”问题的凸显
- 二 马克思主义仍然是“合乎时宜的”
- 三 正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多样化形态
- 四 关于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的划界
- 五 马克思主义如何应对“危机”
- 六 摈弃教条主义和虚无主义
- 七 坚定不移地推进马克思所开创的事业
- 第二章 马克思哲学经典文本的当代解释
- 一 历史文献研究中的解释学方法
- 二 解释的客观性和解释学循环
- 三 从解释学视角看马克思文本研究
- 四 马克思哲学研究的“文本依据”和“问题视域”
- 第三章 马克思哲学观的合理总结与当代确认
- 一 哲学观:问题、名称与论域
- 二 马克思哲学观的核心要义
- 三 恩格斯和列宁对马克思哲学观的总结
- 四 现当代西方哲学对马克思哲学观的确认
- 五 哲学观反思与哲学研究的范式转换
- 第四章 从哲学形态转变看马克思的哲学革命
- 一 “马克思—恩格斯问题”与马克思哲学实质之争
- 二 怎样看待马克思“消灭哲学”的提法
- 三 在何种意义上把传统西方哲学作为一种哲学形态来考察
- 四 马克思哲学对传统哲学形态的超越
- 第五章 马克思哲学与存在论问题
- 一 中国学术界相关研究述评
- 二 Ontology:译名之争
- 三 传统本体论与现代存在论的划界
- 四 传统本体论哲学的基本特征
- 五 马克思对传统本体论哲学的批判和超越
- 六 马克思哲学存在论的基本思想
- 第六章 马克思的“现实生活世界”观
- 一 关于“世界观”的概念
- 二 马克思的“现实生活世界”观
- 三 从实践的观点“看”世界
- 第七章 如何理解马克思的自然观
- 一 对一个命题的两种不同理解
- 二 马克思自然观的社会—历史性质
- 三 关于“自然界的优先地位”
- 四 马克思自然观与当代环境问题
- 第八章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代价值
- 一 以《形态》和《宣言》为中心的“世界历史”理论
- 二 “世界历史”理论的方法论意义
- 三 “世界历史”理论对当今全球化研究的价值
- 第九章 马克思哲学与“人文关怀”
- 一 马克思哲学中人文关怀维度被“遮蔽”的原因
- 二 实践的观点与人文关怀维度的关系
- 三 人:只有作为结果才能成为前提
- 第十章 “回到马克思”与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
- 一 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几种进路
- 二 哲学形态概念和形态学方法
- 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诸种存在形态
- 四 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形态
- 第十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几个公共问题
- 一 学术与现实
- 二 学科与学说
- 三 历史与理论
- 四 体系与问题
- 五 返本与开新
- 附录一 学术回顾与反思: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30年(1978—2008)
- 附录二 在范式转换的途中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现状的诊断和我们的选择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