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本社科版的《达芬奇密码》;一本美国的“走近科学”。

内容简介

秘密、腐败、企图控制世界的光明会,能够带来新的世界秩序吗?特朗普是否真的是大型的选举舞弊受害者?伊丽莎白二世是变形的外星爬行生物吗?是谁在背后策划这一切?

本书从光照派到蓝血蜥蜴人,揭开美国盛行的阴谋论背后的社会焦虑。从圣殿骑士团和以色列十个失落部落的神话,到纳粹、犹太人贤士议定书和UFO,罗纳德·H.弗里兹探究了边缘思想和阴谋论:人们为了理解周围世界而选择的思想模式。正如弗里兹所揭示的,当阴谋论、神话和伪历史主宰一个社会的思想时,事实、现实和真相就会被抛在一边。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 第一章 伪科学、伪历史、现代神话与阴谋论
  • 第二章 为什么人们会相信奇怪的事情?
  • 第三章 以色列失落十部落迷踪
  • 原初
  • 弥赛亚主义与失落十部落
  • 基督教千禧年主义与失落十部落
  • 失落十部落在美洲
  • 神秘的弥赛亚萨巴泰·茨维与失落十部落
  • 失落十部落重返北美
  • 亚非荒野中的失落十部落大搜寻
  • 失落十部落的叛逆:英裔以色列主义与基督教认同运动
  • 第四章 圣殿骑士、秘密结社与阴谋论
  • 秘密结社和阴谋论的性质和背景
  • 秘密结社与神秘学
  • 玫瑰十字会
  • 共济会
  • 圣殿骑士主义
  • 共济会与法国大革命
  • 巴鲁埃尔的遗产
  • 反犹太主义、秘密结社与阴谋论
  • 《锡安长老会纪要》
  • 新世界秩序
  • 第五章 通往灭亡之路:德国人、纳粹及超自然文化
  • 种族民族主义的背景
  • 雅利安秘学及其渊源
  • 纳粹的起源与雅利安秘学
  • 早期的希特勒和边缘知识
  • 希特勒与边缘知识的爱恨纠葛
  • 处于边缘的纳粹领导人
  • 历史学家与纳粹的边缘人
  • 第六章 罗斯威尔神话
  • 通往罗斯威尔之路
  • 罗斯威尔事件:历史的版本
  • UFO运动
  • 罗斯威尔神话的起源和演变
  • 经验主义的反击:罗斯威尔真相揭秘
  • 罗斯威尔还没完
  • 结语
  • 致谢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0
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哪有那么多大棋党

    本书在方法论层面进行了深入探讨,阐述了伪历史与阴谋论产生的根源,并细致剖析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迈克尔・巴昆的研究揭示,大多数阴谋论往往秉持着三大核心观点:一是认为世上无偶然,每件事都必有深意;二是坚信表象之下隐藏着更为复杂的真相;三是强调万物之间皆存在某种联系。这三个观点,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人们面对未知时的一种探索心态,当科学无法给出明确解释时,人们便倾向于诉诸超自然力量,即所谓的 “天意”。然而,这种探索方式并未遵循科学的实证方法和自我纠正机制,而是依赖于过时或片面的理论,将其包装成前沿研究成果,以支撑其论点。更为严重的是,一些阴谋论者还会对真正的学术研究者进行无端指责与抨击。此外,阴谋论还常被用作谋取政治和经济利益的手段,被某些人或团体所利用。通过本书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伪历史与阴谋论的本质及其危害,从而在面对这些言论时保持理性与警惕。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这本书最大的作用,其实就是教导我们,不要轻信,哪怕是历经历史流传的故事,也存在着众多的流言。人类对于新奇特的事情或者事务一下就能引发兴趣,投入注意力,因此有的组织就是在利用人类的这个认识特性来引导出对于自己有利的结果。本书最破解最通俗的三个传言如下:1、神秘组织与外星人传说:书中探讨了关于光明会、共济会等秘密社团的传说,以及 51 区外星人谣言等神秘话题。2、历史未解之谜:如以色列十个失落部落的神话、圣殿骑士团的传说等。3、现代阴谋论:书中还涉及了一些现代阴谋论,如特朗普是美国大选舞弊的受害者、伊丽莎白二世是变形的外星爬行生物等。这些话题要么被故事、小说、影视作品多种传播,造成了人们的习惯性认知,要么就是有的团队刻意传播,影响舆论走向有利自己的方向。这本书对于阴谋论的解剖相当精彩,弗里兹先精准地解剖了阴谋论的社会背景,认为当社会政经状况出现问题,无法满足人们的现实需求时,人们更倾向于相信虚假的、无根的传说,指望其带来变化,同时书中指出人类喜欢好故事,害怕真实世界的复杂和不确定性,总希望自己是 “被选中的”。这种心理机制使得人们容易被阴谋论所吸引。最后作者指出当阴谋论、神话和伪历史主宰一个社会的思想时,事实、现实和真相就会被抛在一边,这对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认知都带来了负面影响。在拥有了现代互联网、手机等方便进行信息传播,全球信息化一体的今天,对于人群的管理其实就是对于人群认知的管理。什么样的信息更加迎合人类的心理,更加吸引人类的眼球,当今的心理科学、生物学已经从物质到心理层面都做过彻底的研究,而不幸的是,虽热我们拥有了现代文明的理论和思想,但是承载这个文明的一个个个体确还是多年前在史前时代只为生存而挣扎的动物身体和动物大脑。如果更加理性去看待现代社会的各种信息和事件,按捺住自己的生物冲动,用科学理性的方法去对待信息流,我想是每个人都应该修炼一生的功课。记得日本电视台采访一个 70 岁的老人家,他说活到这个年龄最大的收获就是看待世界上的发生的各种事情更加清晰,也许确实如此,因为年龄增大也意味着身体各种影响情绪的激素的衰退,而到了这个年龄之后,我们的大脑和身体才真正由我们的理性所掌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感谢帮我们“吃”垃圾的人

        作者得 “吃” 多少垃圾信息才能写出这本书,谢谢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5条书评

        出版方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是中国科协直属的出版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以编辑出版各学科不同层次的科普图书、科技专著和科普期刊为主要任务,是中国出版科普图书历史最长 、品种最多、规模大的出版社。旨在向读者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国家经济社会建设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