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530千字
字数
2004-08-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研究分析英国民事司法改革。
内容简介
英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所进行的民事司法改革在西方各国引起了极大的震动,这不仅因为英国法在普通法系国家中所具有的举足轻重的地位,更重要的是,英国的这次改革从一开始就显出一种半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
为了实现“接近正义”的改革目标,改革者甚至不惜抛弃在司法制度中沿袭几个世纪的原有哲学基础,而代之以新的诉讼哲学和司法理念——分配正义。这对深受英国法影响的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司法制度产生巨大的冲击。
本书以全球司法改革为背景,论述英国民事司法改革的社会根源、理论基础、指导思想、主要内容、实际运用及发展趋势,分析其经验教训,并探讨其对我国司法改革的借鉴意义。
目录
- 版权信息
- 本书作者简介
- 绪论
- 一、“接近正义”之路
- 二、改革的指导原则和目标
- (一)指导原则
- (二)改革目标
- 三、改革的主要内容
- 四、简化诉讼程序
- (一)诉讼规则
- (二)案件管理
- 五、缩短诉讼周期
- (一)一审时间
- (二)上诉
- 六、重构诉讼文化
- (一)纠纷解决
- (二)ADR
- (三)单一联合专家证人制度
- 七、对改革的评价
- (一)总体评价
- (二)诉讼数量的减少
- (三)诉前议定书
- 八、结语
- 第一章 “接近正义”与民事司法改革
- 一、“接近正义”与民事司法改革的动因
- (一)“接近正义”面临困难的表现
- (二)“接近正义”面临困难的主要原因
- 二、“接近正义”与民事司法改革的目标
- 三、民事司法改革的基本路径与主要内容
- (一)完善诉讼制度,增加诉讼制度的绝对供给能力及相对供给能力
- (二)发展ADR制度,增加纠纷解决机制的总体供给能力
- 四、民事司法改革的方法论问题
- (一)民事司法改革方法论之一:国际化与本土化
- (二)民事司法改革方法论之二:系统论与功能主义
- 五、启示与借鉴
- (一)民事司法改革应该统筹规划
- (二)合理兼顾民事司法改革中的不同利益诉求
- (三)全面分析、综合权衡民事司法改革具体措施的利弊
- 第二章 英国民事司法改革的进程
- 一、英国民事司法制度简史
- (一)英国民事司法制度的历史延续性
- (二)英国民事司法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 二、20世纪末的英国民事司法改革
- (一)改革背景
- (二)“沃尔夫勋爵改革”
- (三)《民事诉讼规则》的制定
- (四)鲍曼法官对上诉法院民事审判庭的评审
- (五)民事司法制度适应现代技术发展之长远规划
- 三、《司法现代化》白皮书
- (一)政府的目标
- (二)法律服务
- (三)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改革
- (四)民事法院
- (五)执行程序
- 四、《民事诉讼规则》的特点
- (一)《民事诉讼规则》的立法目标——接近正义
- (二)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的弱化
- (三)简化诉讼程序
- (四)降低诉讼成本
- (五)面对信息社会的挑战,注重现代科技在民事诉讼中的运用
- (六)开放性立法体系
- 第三章 英国法院体系与管辖制度
- 一、概述
- (一)英国法院的分类
- (二)19世纪英国法院体制的改革
- (三)20世纪末以来英国法院体制的改革
- 二、普通管辖权法院
- (一)上议院
- (二)上诉法院
- (三)高等法院
- (四)皇家刑事法院
- (五)郡法院
- (六)治安法院
- 三、特别管辖权法院
- (一)欧共体法院
- (二)枢密院司法委员会
- (三)劳工上诉法庭
- (四)验尸官法庭
- 四、启示与借鉴
- 第四章 英国陪审制度
- 一、陪审团审判的适用范围
- (一)刑事案件
- (二)民事案件
- 二、陪审员的资格
- (一)不能胜任陪审员
- (二)被剥夺陪审员资格
- (三)豁免陪审义务
- (四)解除陪审义务
- (五)法律责任
- 三、陪审员的召集
- (一)召集程序
- (二)特别召集
- (三)延期履行
- (四)陪审员资格的审查
- 四、陪审员的回避
- (一)有因回避
- (二)无因回避
- (三)暂缓决定
- 五、陪审团的评议
- (一)陪审团评议程序
- (二)法官对陪审团评议的影响
- 六、陪审团的裁决
- (一)多数裁决的内容
- (二)对陪审团裁决的上诉
- (三)陪审员的补偿
- 七、陪审制度的前景
- (一)陪审制度的优势
- (二)陪审制度的弊端
- (三)陪审制度的改革
- (四)结语
- 第五章 英国判例制度
- 一、英国的判例法传统
- 二、遵循先例原则及其适用
- (一)遵循先例原则的含义
- (二)区别技术
- (三)遵循先例原则的适用
- 三、规避遵循先例原则
- 四、遵循先例原则的作用及其影响
- (一)遵循先例原则的积极影响
- (二)遵循先例原则的消极影响
- 五、具有说服力的判例
- 六、法律报告制度
- (一)年鉴时代
- (二)私人或记名判例汇编时代
- 年)
- (三)现代法律报告(1865年—至今)
- 七、关于我国建立判例制度的探讨
- (一)加强判例作用的意义
- (二)实现我国判例的制度化
- 第六章 英国律师制度
- 一、概述
- (一)律师的分类
- (二)律师职业团体
- (三)皇家律师
- 二、律师业务范围及执业形式
- (一)事务律师的业务范围
- (二)出庭律师的业务范围
- (三)事务律师的执业形式
- (四)出庭律师的执业形式
- 三、律师资格的授予
- (一)事务律师资格的授予
- (二)出庭律师资格的授予
- 四、律师的收费
- (一)事务律师的收费
- (二)出庭律师的收费
- 五、律师制度的改革及其前景
- (一)律师职业合并的趋势
- (二)律师行业管理的新发展
- (三)律师职业向更多有能力的人开放
- 第七章 英国ADR制度
- 一、英国ADR发展的历史背景
- (一)从公正到效率的转向——ADR发展的观念基础
- (二)英国司法制度存在的弊端——ADR发展的内在动力
- (三)ADR的自身优势——ADR发展的根本保障
- 二、民事司法改革前的ADR
- (一)商事法院的ADR实践
- (二)民间机构的ADR实践
- (三)咨询、调解、服务中心的ADR实践
- 三、民事司法改革与ADR
- (一)从《中期报告》到《最终报告》——司法当局对ADR态度的转变
- (二)《民事诉讼规则》的出台——ADR发展的制度支持
- (三)《规则》实施之后的ADR实践
- 四、启示与借鉴
- (一)明确ADR的法律地位,赋予ADR正当性
- (二)加大对ADR的支持力度
- (三)法院谨慎介入ADR
- 第八章 英国仲裁制度
- 一、概述
- (一)历史沿革
- (二)1996年仲裁法的立法背景
- (三)《1996年仲裁法》的基本原则
- 二、仲裁协议
- (一)纠纷
- (二)仲裁协议的书面形式
- (三)仲裁条款的独立性
- 三、仲裁程序
- (一)仲裁庭的自裁管辖权
- (二)仲裁庭的权力和义务
- (三)仲裁裁决
- 四、法院与仲裁
- (一)支持仲裁
- (二)对仲裁的司法监督
- 五、启示与借鉴
- (一)仲裁的国际化
- (二)仲裁的自主性
- (三)对我国司法改革的启示
- 第九章 英国法律援助制度
- 一、概述
- (一)历史沿革
- (二)立法情况
- 二、法律援助制度的机构体系
- (一)法律援助的管理机构
- (二)法律援助的服务机构
- 三、法律援助的种类和形式
- (一)绿色计划
- (二)代理方式的协助
- (三)民事法律援助
- (四)刑事法律援助
- (五)警察局提供的值班律师制
- (六)治安法院中的值班律师制
- 四、改革前英国法律援助制度的弊端
- (一)民事法律援助的问题
- (二)刑事法律援助的问题
- 五、法律援助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 (一)法律服务委员会
- (二)社区法律服务
- (三)刑事辩护服务
- (四)风险代理收费协议
- (五)诉讼保险
- (六)英国法律援助制度改革的评估
- 六、启示与借鉴
- 第十章 英国证据制度
- 一、概述
- (一)英国证据制度的历史发展
- (二)英国证据制度的改革
- 二、证据的相关性和可采性
- (一)证据的相关性
- (二)证据的可采性
- (三)证据相关性与可采性的运用
- 三、证明责任
- (一)证明责任的基本概念
- (二)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
- (三)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
- 四、证明标准
- (一)刑事证明标准
- (二)民事证明标准
- 五、特权
- (一)法律职业特权
- (二)反对自证其罪特权
- (三)不受损害特权
- 六、免予证据证明的事实
- (一)推定
- (二)司法认知
- 第十一章 英国证据开示制度
- 一、概述
- (一)证据开示的历史发展
- (二)证据开示的改革动态
- (三)证据开示的内涵
- (四)证据开示的功能
- (五)证据开示的范围
- 二、标准开示与特定开示
- (一)标准开示的范围
- (二)限制标准开示的情形
- (三)特定开示
- 三、诉前开示与诉讼外第三人的开示
- (一)诉前开示
- (二)对诉讼外第三人的开示
- 四、书证开示后的运用与未开示书证的后果
- (一)书证开示后的运用
- (二)书证查阅
- (三)未开示书证或者不允许查阅书证之法律后果
- 五、证据开示的范围限制
- (一)公共利益
- (二)保密特权
- (三)不相称
- 六、启示与借鉴
- 第十二章 英国专家证人制度
- 一、概述
- (一)专家证人的资格
- (二)专家证据的证明力
- (三)专家报告——意见证据的新形式
- 二、专家证据的运用
- (一)有关专家意见所依据的事实的证据
- (二)关于基础争点的意见
- (三)无需专家证据的事项
- (四)专家证据所涵盖的内容
- (五)专家证据的开示
- 三、专家证人制度的新发展
- (一)专家证人与法庭在限制专家证据方面的义务与权力
- (二)专家报告
- (三)单一的共同专家
- (四)向专家提出的书面问题
- (五)专家证人之间的讨论
- 四、启示与借鉴
- 第十三章 英国《民事诉讼规则》述评
- 一、英国传统民事诉讼制度的弊端
- 二、新《规则》的主要内容
- (一)确立新《规则》的首要目标
- (二)加强法院对民事诉讼流程的控制权
- (三)当事人的协助义务
- (四)重视并鼓励当事人使用ADR解决纠纷
- (五)统一民事诉讼规则
- 三、启示与借鉴
- (一)案件管理制度
- (二)当事人主义的侵蚀与弱化
- (三)诉讼成本与诉讼拖延
- 第十四章 英国当事人制度
- 一、当事人的类型
- (一)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
- (二)法人和非法人团体
- 二、当事人的变更
- (一)当事人变更的条件
- (二)当事人变更的程序
- (三)诉讼时效届满后当事人的追加或更换
- 三、诉的合并和当事人
- 四、代表人诉讼
- (一)代表人诉讼的提起
- (二)诉讼代表人的确定
- (三)判决对非当事人的约束力
- (四)派生诉讼
- 五、集团诉讼
- (一)集团诉讼命令
- (二)申请集团诉讼命令
- (三)集团诉讼命令的效力
- (四)集团登记
- (五)集团诉讼的管理
- 六、对当事人不当诉讼行为的规制
- (一)非法帮助诉讼和助讼图利
- (二)滥用诉讼程序
- 第十五章 英国案件管理制度
- 一、英国管理型司法的形成
- 二、案件管理的一般规则
- (一)法院案件管理权
- (二)案件分配的一般规则
- 三、小额程序
- (一)法院指令
- (二)初期审理
- (三)最终审理
- (四)上诉
- (五)诉讼费用
- 四、快速程序
- (一)法院做出的指令
- (二)审前核对表
- (三)标准的快速审理程序日程表
- (四)开庭审理
- (五)诉讼费用
- 五、多轨程序
- (一)多轨程序的案件管理阶段
- (二)案件管理会议
- (三)审前复核程序
- (四)变更案件管理日程表
- 六、启示与借鉴
- (一)建立与案件类型相适应的程序设置
- (二)加强审前管理,建立当事人主义为主导的审前程序
- (三)建立诉讼程序与非诉讼程序(ADR)间的衔接关系,鼓励当事人采用ADR解决纠纷
- 第十六章 英国民事审前程序
- 一、诉前议定书
- (一)诉前议定书制度的内容及其运作目标
- (二)《规则》的相关规定
- (三)诉前议定书制度的实施效果
- (四)诉前议定书的新发展
- 二、诉答程序
- (一)起诉
- (二)诉答
- (三)当事人的真实陈述义务
- 三、审前处理
- (一)撤诉、缺席判决与即决判决
- (二)第36章要约与付款
- 四、审前救济
- (一)临时性禁令
- (二)常见的几种临时性禁令
- (三)中期付款
- (四)诉讼费用担保
- 第十七章 英国诉讼费用制度
- 一、民事诉讼费用与诉讼成本
- (一)诉讼费用的构成和负担
- (二)诉讼费用与诉讼成本
- 二、英国诉讼费用制度改革的背景
- 三、诉讼费用制度改革的目标
- 四、诉讼费用制度的具体规定
- (一)诉讼费用的构成及承担规则
- (二)诉讼费用评定的基础
- (三)诉讼费用评定的程序及其选择
- (四)简易评定程序
- (五)固定诉讼费用
- (六)详细评定程序
- (七)律师和其他诉讼代理人的费用
- (八)履行诉讼费用命令的时间
- 五、诉讼费用制度改革的绩效
- 第十八章 英国民事上诉制度
- 一、英国的民事法院体系
- 二、上诉制度改革的理念与主要内容
- (一)上诉制度的基本原则
- (二)上诉制度的目的
- (三)英国民事上诉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 三、上诉许可制度
- (一)上诉许可的提出
- (二)上诉许可申请的受理
- (三)上诉许可的理由
- (四)上诉许可的审查
- (五)上诉许可做出时的事项限制
- 四、上诉审的案件管理
- (一)上诉许可程序中的案件管理
- (二)上诉审理中的案件管理
- (三)上诉判决前的案件管理
- (四)对案件管理决定的上诉
- 五、上诉审审理范围的限制
- 六、启示与借鉴
- (一)上诉制度的目的
- (二)司法的终局性
- (三)上诉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
- 第十九章 英国司法审查制度
- 一、引言
- (一)关于研究动机
- (二)关于研究内容
- 二、制度界说
- (一)语义辨析
- (二)历史沿革
- (三)概念界定——兼与相关概念的比较
- 三、适用规则——判例法的考察
- (一)审查对象
- (二)审查理由
- (三)替代救济
- 四、诉讼程序
- (一)诉前程序
- (二)起诉程序
- (三)许可程序
- (四)审理程序
- (五)法定审查
- 五、借鉴意义
- (一)基本原则的更新
- (二)审查理由的扩张
- (三)公益诉权的实现
- 第二十章 英国强制执行制度
- 一、概述
- (一)改革背景与进程
- (二)改革的主要内容
- (三)基本原则
- 二、总则与仲裁裁决的执行
- (一)救济措施同时采取的可行性
- (二)仲裁裁决的强制执行
- (三)利息
- (四)撤销判决的后果
- 三、从债务人处取得信息的裁定
- (一)程序的启动
- (二)质询
- (三)对未能遵守裁定的处理
- (四)费用
- 四、第三人债务的扣押
- (一)程序的启动
- (二)第三人债务临时扣押裁定
- (三)对申请的异议
- (四)困难支付裁定
- (五)第三人债务扣押最终裁定
- 五、查封裁定
- (一)程序的启动
- (二)临时裁定
- (三)对申请的异议
- (四)最终查封裁定
- 六、启示与借鉴
- (一)我国民事强制执行制度的主要缺陷
- (二)我国民事强制执行制度的改革
- 第二十一章 现代科技与英国民事诉讼
- 一、历史的回顾
- (一)1973年:计算机和法律协会的创立
- (二)1985年:信息技术与法院委员会的创立
- (三)国家鉴定法院运用信息技术的探索
- (四)民事诉讼中信息技术的运用从探索走向繁荣
- 二、民事司法改革与信息技术的运用
- 三、从律师角度看信息技术的运用
- 四、《对上诉法院(民事审判庭)的评审》
- 五、运用信息技术的长远规划
- 六、民事法院的现代化
- (一)民事法院现代化的背景
- (二)民事法院现代化的目标和前景
- (三)民事法院现代化的建议——21世纪的法院
- (四)民事法院现代化的中短期规划
- 七、民事诉讼中运用现代科技的制约因素
- (一)技术限制
- (二)法律限制
- (三)人的限制
- 八、结语
- 第二十二章 英国民事司法改革的启示与借鉴
- 一、程序基本权的保障与民事司法改革
- (一)公正审理权:英国国民的程序基本权
- (二)公正审理权保障:英国民事司法改革的最高理念
- (三)程序基本权保障应当成为我国司法改革的最高理念
- 二、ADR的构建与民事司法改革
- (一)ADR的鼓励与英国的民事司法改革
- (二)我国的民事司法改革与ADR的构建
- 三、程序的多元化与民事司法改革
- (一)程序的多元化与英国的民事司法改革
- (二)我国的民事司法改革与多元诉讼程序的构建
- 四、诉讼模式的变化与民事司法改革
- (一)民事诉讼模式的变化与英国的民事司法改革
- (二)我国的民事司法改革与民事诉讼模式的选择
- 附录一 英国民事司法改革初期评估报告
- 附录二 英国民事司法改革后续评估报告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