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记录了汪友农先生痴迷诗与画的一生。

内容简介

汪友农出生于人杰地灵的安徽芜湖南陵,自幼即因家庭的培育和熏染,形成良好的艺术感觉与文化基础。绘画创作早期以人物画为主,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从转向山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对新安画派优良传统的挖掘,做出了积极贡献。其所作诗歌与绘画关注现实生活,反映时代风貌。

其在美术教育领域耕耘数十年,曾师从著名女词人丁宁和著名国画大师黄叶村,在两位恩师身后为他们的作品出版和展览奔忙。其退休后寓居深圳,2015年因病辞世。

目录

  • 版权信息
  • 汪友农画作
  • 品高艺自超(代序)
  • 第一章 鱼米之乡 书香家庭
  • 一、家在鱼米之乡
  • 二、汪氏家族寻踪
  • 三、自幼痴迷绘画
  • 四、汪家“三先生”
  • 五、墙报美术编辑
  • 六、登黄山天下无山
  • 七、我放牛儿在云天
  • 八、回乡务农
  • 第二章 六十年代 艺术梦想
  • 九、在粮食局工作前后
  • 十、困苦逆境中的爱情
  • 十一、在新华书店
  • 十二、《哺育》问世前后
  • 十三、但愿一识黄叶村
  • 十四、李清照式词人——丁宁
  • 十五、六十年代诗与画
  • 十六、到农村接受“再教育”
  • 十七、拜黄叶村为师
  • 第三章 担任教职 走南闯北
  • 十八、任教南陵师范学校
  • 十九、创作《重任在肩》
  • 二十、农村体育运动会剪影
  • 二十一、授鱼不如授渔
  • 二十二、听黄叶村讲课
  • 二十三、转益多师
  • 二十四、师生情谊
  • 二十五、教学创作相得益彰
  • 二十六、“稻是队里的”
  • 二十七、筹办农业展览
  • 第四章 投身艺术 渐入佳境
  • 二十八、阴霾渐散
  • 二十九、急公好义
  • 三十、心系《还轩词》
  • 三十一、不放画笔的人
  • 三十二、看美展与办讲座
  • 三十三、办画展
  • 三十四、《迎春》图的挫折
  • 第五章 调入省城 作育英才
  • 三十五、艺术反思与坚守传统笔墨
  • 三十六、调动
  • 三十七、任教于合肥师范
  • 三十八、一堂优质课
  • 三十九、谈艺论画
  • 四十、桃李遍天涯
  • 四十一、人到中年
  • 四十二、偷得闲暇师造化
  • 第六章 宣传恩师 不遗余力
  • 四十三、黄叶村逝世
  • 四十四、筹办恩师遗作展
  • 四十五、一鼓作气,北上筹展
  • 四十六、感念郑家琪
  • 四十七、拜访吴作人
  • 四十八、在中国美术馆
  • 四十九、与赖少其的交往
  • 五十、余音绕梁
  • 五十一、《黄叶村画集》的波折
  • 第七章 南下深圳 潜心绘事
  • 五十二、是金子终究会发光
  • 五十三、职称问题
  • 五十四、孜孜以求
  • 五十五、南下深圳
  • 五十六、都市隐者
  • 五十七、母慈父爱
  • 五十八、珍藏在心中的最美画卷
  • 五十九、编辑黄叶村遗作
  • 第八章 痴迷书画 一生无悔
  • 六十、太极洞谈艺
  • 六十一、君子之交
  • 六十二、梦笔生花
  • 六十三、天伦之乐
  • 六十四、远游近观
  • 六十五、新安画派传人
  • 六十六、博闻勤思
  • 六十七、莲花山下夕阳红
  • 六十八、病榻题款
  • 六十九、子女心中的父亲
  • 附录
  • 梦回新安 风光无限——记汪友农中国画艺术深圳、合肥、北京巡回展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华文国际

深圳市华文国际传媒有限公司于2013年2月正式成立,承担着海天出版社传统出版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战略任务,紧扣“国际视野、全国平台、深圳表达”的规划主线,打造华文原创出版内容服务资源、“文化+科技”和“文化+金融”项目孵化、国家数字出版基地运营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数字出版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