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类型
4.5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19千字
字数
2018-06-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运用多种方法对新浪微博进行田野考察、系统研究,以揭示微博在重塑人们的思维和观察模式、重塑我们的社会生态方面所展示的巨大力量。
内容简介
当前,网络媒体已成为现代人生存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导致了人类认同基础的改变,而微博时代的到来则以其技术特性将群体认同的方式和类型大大扩展,微博中无限丰富的信息令微博用户形成类聚,用户总会在某些用户那里找到需要的信息,促成共同话题的形成,进而产生新的交流关系,最终可以依据话题的多样性构建成新的群体认同关系。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起、研究述评及研究意义
- 一、选题缘起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三、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理论依据、研究目标和内容
- 一、理论依据
- 二、主要研究目标和内容
- 第三节 研究对象、方法及伦理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伦理
- 第二章 微博的发展及微博主使用微博的原因
- 第一节 微博的发展
- 第二节 微博主使用微博的原因
- 一、追求时尚与休闲
- 二、自我表达
- 三、相互交流
- 四、实现价值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社会化自我的建构
- 第一节 “现实自我”的建构
- 一、微博实名制限定自我身份
- 二、人内传播:自我叙事再现“现实自我”
- 三、人际传播:闲聊寒暄调谐“自我认知”
- 第二节 “理想自我”的建构
- 一、美化自我
- 二、在“关注”中“投射”于他人
- 三、虚拟另一身份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性别认同的建构
- 第一节 性别、社会性别、性别认同
- 第二节 社会性别与媒介
- 第三节 微博、自我表露与性别认同
- 一、微博能建构社会性别
- 二、微博自我表露体现社会性别差异
- 第四节 微博主自我表露的性别差异
- 一、微博主的网络认同与微博使用
- 二、微博主建构性别形象的外在呈现
- 三、微博主建构性别形象的话语策略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角色认同的建构
- 第一节 “优衣库事件”回放
- 第二节 “优衣库事件”中的角色行为
- 一、男女当事人
- 二、优衣库(UNIQLO)
- 三、微博传播者
- 四、警察
- 第三节 “优衣库事件”中的隐私泄露及其认同心理
- 一、私人行为领域公共化
- 二、手机摄录不雅视频
- 三、不雅视频网上流传
- 四、“人肉”搜索
- 第四节 “优衣库事件”的认同伦理
- 一、认同语境
- 二、认同伦理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阶层认同的建构
- 第一节 阶层认同研究的流变与转向
- 第二节 微博主阶层身份的确认
- 一、生活叙事与阶层“流露”
- 二、边界设置与阶层区分
- 三、交往互动与阶层确认
- 四、微博消费与阶层身份显示
- 第三节 王宝强、马蓉离婚事件背后的阶层认同
- 一、王宝强、马蓉离婚事件
- 二、王宝强的阶层流动
- 三、马蓉的阶层流动
- 四、网友微博主的阶层认同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时尚身份认同的建构
- 第一节 微博的时尚传播价值
- 一、何谓“时尚”
- 二、微博的时尚传播价值
- 第二节 微博传播与时尚身份认同
- 一、微博的个人化
- 二、微博的公共性
-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国家认同的建构
- 第一节 国家认同的时空背景
- 一、传统与现代化
- 二、本土与全球化
- 第二节 国家认同的定义及建构意义
- 第三节 微博与国家认同
- 一、微博与传统媒体的比较
- 二、微博与第一代网络媒体的比较
- 第四节 国家认同的建构
- 一、对国家政策的拥护
- 二、对“中国梦”的探讨
- 三、建言献策和社会动员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1年,全国著名综合出版社之一,主要出版哲学、社会科学、政治、法律、财经、管理、历史等学术专著和大众读物。