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党史专家金冲及九旬回望风雨如磐的大革命年代。

内容简介

1927年,幼年时期的中国共产党,面临着一次生死大考……

革命的成败仰仗军事、经济、政治与社会因素的动态组合,从合作到破裂,各方势力如何抉择?中共如何绝地求生?

目录

  • 版权信息
  • 北伐的大潮与暗流
  • 政变前夜各方力量对比
  • 谋定而动的阴谋
  • 四一二政变后各方的应对
  • 武汉向右转
  • 革命进入新时期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5
1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擦掉身上的血迹,掩埋掉战友的尸体,继续加入新的一场战斗。这就是信仰,革命大于一切,使命大于一切。如果我们想要做好一家公司,首先就要定义这家公司的使命,存在的意义和目的。这决定着是怎样的人加入,会走到哪里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每日一书:《1927 生死转折》。党的独立性、土地革命、枪杆子里出政权,这是共产党在 1927 年生死转折之际,逐步达成共识的三个根本问题。创业失败意味着转机,“机” 的根本在于认识根本。直系军阀首领是曹锟,实际上依靠吴佩孚。吴佩孚曾博得 “爱国将军” 的名声,在民众中有过不小影响。直皖战争和第一次直奉战争都在他指挥下取胜。之后,他在洛阳练兵,颇有不可一世之概。50 岁生日时,康有为送了他一副对联:“牧野鹰扬,百岁勋名才一半。洛阳虎视,八方风雨会中州。” 可见他当时声名之盛。但曹锟贿选总统,不齿于人。第二次直奉战争时,冯玉祥突然率部倒戈,回师北京,囚禁曹锟,直军军心尽散。号称 “北洋正统”、由吴佩孚自兼师长的精锐第三师全部溃散,主力尽失。吴佩孚只好狼狈南下,旧部大多对他冷眼相向。以后重新集结起一部分力量,但远非往日可比。当北伐军北上长沙时,他正率余部主力北上,在南口进攻冯玉祥部,得讯后才匆忙指挥第八师师长刘玉春部南下赴援。结果一败于汀泗桥,二败于贺胜桥,接着连武汉也无法守住。这是北伐军北上时面对的最薄弱一环,易于旗开得胜。军力和财力是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两大要素。蒋介石到南昌后这两方面的实力都得到加强,处境和在两湖时大有不同,其对各方面的态度便大大强硬起来。他这两方面实力的陡然增强不是来自广东的根据地,而是来自北方的旧势力。因此,当时人们称之为 “军事北伐,政治南伐”。蒋介石 “急于肃清江浙、统一长江下游”,其中焦点是上海。不控制上海,他在经济、外交等方面的问题都无法根本解决。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和金融中心,也是中国工人阶级最集中的地方,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全市居民当时有 200 万人以上,多数住在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内。那时,中共中央局委员只有 5 人。其中,蔡和森在苏联,瞿秋白和张国焘到广东开会后没有回来,留在上海主持工作的只有陈独秀、彭述之两人。北伐前夜,罗亦农、赵世炎先后调到上海,罗亦农担任上海区委书记,赵世炎担任上海区委组织部部长兼上海总工会党团书记。1926 年 12 月,又调周恩来到上海担任中央组织部秘书(部长由陈独秀兼任)和中央军委委员,负责党的军事工作。18 日,沈雁冰在该报写了一篇《肃清各县的土豪劣绅》。他抑制不住自己感情说道:“请翻开本报新闻来看吧!所有各县消息全是土豪劣绅捣毁党部、残杀民众的消息。在三星期以前,我们电各县特约通讯员,多注意各县的建设新闻,但是不幸各县只能供给我们那些悲惨的消息。湖北全省除四五县外已成了白色恐怖,已成立了土豪劣绅的政权,隐隐与国民政府的民主政权相抗衡,这不能不说是极严重的局面。”“最近土豪劣绅的猖獗,完全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反攻,他们的目的是再建土豪劣绅的政权,他们的目的是要国民政府让步到替他们压迫民众,承认他们的政权。这岂是我们所能容许的?” 军事问题。毛泽东在发言中突出地谈了这个问题,这是罗明纳兹报告和其他人发言中没有着重谈到的。其中有一段名言:“从前我们骂中山专做军事运动,我们则恰恰相反,不做军事运动专做民众运动。蒋、唐都是拿枪杆子起的,我们独不管。现在虽已注意,但仍无坚决的概念。比如秋收暴动非军事不可,此次会议应重视此问题,新政治局的常委要更加坚强起来注意此问题。湖南这次失败,可说完全由于书生主观的错误,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党的独立性、土地革命、枪杆子里出政权,这是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中三个根本性问题。弄清了这三个问题,中国革命就大大跨前一步,进入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新时期。但这三个问题并不是能轻易得到解决并取得共识的,更不是只靠几个人坐在房间里进行理论探讨就能得出结论的。一直要到大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付出极其惨痛的代价,濒临全军覆没的边缘,全党才能在如此深刻的教训下,抛弃旧观念,走上一条新路。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还有疑问

        站在当时的环境中,蒋和汪,为什么反共?到底自身的利益计算是怎样的。反共能带来什么好处,不反共会造成什么阻碍?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4条书评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