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65千字
字数
2020-12-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战略目标和重点任务。
内容简介
本书是浙江大学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对西部地区20年的发展所做的大量前期调查与研究的一个重要成果。
本书秉承浙江大学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一贯坚持的东西互动、内外联动、开放发展的基本理念,紧紧围绕“新时代促进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在深入分析西部大开发20年的经验,深入研究西部地区发展规律、阶段特征、形势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战略目标和重点任务。
并对区域协调发展、开放型经济发展、创新发展路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军民融合发展、推进生态经济发展、乡村振兴、公共服务与民生保障、人才发展策略等涉及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专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举措,对下一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的贯彻实施,推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有一定的决策参考价值。
目录
- 版权信息
- 中国西部大开发发展报告(2019)编委会
- 序言
- 总论
- 摘要
- Abstract
- 一、在总结过去20年西部大开发经验的基础上,厘清西部地区发展的自然与经济发展规律
- (一)西部大开发取得的成就
- (二)西部地区发展规律
- (三)西部地区发展阶段判断与特征
- (四)西部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 二、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总体思路
- (一)西部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 (二)总体思路
- (三)战略目标
- 三、西部地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
- (一)创新发展与内生增长
- (二)关于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问题
- (三)加强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
- (四)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 (五)促进西部地区城乡共享发展
- (六)优化营商环境
- 参考文献
- 第一章 西部地区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 摘要
- Abstract
- 一、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分析
- (一)西部省份之间经济发展的差异
- (二)大型企业在各省份的布局差异
- (三)就业人口在各省级行政区之间的流动
- (四)西部区域公共服务资源分布的差异
- 二、西部地区发展特征与分类
- (一)增长极地区
- (二)生态保护区
- (三)边疆地区和民族地区
- 三、西部地区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 (一)长江经济带的协调发展
- (二)黄河流域的协调发展
- (三)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的协调发展
- (四)优化对口帮扶政策,实现“精准帮扶”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西部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研究
- 摘要
- Abstract
- 一、西部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概述
- (一)西部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
- (二)“一带一路”倡议重构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新格局
- 二、西部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比较研究
- (一)总体情况
- (二)分类比较
- 三、西部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机制创新
- (一)新时代对加快创新对外开放机制提出新要求
- (二)通过创新对外开放机制挖掘“一带一路”建设红利
- 四、西部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政策建议
- (一)国家层面的政策建议
- (二)西部地区自身发展角度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西部地区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 摘要
- Abstract
- 一、西部地区创新发展基本现状与发展态势
- (一)西部地区研发人力资源投入
- (二)西部地区研发资金投入
- (三)西部地区研发产出
- 二、西部地区产业创新动能: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例
- 三、西部地区创新动力结构分析:以浙江、四川、甘肃高技术产业为例
- 四、以市场驱动的西部地区创新发展路径
- 第四章 西部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
- 摘要
- Abstract
-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概述
- (二)西部地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情况
- (三)发展趋势及发展措施
- 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 (一)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概述
- (二)西部地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情况
- (三)发展趋势及发展措施
- 三、新材料产业
- (一)新材料产业概述
- (二)西部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情况
- (三)发展趋势及发展措施
- 四、生物技术产业
- (一)现代生物工程技术产业概述
- (二)西部地区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情况
- (三)发展趋势及发展措施
- 五、新能源产业
- (一)新能源产业概述
- (二)西部地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情况
- (三)发展趋势及发展措施
- 六、新能源汽车产业
- (一)新能源汽车产业概述
- (二)西部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情况
- (三)发展趋势及发展措施
- 七、西部六大高耗能产业节能减排转型升级
- (一)六大高耗能产业概述
- (二)西部地区高耗能产业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的情况
- (三)发展趋势及发展措施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西部地区军民融合发展研究
- 摘要
- Abstract
- 一、实施军民融合战略的意义和举措成效
- (一)实施军民融合战略的意义和必要性
- (二)国家实施军民融合系列举措
- (三)军民融合发展取得的成效
- 二、西部地区军民融合的现状调研和问题分析
- (一)西部典型省份军民融合发展现状
- (二)西部地区军民融合存在的问题分析
- 三、国外军民融合的模式及经验总结
- (一)美国军民融合的方法举措
- (二)其他国家军民融合模式
- (三)国外军民融合战略的启示
- 四、西部地区军民融合的对策建议
- (一)健全军民融合工作机制
- (二)完善军民融合配套政策和服务平台
- (三)培育军民融合产业体系
- (四)强化军地合作和协同创新
- (五)加快推动军民技术标准的统一融合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西部地区推进生态经济发展研究
- 摘要
- Abstract
- 一、生态经济体系的理论内涵
- (一)贵州首次提出“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理念
- (二)习近平总书记首次系统界定生态经济体系
- (三)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的内涵关系
- 二、西部地区产业生态化概况
- (一)西部地区产业生态化发展现状与特点
- (二)西部地区产业生态化面临的困难
- 三、西部地区生态产业化概况
- (一)西部地区生态产业化发展现状
- (二)西部地区生态产业化面临的困难
- 四、西部地区构建和完善生态经济体系的政策建议
- (一)划定生态红线,创新体制机制
- (二)加强政府引导,激发市场引力
- (三)借鉴成功经验,强化科技支撑
- (四)加大宣传力度,倡导消费意识
- (五)探索中国模式,构建西部标准
- 参考文献
- 第七章 西部地区乡村振兴研究
- 摘要
- Abstract
- 一、西部乡村发展概况
- (一)西部农业生产快速提升
- (二)西部乡村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
- (三)西部乡村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不断加强
- 二、西部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原则
- (一)西部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
- (二)西部乡村振兴的原则
- 三、构建西部乡村振兴新格局
- (一)发展壮大西部乡村农业
- (二)构建完善西部乡村销售网络
- (三)推动西部乡村旅游多元开发
- (四)统筹利用西部区位优势
- 四、建立支持体系促进形成西部乡村振兴新格局
- (一)加快完善西部乡村基础设施
- (二)强化西部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 (三)加大西部乡村金融支农力度
- (四)加强西部乡村振兴用地保障
- 五、繁荣发展西部乡村文化
- (一)完善西部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 (二)重塑西部乡村文化生态
- (三)丰富西部乡村文化生活
- 六、建议对策
- (一)着力推进西部乡村“造血”机制构建
- (二)加大力度发展西部农业科技
- (三)构建完善西部乡村销售网络
- (四)促进西部乡村旅游多元发展
- (五)发挥西部关键枢纽作用
- (六)加快完善西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 (七)强化西部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 (八)加大西部金融支农力度
- (九)繁荣发展西部乡村文化
- (十)盘活土地资源,推进西部乡村振兴
- (十一)建立西部乡村新业态用地保障机制
- 参考文献
- 第八章 西部地区公共服务与民生保障研究
- 摘要
- Abstract
- 一、西部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现状
- (一)基础教育现状
- (二)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与居民健康现状
- (三)人口老龄化与养老现状
- 二、西部地区基本公共服务面临的主要问题
- (一)基础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 (二)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与居民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三)养老保障与养老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三、基本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对策建议
- (一)基础教育领域
- (二)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与健康领域
- (三)养老保障与服务领域
- 参考文献
- 第九章 西部地区人才发展策略研究
- 摘要
- Abstract
- 一、西部地区人才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 (一)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的人才总量稳步增长但分布不均衡
- (二)专业技术人才总量攀升但结构不够合理
- (三)高校专任教师数量增加但高层次人才短缺
- (四)传统优秀人才外流与新兴产业人才短缺问题并存
- (五)人才的经济与科技效能提升空间较大
- 二、西部地区人才发展战略及其实现路径
- (一)提高西部地区工资待遇水平是基础
- (二)从人力资源到人才红利:进行体制机制改革,出台专门的“人才西部方案”
- (三)从引入导向到培养导向:紧扣供给侧改革培养本土创新创业人才
- (四)从人力西进到智力西进:发挥“身东‘济’西”的特殊机制优势
- (五)以“破五唯”为契机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
- (六)继续加强对西部高校的支持,促进东西部高校全方位对口支援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